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井”卦句读辩正

2012-03-19

关键词:回指井井易传

邱 崇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周易》“井”卦句读辩正

邱 崇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周易》“井”卦中的“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应该标点为:“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而不是“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井”卦九五“井冽寒泉食”,当标点为:“井冽,寒泉食。”而不是“井冽寒泉,食。”或“井冽寒泉食。”篇章语法的一些理论可用来判定这些句子的标点。

《周易》;井;句读

《周易》的“井”卦记录了一次修井的过程,由“井泥不可食”到“井冽寒泉食”,人民可以吃到井水的原因在于“王明”(王的英明),故此卦的卦旨是“养民”,故象曰:“君子以劳民劝相。”卦中有两处句读古今多歧,略为之证,希有益于此卦的理解。

一、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

彖曰: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

《易传》显然是“汔至亦未繘井”成句,前面“往来井井”成句。

后世也多“井井”连读。如《周易正义》:“井井,洁静之貌也。往者来者皆使洁净,不以人有往来改其洗濯之性,故曰往来井井也。”[1]《周易本义》:“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故为井。改邑不改井,故‘无丧无得’,而往者来者,皆井其井也。”[2]《周易折中》:“往来井井,则言所及者多,以喻道之可大。”[3]现在出版的《周易》注释类书籍也大多“井井”连用属上句,比如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4]219、黄寿祺和张善文的《周易译注》[5]298、金景芳和吕绍刚的《周易全解》[6]337、李镜池的《周易通义》[7]95、张立文的《帛书周易注释》[8]223、刘大钧和林忠军的《周易经传白话解》[9]等。

高亨点为: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10]。但学术界似乎采用不广,只王辉[11]采用过这样的标点。

古今对“井井”的理解也多分歧。如:《周易正义》:“井井,洁静貌。”[1]《周易本义》:“井其井也。”[2]把前“井”字理解为动词,意为“从井中汲水”,后“井”字理解为名词。整个句子似可理解为从井中汲水于井,颇有叠床架屋之感。《周易全解》:“往来”,来来往往的人们[6]337。“井井”,前井字是动词,后井字是名词。“往来井井”,来来往往的人们都使用这个井。井是大家共用的。这样的解释还是不够清楚。

对此句中“汔”“繘”等词的理解也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如《周易注》:“几至而覆,与未汲同也。”[12]460释“汔”为几。《周易正义》:“汔,几也。几,近也。”[1]《周易本义》:“汔,几也。繘,绠也。”[2]另一种如《经义述闻》:“家大人曰,《正义》所言,非注意也。注内‘出’字正释繘字,《广雅》曰:‘矞,出也。’矞与繘通,矞训为出,故出井谓之矞井。作繘者,字之假借耳。”①王引之.经义述闻[M].寿藤书屋刻本.清道光七年(1827年): 49.高亨:“《说文》:‘汔,水涸也。’《广雅·释诂》:‘汔,尽也。’至借为窒,《说文》:‘窒,塞也。’井汔窒者,谓井水涸竭而泥塞其中也。”[10]李镜池②李镜池虽然作这样的理解, 但还是按易传断句.:“汔,水涸,至借为窒,淤塞。繘、淘井。”[7]95

按:高氏所言是。

“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③“无丧无得”, 多理解为井无丧无得, 意思是不竭不盈.如《周易正义》: “终日引汲未尝言损, 终日泉注未尝言益, 故曰无丧无得也.”然结合后面的“井汔至”来看, 经文不当自相矛盾, 此“无丧无得”不当指井, 人“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当指人无失无得.、“往来井”三个小句形成一个话题链,其话题是未出现的“人”,《周易》中人作为话题大多不出现。如“屯”卦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井汔至”开始了一个新的话题链,“井”在这个话题链中充当话题,所以后一“井”字当与“汔至”连读。

“往来井”正确的理解为“谓邑人往来井上而汲水也。”[10]古汉语中,地点名词可以直接跟在某些动词后面作宾语,《周易》中就有这样的用例:

1.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艮)

2.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坎·六三)④“来之坎坎险且枕”, 也有很多学者断为“来之坎坎, 险且枕.”如王弼: “既履非其位, 而又处两坎之间, 出则之坎,居则亦坎, 故曰来之坎坎也.”不确.

