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经济都会的数目及等级划分问题
2012-03-20王文宾
王文宾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安710062)
论《史记·货殖列传》中经济都会的数目及等级划分问题
王文宾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安710062)
以往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史记·货殖列传》的研究,学者们大多关注于经济区的划分问题,讨论也很深入,而对于经济大多一笔带过,未作深论。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对经济都会作过论述,详实而具体。但并未引起历史地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相关的书籍对经济都会的介绍,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有统一的说法。笔者认同史先生经济都会二十一说,但其对经济都会等级的划分似有值得商榷之处。
《史记·货殖列传》;经济都会;数目;等级
《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为巨商大贾立传的一篇文章,也为后人留下了有关那个时代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史料。随着近代以来,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蓬勃发展,研究领域的扩大,这篇列传也越来越受到历史地理学者的关注,有关的论文相继问世。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把这篇列传看作区域经济地理的开创之作,并对其全国区域划分、经济区以及经济都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最早发表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后又先后收录于《何兹全先生八十五华诞纪念文集》[2]和《河山集》第九集[3]571-593中。其它著名学者如韦苇[4]22、葛剑雄[5]73-85、侯甬坚[6]393-410、吴宏岐[7]等对其经济区的划分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对经济都会只是有所提及,并未深入研究。系统对《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济都会进行研究的当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吾不才,也就经济都会的数目、等级划分等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
有关《史记·货殖列传》中经济都会的数目,蓝勇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十章中写到:“《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27处经济都会,其中山西7处,山东15处,江南5处。他们是山西的雍(凤翔县)、栎阳(临潼北)、咸阳(咸阳市东)、扬(洪洞县)、平阳、巴(重庆)、蜀(成都)、山东的蓟(北京)、温(温县)、轵(济源县东南)、荥阳(荥阳东北)、濮阳(濮阳县南)、睢阳(商丘县南)、阳翟(禹县)、陈(淮阳县)、宛(南阳市)、雒阳(洛阳)、涿(涿县)、邯郸(邯郸市)、临淄(临淄)、陶(定陶县)、彭城、江南的寿百(寿县)、合肥(合肥市)、吴(苏州)、郢(江陵县)番禹(广州市)。”[8]214
通过阅读中华书局版《史记·货殖列传》原文,笔者感觉其确定的经济都会数目过多,有些过于牵强。比如:彭城,《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后人注释:“正义:彭城,徐州治县也。”[9]3267也只有这些而已。如:荥阳,原文是:“夫自鸿沟以东,芒、碭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后人注释:“集解,徐广曰:在荥阳。”[9]3266正文中并没有提到荥阳,而是出现在后人的注释中。而对于阳翟,也只有在后人对原文的注释中提到。“集解:徐广曰:禹居阳翟。正义:禹居阳城。颖川、南阳皆夏地也。”[9]3269还有濮阳、寿百,大多也是这种情况。我们知道,后人的注释是不能和正文认同为一体的,这是史学常识。因此,把后人注中提到的城市看作正文中的内容,作为经济都会是不合适的。也可能别处有记载,但既然论述《史记·货殖列传》这篇文中的经济都会,首先要遵从原文之意,也就是作者的意图,这是必须遵守的。其次,在一些城市不确定的情况下,可结合作者的写作时间跨度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期人的著作。但是,遵从原文记叙,这是首要的。
对于巴、蜀,史念海先生认为,巴、蜀是作为一个区域而写的[3]591。当时,巴、蜀境内城市发育还不成熟,并没有一个可称为经济都会的城镇。因此,巴、蜀不能作为经济都会。史先生的这一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并且,三国以后,四川才有“天府”之称。可见,巴、蜀地区的发展在全国来看,相比较关中、山东而言,还是落后的。因此,笔者认为,蓝勇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一书中提到的27处经济都会,其数目是不符合原文本意的。
二
真正对《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济都会作系统研究的当属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史念海先生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一文中对《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济都会作了精辟的论述,并附有地图:《〈史记·货殖列传〉区域经济地理图》。[3]571-593在文中,史先生讲到:“司马迁在论述经济地区时,也就涉及到有关的经济都会。经济都会有大小,难得都能一致,司马迁在论述之时,显然有所区别,有的明确称为都会,有的则因其贸易往来,显示其与一般城池有所不同。其称为都会的有:邯郸、燕、临淄、陶、睢阳、吴、寿春、番禺和宛九处。另外还提到雍、栎阳、咸阳、长安、杨、平阳、温、轵、洛阳、江陵、陈、合肥十二处。”[3]586-587并且依次作了论述。文中史先生把《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济都会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文中明确提到的九处经济都会;第二等级是文中描述到的十二处地位稍次的经济都会。[3]591
史先生确定的经济都会的数目,依据司马迁的原文,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都会的等级划分,似乎不是很合理。
司马迁在记述经济都会时,是分区域记叙的。首先,它是这一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经济都会,这是无疑的。但是,综观司马迁所描述的历史时段,中国各地区的发展状况,无论在纵的尺度上还是横的截面上都是不均衡的。具体而言:最发达的地区当属黄河流域,即文中的山东、山西两地区,次之为江南地区,再次之则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以及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在描写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时,确定这一区域的经济都会,应是优中选优。在全国范围来看,也是数一数二的;而在这一区域内提到的其它城市,在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实力也是不弱的。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确定的这一区域内的经济都会,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经济实力可能还不如经济发达地区未明确称之为都会的城市。因此,在确定经济都会的等级时,我们不仅仅从字面意思来考虑,还要考虑那个时代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空间区域。
