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2012-03-19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科学素养医学生

马 静

(桂林医学院临床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提升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马 静

(桂林医学院临床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学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学生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是运用科学知识理解自然世界,运用科学技术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提升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环境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也称科学素质,它是基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由美国学者赫德(P.D.Hurd)在1958年提出来的。科学素养主要内容包括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对科学社会影响的基本了解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科学素养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不断得到丰富[1]。随着全球化影响日益深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生具有广阔的科学视野、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的研究能力、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才能走在世界医学的前沿,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任。

1 医学生提升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提升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科学态度、创新和批判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创新思维能力,能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站在病人立场进行诊断治疗的优秀医师。

当今知识信息时代,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仅关系到自身成长和对知识信息时代的适应,也关系到医学在快速发展环境中,培养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因此,提升医学生的科学素养既是时代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营造提升科学素养的教育环境

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不可能通过某个时期、某个阶段、某种方式的努力而一劳永逸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医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做到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2.1 强化科学导向

在校园里,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科学,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医学院校要根据自身特色,创造性地建设多元立体的科技教育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宣传资源,如宣传橱窗、校广播站、校电视台、校园网介绍科技发展史、科技新发明、世界科技新动向和新成果、科学新知识、科学名人名家等,使学生耳濡目染,达到自然渗透科技教育的目的。

2.2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举办学术讲座,开设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育,突出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上课形式更为灵活、时间更为宽松的选修课上,通过参与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可以更好地获取科学技术知识,具备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学生就知道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当参与临床实践时,能够依照自己的科学思维,对某些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获得探究和征服疾病的体验。

2.3 开展科研活动

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学生科技讲坛、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竞赛、科技文化展览、科技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行为,彰显创新成就,取得更多创新成果。通过展示丰富的创新成果,开展广泛的自由交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情绪,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文化氛围的熏陶,培养他们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2]。

2.4 鼓励科研实践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参与教学医院的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到社区或乡村,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根据调查确立科研课题。就实践教学而言,早期接触临床,能让学生尽早进入医生角色。课外可举办各种科技实践活动,结合专业学习组建各种科技兴趣活动小组,举办系列科普讲座,进行科技制作比赛。

3 创新提升科学素养的教学模式

建立起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运用知识,并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1 拓宽科学素养教育内容

针对医学生对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与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认识薄弱的特点,开设更多的环境科学类选修课程。除开设自然科学概论、环境保护概论、世界高新科技前沿展望外,增设生态城市建设,环境、资源与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健康,人类与环境等专题,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使他们主动投入到科学前沿的学习和探究中。

3.2 培养科研能力

以大学生科研课题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为载体,拓宽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新思路。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实践,引导学生参与质疑、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技能。可以尝试让他们逐步提出课题、设计研究方法、做出研究计划并书写研究报告。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学生既理解、掌握和应用了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 创新科学素养培育手段

推行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教学。把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互相交流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探求未知的知识,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去获取这些知识,做到由已知达未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入教学,并联系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激发学生解决科学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加科学教育的容量,不断充实科学教育内容,把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科学研究成果、科技应用等及时地介绍给学生,促进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1]周海红.浅议科学探究过程的提出问题[J].成才之路,2008(2),59~61.

[2]高潇怡.从“过程”到“探究”:对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再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9(2):81~83.

G420

A

1671-1246(2012)17-0007-02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科学素养医学生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科研课题质量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