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应用效果评价及探讨

2012-10-26王利洁郭雅静曾贵峰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护理学外科

王利洁,郭雅静,刘 娉,曾贵峰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应用效果评价及探讨

王利洁,郭雅静,刘 娉,曾贵峰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我校2009级英护20、21、22班共160人按班分别编为A、B、C班,且每班分为两个小组。其中A1、B1、C1小组为实验组(n=80),A2、B2、C2小组为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演示教学法,实验组运用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总成绩及课余主动练习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能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效果。

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角色扮演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护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操作能力,以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外科护理学围绕手术讲解,离不开手术室的管理,手术室的护理技能不仅是外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步骤[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手术护理作为实验课内容进行教学探讨,分别采用传统教师示教练习教学法和在示教基础上运用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通过对两种教学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如何改进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手术室专项技能操作水平和协作沟通等综合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校2009级英护20、21、22班,按班分别编为A班、B班、C班,且每班分为两组。A班共60人,A1组30人、A2组30人。B班共54人,B1组27人、B2组27人。C班共46人,C1组23人、C2组23人。将A1、B1、C1组确定为实验组,共80人;A2、B2、C2组确定为对照组,共80人。A、B、C班均为女生,各班在年龄、前一学期基础护理学课程成绩、学习综合测评成绩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教学内容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供涉外护理专业学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六章第三节“手术中病人的护理”。对照组、实验组课时数一致。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练习教学法,即教师集中示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总结评价。

1.2.2 实验组在示教基础上运用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即在教师集中示教前提下,根据实验组人数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人,分别扮演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人员、病人。每组4人合作,轮流扮演不同角色。最后,随机抽取一组检查,集体评价。

1.2.3 考核标准课程结束后,两组使用相同试卷进行理论考试(全部为客观题),按统一标准答案评分,满分50分。技能考核参考教师自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试,满分50分。要求巡回护士、器械护士从术前准备、打包、挑选手术敷料和器械、铺无菌器械台等方面依次开始,分别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和手术配合全程护理技术操作,且动作规范,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为正态分布,所得成绩数据用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见表1~2)

表1 两组护生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成绩比较(±s,分)

组别 理论考试成绩 技能考核成绩 总成绩实验组对照组t值P 40.95±2.87 36.41±3.21 4.92<0.05 42.87±3.26 37.65±1.27 3.01<0.05 83.74±3.01 74.59±2.99 2.36<0.05

由表1可知,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在示教基础上运用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值得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推广。

表2 两组护生参加课余练习情况比较[n(%)]

由表2可知,我们安排两次课余操作练习,按照自愿练习原则,提供手术实验室供护生训练。根据每班考勤情况统计,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练习操作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更能激发护生主动探求学习的热情。

3 讨论

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指出,实验课的重点应集中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无菌操作技能和术中配合[2]。选择我校2009级英护3个班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教师示教演示练习法和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通过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和课余主动练习情况比较这两种教学方法,得出:示教基础上运用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要比单纯示教演示训练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该教学方式。从两组护生参加课余练习情况可知,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虽然教学大纲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设置,提及了角色扮演法,但根据课时计划和手术室用物配置,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示教演示教学法。该法以教师示教为主导,护生只是单纯地模仿练习,死记操作流程,机械模仿教师动作,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护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挥[3]。时间一长,护生的新鲜感逐渐减退,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说话等不良行为屡禁不止。加之听课人数众多,不能保证每位护生全面看到教师的操作,从而使操作步骤出现脱节,既不利于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又不利于激发护生主动进行实验的兴趣,导致其学习热情减退,甚至产生厌倦心理。笔者采用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使护生切身感受到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并亲身体验其所扮演的角色和分工协作配合的过程,让护生由被动的模仿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实现“会学”、“乐学”。

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是一种情景教学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护理临床实践课,深受广大护生的喜爱[4]。该教学法在本实验课中初试成功,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教学气氛,真正把课堂交给护生,把手术实验室变成护生的舞台,学生作为表演者,充分展现自我,有了“质”的飞跃。(2)进行角色扮演,增强护生岗位意识,能让护生较快适应环境,通过训练,使护生熟悉手术室常规工作操作流程,增强其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信心和知识应用能力。(3)有利于同病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现人文关怀。(4)体会分工配合协作完成的过程,提高了护生的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5)在教学反馈环节中,随机抽取一组进行操作,其他护生挑毛病、找错误,把评判的标准交给学生,护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进步,客观评判自己的成绩并监控自己的发展,这样更能巩固知识、强化训练。

在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需在组织教学和质量控制方面注意:(1)切忌忽视教师的示教环节,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正确示范操作流程,规范动作要领,细述注意事项,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步骤,也是开展角色扮演训练教学的前提。(2)必须重视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角色扮演训练教学反馈效果较好,但训练所需时间较长,做好充分的预习可弥补时间少的缺陷,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内容。(3)注意该教学法的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4)该教学法促使对过程的主角变为护生,教师成为配角,角色互换促使教师加强对课堂的控制,在巡视指导时教师应适时矫正、总结,这一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一种锻炼和培养。

总之,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收到了良好效果,深受师生欢迎,值得推广。然而,鉴于目前我校学生人数较多,临床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加之临床教师工作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教学方法的推广。

[1]沈军,王祖孝.角色扮演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5,34(7):1043~1045.

[2]张咏梅,钟建华.角色扮演法在手术体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6):24~26.

[3]Nagoshi M,Williams S,Kasuya R,et al.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assessthegeriatricsmedicineskillsofmedicalstudents,internalmedicine residents,and geriatricsmedicine fellows[J].Acad Med,2004(79):698~702.

[4]殷敏.医学模拟患者和角色演练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71~173.

G424.4

B

1671-1246(2012)17-0090-02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护理学外科
角色扮演游戏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