其次,司马迁的这篇《史记·货殖列传》,所描述的时间年限是从黄帝至西汉汉武帝时期,如此长的时间年限,其各地区经济发展,城市的盛衰是时刻在变化的。因此,作者在描述城市发展状况时,它是带有具体的时段限定的。比如:“及秦文。(孝)、[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献(孝)公徙栎邑,栎邑北欲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9]3261所以,我们在确定文中的经济都会及划分等级时,应考虑到时间与空间的一致性,把经济都会放到那段时期内去考虑和定位。
因此,在确定《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济都会及其划分等级时,以上两点是必须要考虑的。再结合对全文的解读,来确定其经济都会的数目和划分等级。史先生把经济都会定为二十一处,并把都会分为两个等级,但一些经济都会的等级归属似乎值得商榷。如把长安、咸阳、洛阳等划为次一级的经济都会。长安、洛阳的经济规模次于番禺、寿春。我想是不符合当时的现实状况的。并且,三河地区的杨、平阳、温、轵也不一定会弱于岭南地区番禺的经济发展水平。
基于以上考虑,并且在忠于原文叙述的基础上,我认同史先生的经济都会二十一说,即《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经济都会的数目为21处:邯郸、燕、临淄、陶、睢阳、吴、寿春、番禺、宛、雍、栎阳、咸阳、长安、杨、平阳、温、轵、洛阳、江陵、合肥、陈。但考虑到各个经济都会时间与空间的一致性,文中所说都会,其所指时期不同,对其笼统放在一起分等级,似有不妥。如文中提到的雍、栎阳,显然是说其作为首都时的那个阶段。当然,到了汉武帝时期,雍及栎阳也是很发达的商业城市,但其地位无论在关中地区还是在全国来看,已不能和其作为首都时的地位相比了。而三河地区的杨、平阳、温、轵,显然是说太史公所处的那个时代,即西汉汉武帝在位时期。因此,对雍、栎阳、杨、平阳、温、轵放在一起分等级,似有不妥。既使强放在一起分等级,由于古文献对都会大多是定性的描述,量化标准也很难确定。因此,暂不分等级,看来是最好的办法了。而对于各个经济都会的分析,史念海先生的《河山集》第九集中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一文中对《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济都会,已作了精辟的论述,并附有地图《〈史记·货殖列传〉区域经济地理图》。[3]571-593笔者毋需在做繁琐的重复解读。
三
司马迁在文章中明确指出的经济都会,实为那一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经济都会,而且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司马迁这篇列传的时间跨度为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在空间上,也是扩大定位到西汉一朝的广大疆域。并且作者在写作中的一些布局考虑及自身的眼界、学识,我们都应在确定经济都会及划分等级时考虑到。因此,我认同史先生的观点,把《史记·货殖列传》中经济都会数目定为21处。但其都会的等级划分值得商榷。由于现有文献资料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暂不分等级,似乎看来是最好的办法。
[1]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3):1-24.
[2]何兹全先生八十五华诞纪念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史念海.河山集:第九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韦苇.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谭其骧.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6]侯甬坚.《史记》所见西汉以前的区域类型和区域年龄[C]//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司马迁与史记论文集:第一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7]吴宏岐.说《史记·货殖列传》中的经济小区的数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4):92.
[8]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Discussion about the Number of Economic City and Classification in Biographies of Extremely Wealthy Businessmen in Historical Records
WANG Wen-bin
(Center for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China,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26,China)
From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perspective on the research in Biographies of Extremely Wealthy Businessmen in Historical Records.Most scholar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discuss deeply,but discussion to economic city is very simple.Famous historical geography study on family sea economy will be discussed,detailed and specific,but not from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circles of concern on this issue.Related books on the economy will be introduced,but also hav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The author agree with the point of Mr.Shi Nianhai about the economy city having views of twenty-one,but ab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city can be further considered.
Historical Records;Biographies of Extremely Wealthy Businessmen;economic city;number;classification
K207
A
1009—5128(2012)03—0052—03
2011—06—29
王文宾(1983—),男,山东聊城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
【责任编辑 詹歆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