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2012-03-19汤翠翠孟尽海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麻醉学实习生教学质量

汤翠翠,孟尽海,雷 晨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汤翠翠,孟尽海,雷 晨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培养高素质的麻醉学专业人才是麻醉学教学的目标,搞好麻醉学实习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本文对多年麻醉学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索。

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改革

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1]。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必由之路。一名合格的临床麻醉医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能根据病人病情的不断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麻醉学专业教育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麻醉学专业人才是医学教育的新课题。我校自2006年起针对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进行改革,尤其是针对实习阶段进行改革,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建立并完善入科岗前培训制度

麻醉学专业实习生入科的前两天,由教学秘书为他们作入科介绍,重点介绍麻醉科的专业特点,实习要领及实习中可能涉及的各类事项,共中包括10方面内容,即环境介绍,实习纪律及医德医风教育,麻醉记录单的规范书写,各种麻醉操作规程,小讲课安排,各阶段考试时间及形式,专科查体、麻醉操作观摩,出科病例讨论,出科技能考核,并把其中的麻醉记录单书写规程和范本、技能操作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的内容打印成册,发至每个学生手中,以便随时查阅。通过入科岗前培训,使学生在进入麻醉科实习前对实习重点和规范有个总体认识,便于他们更快地适应麻醉实习医师的角色。

2 教学内容和形式探索

2.1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

充分利用我院临床技能中心的硬件设备,通过引入临床真实病例,展示气管插管、硬膜外穿刺、腰穿等与穿刺有关的操作流程,同时采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实验规范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模拟教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融知识性、趣味性、场景性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标准化性,可作为考评的方法[2]。将气管插管、复苏等内容及技能操作,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逐一演练,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点评成功或失误原因,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临床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减少实际操作中的错误,提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程度,为培养合格的麻醉医生奠定基础。

2.2 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过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由于理论课程学习与临床实习之间跨度大,而麻醉学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实践所需的医学知识较为庞杂,学生在实习开始阶段容易出现操作失败或失误,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等情况[3]。为此,我科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麻醉工作中较常用的操作技术。如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让学生反复观看带教教师的正规基本操作,然后由专人带教指导学生穿脱隔离衣等,增强无菌意识。经过分阶段培训,使麻醉学专业实习生逐渐掌握实践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在工作中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通过临床实际操作进行深刻的讲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加深印象。通过采用预设问题、实际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等逐层深入的方法,使实习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

2.3 理论结合实际,认真带教

麻醉学专业实习阶段是让实习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掌握常用麻醉方法,如椎管内麻醉、气管内全麻及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术,尽快熟悉和掌握术中麻醉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等,使学生毕业时达到低年资住院医师水平。为促使学生对病人负责,要求其认真掌握病情,对每位拟施手术病人做到术前访视,并及时向带教教师汇报病情,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写好麻醉实施方案。带教教师注重结合实际,培养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实习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不断巩固已经掌握的麻醉学理论,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经过坚持不懈的勤奋苦练,学生一般能单独处理ASAⅠ—Ⅱ级手术病人的各类麻醉。实习后期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其参加一些危重症、疑难症病人的麻醉,特别是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以及老年病人的麻醉,增强实习生的实践能力。

2.4 实习期间注重小讲课教学及专题讲座内容

经所有带教教师的集体讨论,根据实习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实践重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小讲课教学及专题讲座,讲课中以学生为主体,即不由教师决定讲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麻醉学基础理论及麻醉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拟定专题进行讲解。由带教教师进行小讲课,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实习阶段小讲课是理论课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要求有一定综合性,并能紧密结合临床,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专题讲座主要针对专业培训中的重点、难点做集中训练,加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同时适当增强对医学英语的学习。

3 多阶段、多形式考核

3.1 多阶段考核

在临床麻醉实习阶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根据考核成绩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再学习,注重形成性考核,弱化终结性考核。

3.2 互动式病例报告和讨论

要求每个学生实习期间选择自己参加的麻醉病例写出一份分析报告,包括术前访视、麻醉风险评估、麻醉方法选择、麻醉计划、手术中麻醉管理要点、麻醉恢复期管理,并以幻灯片形式报告,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最后由带教教师、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作点评和进一步讲解。具体步骤可归纳为:回忆相关知识—加深理解—分析具体问题—综合概括—作出评价和判断,增强学生的系统化麻醉管理能力。

3.3 规范出科考试形式

出科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出科考试形式,加大考试力度,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出科考试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以往理论考试均为问答题,学生只要熟记笔记内容就能得高分,这种考试形式不利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将理论题全部改为以病例分析为主的选择题,内容涵盖各专业病种的麻醉,并突出实践性特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常用操作,如全麻、腰硬联合麻醉等。出科考试不及格者不予出科,要求在完成一定时间的补实习后参加补考,补考及格方可出科,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4 完善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涉及的带教教师较多,教学质量监控较难操作,而教师自身素质又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近年来,我科注重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明确了带教教师职责。注重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教研室定期抽查医师的带教情况和小课质量,并由专家小组成员担任评委,检查和评分,逐一进行质量分析,帮助带教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每一轮转结束后,填写实习带教教师教学质量反馈表、实习小课教学质量反馈表,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学秘书及时反馈到教师个人,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跟踪检查,督促整改。

自2006年起,通过对实习教学进行改革,麻醉学专业实习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受到了各级医院的好评。总之,我们在实习教学中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都是朝着医学社会化这一方向努力,实践证明,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形成良好、正确的临床诊断思路。

[1]冯艺.麻醉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5(1):29~31.

[2]徐德军,吴嘉宾,张利萍.模拟教学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4,25(5):257~259.

[3]黄焕森,何荣芝,高崇荣,等.麻醉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74~75.

[4]叶茂,徐颖,柏林,等.麻醉专业毕业生的技能目标与实现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3(2):48~49.

G424.4

A

1671-1246(2012)17-0103-02

猜你喜欢

麻醉学实习生教学质量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