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2012-03-19陶岩平朱锡芳徐建方
陶岩平,朱锡芳,徐建方
(1.常州工学院高教研究所;2.常州工学院教务处;3.常州工学院教学指导评估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2)
执行决定成败。很多高校,并不缺乏美好的规划,却缺乏把美好愿景变成现实的能力。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校干部缺乏执行力。高校干部作为各教学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骨干,履行着上传下达的职能,承担着本职工作的策划和实施的重任,是实施高校发展规划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应系统地采取配套措施,尽快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确保高校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为实现高校战略目标提供强大保证。
一、高校干部执行力的界定及其提升意义
执行力的概念源于企业管理,特指“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执行力可界定为执行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效果程度,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等三方面的要素。其中,完成任务的程度是衡量执行力效果的重要指标。
有许多企业管理文献把执行力看做是一种领导的能力,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领导层是总经理,是股东会、董事会的执行机构,因而也称为首席行政执行官(CEO)。而大多公办高校的组织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高校工作根据管理层次,一般经过高校领导的决策、中层干部或基层干部的执行、基层干部或员工的操作等三阶段来完成。虽然,高校领导也有执行力问题,例如,《江苏省高等学校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党委领导重在决策,校长负责重在执行”,但是,总体上校领导执行的内容属于高校全局性的战略执行;虽然,高校中层干部或基层干部也有决策问题,但是,他们的决策内容是高校部门的职能决策,其管理职能属于高校局部性的战术决策。因此,高校内部管理中的执行力问题,主要是针对高校的中层干部和基层干部而言的。所谓高校干部执行力就是指高校的中层干部和基层干部贯彻高校领导意图,完成高校领导下达的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效果程度。它是实现高校领导决策的关键环节。
高校干部是学校领导决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否科学发展,影响到学校能否办成人民满意的高校。而且,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现实需要,是高校提高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强大的干部执行力作保证。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对于落实高校党委决策部署,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优良的党风和工作作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校,尽早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高校干部执行力的因素
运用系统论来分析高校干部执行力,可得出高校干部执行力的产生及其效果与高校干部执行条件、高校执行环境、干部素质和执行的方式方法等四大因素密切相关。其系统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高校干部执行力系统图
图1说明,高校干部执行力的产生及构建,都必须在执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去执行而产生执行力。在此过程中,干部的素质、执行环境等因素对高校干部进行执行的方式方法整合过程会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2]。高校干部执行力水平与高校干部执行条件、高校执行环境、干部素质和执行的方式方法等四大因素相关。
高校干部执行条件主要与高校的战略、组织制度、执行资源三大因素密切相关。高校干部执行条件是否齐全和有效影响高校干部完成任务的程度。高校干部执行条件是高校干部执行力产生的必然前提性条件和基础。
高校干部执行环境是指高校干部执行条件以外的相关条件和其他因素,主要是高校执行文化和社会环境等。高校干部执行环境的优劣程度影响着高校干部素质的执行意识和执行方式的强弱。良好的执行环境,对削弱执行力的外部不良制约,增进高校干部执行力起到促进作用。
高校干部素质是决定高校干部执行力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执行意识、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素质。高校干部执行力是高校干部在执行高校领导指令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多种能力整合形成的综合能力的表现。
高校干部执行方式是高校干部为完成任务目标而采用的方式方法,是执行力充分发挥的重要载体和途径。高校干部优化改善执行条件,创新整合执行方式方法,进行高效操作,就会减少执行阻力,增强操作合力,这是增强执行力的关键环节。
高校干部执行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高校干部执行条件、高校执行环境、干部素质和执行方式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要素达到齐全、优异和相互协调、促进的标准,就会产生高效的执行力。
三、高校干部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高校干部执行力的现状总体上是良好的。高校有一大批执行力强的好干部,他们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为高校的发展建功立业,达到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师生员工信得过的要求。以某高校为例,经调查,高校领导认为干部执行力的总体满意程度达到85%。中层干部自我评估,能完成所有任务的达97.7%,领导对完成任务的满意程度达90.5%。基层干部自我评估,能完成所有任务的达97.4%,领导对完成任务的满意程度达90%。干部自我评估执行力总体满意程度达到88%。可见,高校领导和高校干部对高校干部执行力的现状的认识基本一致,达到良好水平。
