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城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协作保障思考

2012-03-19王天宝彭启华

武警医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武警部队卫勤大城市

王天宝,彭启华

大城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协作保障思考

王天宝,彭启华

突发事件;卫勤保障;应急协作

随着武警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和延伸,处突和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增多,卫勤保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建立大城市(市区人口300万的城市)突发事件警地融合式卫生应急协作保障机制是武警部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我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提升武警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

1 大城市突发事件卫勤保障工作的特点

大城市突发事件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等三种因素[2]。大城市人口密集、流动大,交通复杂、控制难,信息便捷、传播快,发生突发事件时卫勤保障具有如下特点:

1.1 政治敏感性强 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枢纽,突发事件常常会引起较强的政治影响和国内国际舆论,卫勤保障既是重大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应急条件下卫勤力量实施的医学救援直接关系到受伤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国际国内声誉,政治性强,责任重大。

1.2 可预测性差 大城市重大突发事件既可能是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也可能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武警部队卫勤力量难以实现准确预测和判断,卫勤保障常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卫勤保障几乎没有反应、准备时间,事件本身的性质和规模很难短时间摸清,对人员的伤亡情况更是难以估量。尤其在警地联合救援保障行动中,存在救援力量多元化、关系复杂、指挥层次不清、指令不通畅,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

1.3 保障行动困难 重大突发事件常常瞬间发生大量人员伤亡,伤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治,由于大城市交通复杂,拥堵严重,车载式卫勤应急保障分队受领任务后,摩托化开进困难,到达事发地点后展开困难,救治受限,受伤群众和部队官兵容易错过最佳救治时间。驻大城市武警部队医疗救治机构少、救护车辆少、卫生运力严重不足,按照体系部队保障的原则,逐级医疗后送半径过大,卫生减员严重。

1.4 应急协作要求高 大城市突发事件卫勤保障涉及军队、地方和武警部队多个卫生部门,任何一方对于短时间大批伤员的救治实行“单打独斗”都是很难完成救援任务的,必须有效整合警地各方卫生资源,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力量的作用。武警部队卫勤力量在立足自身作用发挥的同时,必须协同地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应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突发事件卫勤应急保障体系必须警地结合,寓军寓警于民,走警地融合发展之路。

2 警地卫生应急协作保障需把握的问题

2.1 建立联合应急协作卫勤指挥体系 按照便于指挥、减少层次、利于协同的原则,建立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警地卫生应急协作联合指挥机构。形成地方政府主导、军队和武警部队协同联动,集中统一、高效指挥、机动灵活的警地一体化联合指挥体系,实现国家和地方各级卫生部门与军队(武警部队)各级卫生部门联合指挥,联防联控的格局。按照指挥环境、对象和跨度不同,因时、因地、因势制宜,灵活运用保障模式,及时有效应对复杂困难情况,防止决策失误,指挥失当。

2.2 建立应急协作信息化平台 突发事件类型多样,不同阶段医学救援重点有所不同,需要建立警地互联互通的信息化交互平台和有效沟通渠道。在警地双方建立灾情信息系统,为应急医学救援指挥提供信息化支撑,为科学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灾情预报和实时信息。建立警地联合监测和预警机制,降低反应阈值,缩短反应时间,共同提高突发事件预测、预报和预警能力。

2.3 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警地联合制定和完善卫生救援预案,内容要涵盖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领导、人员编组、信息收集处理、技术支持、生活保障、药品器材供应、车辆和其他物资的储备以及平时演练等内容。确保卫生救援力量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迅速展开并发挥效果[3]。一是联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卫勤保障预案。对应急协作保障组织指挥机构抽组,警地各级救治机构任务区分,药材的储备与供应,运输工具的分配,大批伤员医疗后送等内容进行科学的预案设计。二是针对事件不同类别、规模、地点,打破警地之间、建制内部及现有分工界限,整合警地医疗救治、防疫防护、心理救援等专业力量,编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卫勤保障分队。三是建立警地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定力量建设分工、管理使用办法和保障行动方案,规范管理。采取条块结合、区域保障、分级负责的方式,警地分别按建制和隶属关系建设与管理,人员和装备平时寓于现行机构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对口指导,遂行任务时由联合指挥机构调度。

2.4 建立警地一体的联合救援力量体系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由国家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各军兵种、武警部队、地方医疗卫生部门、军队医院、武警医院、地方各级医院及红十字会等组成的联合救援体系[4]。武警部队医疗机构作为一支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部队,在应急响应、先期出动、先期到达、先期救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发生局部可控的突发事件时,武警医院根据伤亡数量,抽组保障模块,按照可分可合、分开可单独执行单项救治任务,合起来可执行综合救治,确保一声令下,能拉得出、上的去、展得开、救得下。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导致批量人员伤亡时,各级卫勤力量和卫生运力在警地应急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协调调度下,不受制于传统体系保障原则,对伤病员就地施救,就近就便后送至最近的警地医院。充分发挥地方120和999救护力量的运力优势,最大化整合医疗资源,将军民伤亡降到最大限度。

2.5 建立应急协作联合物资储供体系 物资储备用在应急,备在平时。一是提高卫生物资预置储备能力。要加大卫生物资的战略储备,根据突发事件特点,加强常规物资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形成品种齐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适宜的战略储备体系;要依靠社会力量,走“实物储备”与“企业代储”相结合,“采购式保障”与“合同式保障”相结合的路子,建立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5]。二是建立网络物资储备供应体系。地方和武警部队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警地卫生物资的储备地点、规模和类型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应急卫生物资储备数据库,遇有情况便于及时调配。三是建立警地一体联合保障机制。完善军队、地方卫生部门、武警部队联储、联供、联保的储备供应体系,尤其在以武警部队保障为主的卫勤保障中,建立突发事件警地药材就近和直达配送机制,实现卫生物资警地一体化联合保障。

2.6 定期开展联合救援训练 有效履行突发事件卫勤应急协作保障的职能,必须组织医疗、防疫和心理等专业救治机构,开展重大灾害医学救援专业化培训,尤其要高度重视创伤急救训练,不断提高专业救援能力。加大情况设想,促进警地联合处置突发事件针对性训练,统一制定联训计划,定期举办警地相关人员培训,联合组织实兵演练,练协同、练衔接、练配合。开展适应性训练和实战化演练,积极参加国内重大灾害医学救援,积累实战经验,不断提高应急卫生救援能力。

[1]王 谦,陈文亮.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应急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6-59.

[2]彭碧波,张利岩,王 藩,等.赴巴基斯坦洪灾医疗救援实践与研究[J].武警医学,2011,22(1):77 -79.

[3]郭树森,范怡家,高 崇,等.浅析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卫勤保障[J].国防卫生论坛,2010,19(2):65 -67.

[4]张 鹏,李 伟.建设军民融合式核化生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体制的思考[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1,13(3):139 -142.

[5]邓广波,刘晓宇.武警部队参与联合处置突发事件协同问题浅探[J].中国医学救援杂志,2011,1(3):234 -237.

R821.12

王天宝,男,1962年出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院长。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工作。

100027,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彭启华,E -mail:wjpqh@sina.cn

(2011-12-27收稿 2012-03-20修回)

(责任编辑 尤伟杰)

猜你喜欢

武警部队卫勤大城市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论武警部队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问题
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