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重点高校法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

2012-09-23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公检法法医学法医

张 萍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非重点高校法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

张 萍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皖南医学院是安徽省唯一开设法医学本科专业的院校。笔者就我校如何在全国高校扩招和法医职位需求有限的背景下找准定位,如何将毕业生“招的进来,送得出去”,如何立足本省、辐射全国,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皖南医学院;法医;毕业生;就业

法医学是通过对人或物的鉴定、检测,为侦察、审判提供科学证据的一门学科。近年来,一系列以法医侦破为素材的影视剧的热播,使不少有志学子将法医学作为将来的奋斗目标和事业方向,更有不少家长认为法医行业就业有保障,社会地位高,收入也不错。结果促使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纷纷报考法医学专业[1]。

皖南医学院作为安徽省唯一开设法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在全国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我校法医学专业招生人数也一路走高,以2005级、2006级和2007级为例,分别从前几届30人的招生规模扩大为60人、90人和120人。一方面是不断攀升的招生人数,另一方面是全国各地其他同类法医院校毕业生的有力竞争,使得如何立足本省,将我校学生既“招的进来”,又“送得出去”,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1 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1.1 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

1.1.1 进入公检法系统,成为国家公务员 由于法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通过报考国家和各省、市的公务员,进入公检法系统工作,来完成自己从报考志愿到圆满就业的成功转变。这也几乎是所有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归宿。

1.1.2 进入公立医院鉴定中心或私人鉴定所 当然,由于每年国家和各省、市法医学专业招考人数有限,再加上公务员招考法医的很多岗位也对临床专业的学生开放,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岗位,多人报考”的热门景象,再加上很多岗位只限男生,必然使得近1/3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女生)无法进入公检法系统。为了生存与就业,就必须进入公立医院的鉴定中心、私人鉴定所或各大保险公司做伤残鉴定和理赔工作。

1.1.3 考研或转行做其他 有一部分学生,有感于国家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便选择了考研这一继续深造的道路。有极少数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则转行做了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其他工作。

1.2 法医学专业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毕业生就业难,涉及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学生自身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就法医学专业来讲,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学生个性,正确引导,合理分流,让每位毕业生都能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

1.2.1 国家和学校培养因素(1)受高校扩招影响。全国从1983年开始招法医,每届40人左右,那时只有中山、华西、西安、上海、沈阳、同济6所部属医学院设立法医学专业,招收法医学学生。1984年前后,皖南医学院、昆明医学院、山西医学院等院校陆续设立法医系,按每届30~40人的规模招生。然而高等教育改革后,特别是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法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已渐失控[1]。以我校法医学专业今年毕业的2011届(2006级)前后招生的学生人数为例,来管窥全国法医学专业扩招的缩影(见表1)。

招生规模的盲目扩大,一方面使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使高校师资和物资配置都难以达到要求。直接后果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并为学生毕业后基础差和就业难埋下隐患。

(2)各省、市公检法系统吸纳新人有限。与盲目扩招的形势相反,一方面每年国家和各省、市招考法医学专业公务员的人数有限;另一方面,200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出台,使得本来有限的就业岗位又减少了许多。《决定》规定:2005年10月1日以后“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自此,除公安机关外的司法行政机构基本停止录用法医学专业学生,使得学生就业面严重受限。主要就业单位变为公安局、社会鉴定机构、公司企业等,以2011年安徽省招考法医公务员为例(见表2)。

安徽省2011年有12个市(区)面向应届生招考35个职位,80%的就业岗位都分布在各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的招考职位零星无几;在所有职位中,面向临床和法医学专业共同招考的占到了60%;在职位招考中,性别倾向性异常明显,明确表示只招男生的也达到了57%。这使得法医学专业女生报考公务员难上加难。

1.2.2 学生及其家长就业期望与现实的矛盾 当前的毕业生,大都出生在1988年前后,他们的父母,有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受过那个时代观念的影响,如上学不花钱,毕业就有工作,出来就是国家干部。那些当年没有考取大学的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当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是时代骄子。毕业生因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期望值往往更高,一旦与自己期望相悖,便不知所措。等、靠、望的思想严重,同时还存在着惧怕就业的心理因素[2]。

学生及其家长期望值高的另一原因是,上学期间家庭经济投入大,所以期望的回报也大。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销,初报考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亲友的期许,都使得他们很难在毕业时正视形势,合理定位。