应当看到,高校干部执行力总体满意程度还有15%没有达到要求。这反映了高校干部执行力在与高校的发展任务、更高的办学标准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也反映出有一些执行力不强的干部存在。
高校干部执行力不强有许多表现,既有不执行、假执行、选择执行的现象,也有执行不坚决、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
根据对高校中层和基层干部的调查,发现高校干部执行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有(按选择人次多少排列):领导没有配备完成任务的相应经济或物质条件;工作太多,忙不过来;下属的能力水平不够;不是直属领导布置的工作;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的时间太少;部门之间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等等。
据调查,高校干部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有:任务目标的可操作性不够;检查督促不力;批评惩治不力;实施任务的条件不够。
可见,导致高校干部执行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执行条件方面,执行资源欠缺是首要原因,其中,“工作太多,忙不过来”,“下属的能力水平不够”等原因表明人力欠缺。“领导没有配备完成任务的相应经济或物质条件”表明物力、财力欠缺。“任务目标的可操作性不够;检查督促不力;批评惩治不力;实施任务的条件不够”表明组织制度欠缺。
(2)在干部素质方面,“不是直属领导布置的工作”表明执行意识欠缺。“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的时间太少”表明学习能力欠缺。“领导下达的要求不明确”表明管理能力欠缺。“领导思维变化太快,导致不能及时执行”表明创新能力欠缺。
(3)在执行方式方面,“领导下达的任务不在本人的职权内”,“工作太多,忙不过来”表明整合运行机制欠缺。
(4)在执行环境方面,“部门之间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下属执行任务意愿不强”等原因表明高校执行文化欠缺。
当然,上述原因由于调查的可操作性,只能选择一些中性原因,不排除既有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等表层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因素。
四、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的措施
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要根据高校干部执行力的构建机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向,紧密结合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从执行力的意识、能力、机制入手,在高校管理方面和高校干部自身修养方面采取措施,全面提升高校干部的执行力。
(一)高校管理方面
1.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高校干部的执行素质
由于高校干部的素质对高校干部执行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升高校干部的执行素质就必须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高校干部的执行意识、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执行素质,这是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的关键途径。
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要抓好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二要持续抓好干部的常规培训;三要建立挂职锻炼等外派培训制度;四要制定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干部培训机制;五要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举办系列高层讲座,使广大干部在解放思想中提升执行力。
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要求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向,强化高校干部的执行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高校干部的管理能力;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干部学习能力;深入开展干部换岗交流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干部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使干部真正树立起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校的责任心。
2.健全完善组织制度,改善高校干部的执行条件
(1)健全完善组织制度。在制定科学正确的高校战略之后,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要从体制入手,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结构、制度和机制。一要优化组织结构,尽量减少执行层次,建立扁平化结构的管理组织。二要建立协调高效的执行机制,完善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形成以制度管事管人的执行制度和责任明确、协调高效的执行机制。
(2)优化干部任用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优化干部任用制度,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提名、重要干部无记名票决、选人用人问责、轮岗交流等制度,切实把思想正、作风硬、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干部任用到重要干部岗位。
要以学院考实绩、部门考效能、个人考绩效为重点完善责任考核方式。对于干部执行力的考核:一要考核干部执行的态度;二要考核干部执行尽力的力度;三要考核干部执行达到标准的高度;四要考核干部执行的速度;五要考核干部执行的社会效益。要加大干部个性考核内容,对例外任务尤其是创新任务要建立执行考核。
提升干部执行力需要有相应的激励和压力机制,将奖惩与考核体系挂钩,奖励重用执行力强的干部。
(3)加强监督和督办。要改善监督体系,发挥教职工的监督作用,增强干部考评的透明度。要将执行监控制度化,探索事前预防、事中纠正、事后处理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通过定期督查、随机督查、专项督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要健全问责机制。对于干部存在的执行不力等问题,应追究其责任。对事关群众利益和发展大局的工作,实行一事一督查,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对干部执行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执行不走样。
要建立督察督办机构。督察督办机构直接对高校领导负责,履行督促检查、奖惩建议等职权,对高校重点工作的执行进程情况进行督查,提高执行效率。
(4)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构建规范有效的执行流程。要将规章制度中和日常工作中的服务性或程序性的规程进行梳理和完善,绘制出流程图,明确责任单位、办理时限以及各个环节的衔接过程,将工作流程展示给服务对象。
(5)健全完善全员聘用制度,确保基本的执行资源。干部的执行力要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依托。在人事管理上,要完善全员聘任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促进教职工合理流动,使团队保持活力。另外,除了配备好执行人员外,还要及时配备齐全适用的执行物资,做好执行工具、执行技术、执行手段的准备,建立全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3.创设适宜的高校执行文化环境
高校执行文化是高校全体教职工对执行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文化因素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教职工的心理和行为。良好的执行文化对于促进高校干部执行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相反,不良的执行文化则对高校干部执行力的提升起着阻碍作用。创设适宜的高校执行文化环境,高校要建立起开放的执行理念、正确的执行价值观、科学的执行思维、高尚的执行道德规范,努力打造具有执行力价值观特征的组织体系,高校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形成爱岗、敬业、和谐、合作、有强烈向心力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在强有力的执行力中实现自己的决策总目标。
(二)高校干部自身修养方面
从高校干部个人层面来看,要增强执行力,最重要的是干部自身要善于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创新执行方式,整合运作高校运作机制、配置资源、执行流程。
1.不断提高执行意识
高校干部应加强理论、政治、道德、纪律、作风修养,形成并保持健康的执行心态、强烈的执行意识、顽强的执行意志。干部的个人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执行力的高低,这是其在师生员工中建立威信的基础条件,也是个人魅力的折射。敬业重德是关键,主动积极是基础,细节决定成败。干部要具有勤思考、肯负责、敢创新、讲原则、做表率等执行修养和品质,避免机械执行、趋利执行、应付执行等不良的执行倾向。
2.不断提升执行能力,掌握执行艺术
在执行中,高校干部要善于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激励方法、抓两头促中间方法;要善于完善执行程序,做好执行准备,规范执行流程,把握执行关键,把握重点,应对执行之变,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做好执行评估。
干部在执行中要追求三种有效的执行艺术:一是追求调动下级的执行艺术;二是追求尊重上级的执行艺术;三是追求团结同级的执行艺术。在执行中,首先,要摆正自己在组织成员中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其次,要摆正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职能;再次,要摆正自己在执行体系中的位置,认清自己的地位[3]。干部是否称职,不在于自己如何完成工作,而是要看自己是否具备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的能力。
3.不断创新执行方式
较高执行力的精髓在于将发展战略、人员、运营这三个流程进行完美结合,因此,干部要做到不断创新执行方式。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吃透上情。正确理解决策是创新执行方式的前提。只有透彻领悟上级决策,才能使执行者的思想同上级精神保持一致,增强执行意识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样才能使执行的目的和目标不发生偏差,执行者才能有效地结合实际,融会贯通、全面准确地去执行,达到预期效果。
二要掌握下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是提高执行力的核心。领导干部要善于把上情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真正摸清下情,掌握各方面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在执行决策时有的放矢,解决好问题。
三要做好上情与下情的结合,创新执行方式。做好上情与下情的结合是执行力的核心,结合能力强不强,结合点找得准不准,决定了执行方式方法是否妥当,从而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就会知道怎样执行,知道应该如何集思广益,采取一系列的管理程序,订出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履行实施。只有这样,把上级的决策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才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提升高校干部的执行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高校干部执行力,既要解决好干部想不想执行、敢不敢执行的问题,又要解决好干部能不能执行、会不会执行的问题。只有这样,高校战略规划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富执行力课题组.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28.
[2]莫勇波.论提升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策略选择[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8-121.
[3]刘淑英.找准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突破口[J].领导科学,2008(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