1.2.3 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岗位薪酬差异明显 一般都是每年10月份开始启动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12月中旬国考开考,国考后次年的2、3月份,便是密集的各省、市公务员招考,这也是每年应届生复习迎考最紧张的时刻。由于公务员多省同日联考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所以在报考时,应届生已做出了就业的地域选择。“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超过80%的毕业生都会选择报考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一方面导致报考人数的过度拥挤,一岗难求,岗位的竞争变成全国不同法医院校之间的竞争,甚至于同校本班学生间的“血拼”;另一方面则使得本省和其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的公检法岗位无人问津。导致教育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 对策

皖南医学院作为全国较早开设法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要看清楚自己的办学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引导广大毕业生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将我校法医学这一安徽省特色专业、国家级重点专业做大做强。

2.1 限制招生规模,严把招生关

(1)法医学属于国家布控专业,人才需求有限。实践证明,完全的市场化调控是行不通的,院校在经济利益下存在短视行为,需要对其进行指导和调控。根据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精神,在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面前,应限制法医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并重点提高教育质量[1]。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院校在招生时应严格把关,对学生的身高、视力条件等身体素质都应有较高要求,同时针对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现状,法医学专业学生的性别比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男生为主,从而避免对学生将来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2)经济手段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让学校降低学费不切实际,只有切实提高基层法医的待遇,保证他们的经济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去基层工作,避免教育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为我国的法制与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2.2 合理分流,科学进行人职匹配教育

针对由于主客观原因,招录进来的那些专业思想不稳固或身高、视力不达标的学生,学校教务处应灵活机动的制定转专业的政策,协同系部做好中期分流工作。一方面真正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扫清障碍。此外,由于每年招考公务员的人数有限,再加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人职匹配教育,将合格的毕业生推荐到适合他们发展的工作岗位上。人职匹配理论的奠基者是“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Parsons),他在1909年出版的《职业选择》(Choicing Vocation)中总结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指出:“明智的职业选择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自我认知,即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态度、兴趣、志向、限制等及其原因;第二是认知职业,即了解各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各种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利弊、报酬以及晋升机会;第三是对以上两个因素做出明智的思考,实现人职匹配。”这种理论是建立在个体差异和职业分类与差异的基础上的。对不同条件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引导其树立不同的契合自己和社会的就业观。职业性向匹配的人不但现有能力发挥充分,工作业绩表现良好,而且人的内在潜能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挖掘。要善于将学生的优、劣势与社会的现实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

针对我院法医学专业毕业生:(1)有些学生平时办事较沉稳、政治性强,自己也愿意找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我们就要及时的指导他们厘清方向,督促其报考公务员,并持之以恒的复习备考,引导其顺利进入公检法系统。

(2)有的学生则灵活性较强,喜欢追求充实和挑战的生活,就应鼓励他们去公立医院的鉴定中心和私人鉴定所或保险公司工作,只有找准定位,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快速适应、更好发展。针对法医学专业女生就业较难的问题,我们也应积极引导女生转变观念,打破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公检法系统工作的固定思维模式,鼓励女生到保险部门和鉴定部门工作。

2.3 找准定位,加强校际交流,扩大影响

皖南医学院办学50余年,法医学专业建系也逾25载。作为教育部开设的全日制二本院校,与那些百年名校相比,我们是年轻、默默无闻的。但我校的法医学专业1984年就已筹建,2010又年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就这些来讲,我校法医学专业无疑又是办学悠久的。与华西、上医大、同济等名校开设的法医学专业相比,我们毫不逊色,要引导我们的学生树立自豪感,提升专业自信心,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客观存在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除重塑学生专业自信外,我们还可结合法医院校在全国的分布状况(见表3),引导学生重点去那些暂未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院校所在省份,寻求潜在的就业机会。

表3 各地区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院校分布

总之,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全国较早开设法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我们要结合省情、校情和专业实际,冷静思考,未雨绸缪,将招生和就业通盘考虑,切忌好大喜功、盲目跟风扩招,要走内涵发展之路;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合理中期分流,减少不必要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荣誉感,增强自信,立足安徽本省,辐射全国。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1]幸宇,糜薇.我国法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2):278~279.

[2]孟庆全.当前毕业生就业矛盾分析与解决对策[C].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论文集,2010.

G526.5

A

1671-1246(2012)17-0123-03

猜你喜欢

公检法法医学法医
公检法系统关工委开展青少年法治体验课
虫虫法医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公检法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应对分析
法官办案责任终身制的利与弊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