“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的完整理解为:人们往来井上。井水干涸了也没有挖井。

“井井”在先秦时也有连用的例子如:

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荀子·儒效》

《荀子·儒效》引杨倞注:“井井,良易之貌。理,有条理也。”[14]220此后衍生出井井有理、井井有条、井井有绪、井井有法等成语。

《广雅·释诂》:“井,法也。”《广雅疏证》:“《越绝书·记地传》云:‘井者,法也。’井训为法,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是也。”[14]9可见,此“井井”与《周易》“井”所指不同,此处连用不能当为《周易》中“井”“井”也可连用之证。古书之所以多连用,恐怕就是受此影响。

尚秉和标点为: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句井。羸其瓶凶[4]220。

其注为:井羸其瓶者。言瓶为井甓钩挂也。瓶既为井所挂碍。非覆即破。故凶。扬子云酒箴云。子犹瓶矣。居井之湄。不得左右。牵于缠徽。一旦叀碍。为瓽所轠。注叀县也。瓽井以砖为甃也。轠击也。言瓶县为井砖所挂碍。而瓶受击也。是扬子读井羸其瓶。井不属上读。后荀爽袭子云。亦以井属下读。其以繘井为句者。则下文之羸其瓶。莫详其故矣。非也。

又引彖: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未有功也。井羸其瓶。是以凶也。彖后小字注为:句依荀读。故汲古阁所刊李氏集解。及雅雨堂刊本。皆井字属下。

彖下注:……以井属下读。与杨子同。故从之①所引文中标点本原著.。

“井”字属下读或属上读,从语义上似乎没有很大的区别,从语法上也都可以讲得通。但从篇章的角度来看,两种句读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井汔至”、“未繘井”、“羸其瓶”这三个小句之间的联系很紧密,它们有共同的话题“井”,这三个小句形成一个话题链,中间不应该有很大的停顿。话题之间的回指词大体有三种,一是零形回指,二是代词回指,三是实体名词回指,在这三种回指类型中,零形回指在话题链中标示高度连续性,在篇章结构上,它为话题链内部的小句提供连接或衔接。实体名词回指的作用在于标示话题、情景、活动的转换,在结构上标示新段落的开始[15]。

“井汔至”、“未繘井”、“羸其瓶”三个小句形成的是一个话题链,第三个小句和前面小句并没有话题、情况、活动的转换,所以不应该使用名词回指。而在一个话题链中提供回指的方式应该是零形回指。“未繘井”和“羸其瓶”之间有着因果关系,“井”在“羸其瓶”的前面出现不出现,人们都可以很容易推测出是碰坏瓶的是“井”,也就是“井”对“羸其瓶”的语义贡献很低。可以认为,“羸其瓶”所关涉的对象是高可及性的,而在回指形式中,零形回指是高可及性的。所以“羸其瓶”的前面应该选用零形回指的形式来保证话题链的衔接,保持话语的连贯性。如果用名词回指的话,这个话题链就会被打破,话语的连贯性就会遭到破坏。“羸其瓶”实现零形回指的方式就是前面不出现话题,也就是让“井”属上读。

从语音的角度来看,“井”也应属上读。“井”“瓶”都是“耕”部,是押韵的。如“井”属下读,“繘”属“质”部,和“耕”部韵尾不同,显然破了韵。

二、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显然,《易传》是赞成中间点断的。断为:井冽,寒泉食。这一做法得到后世的效仿,现在各家的注释即多用这样的断句,如黄寿祺和张善文[5]402、刘大钧和林忠军[9]等。

《周易注》释此爻为:“冽,洁也。君中得正,体刚不桡,不食不义,中正高絜,故井冽寒泉,然后乃食也。”[12]462按他的理解好像应该点为:井冽寒泉,食。作这样理解的如《横渠易传》:“井冽寒泉,美而可汲者也,刚中之德为众所利。”[16]《易说》:“王注井冽寒泉为句,食一字为句,是也。”②吴汝纶.易说[C]//吴汝纶.桐城吴先生全书.吴氏家刻本.光绪壬寅年(1902年).现代的注释家如张善文[5]231、尚秉和[4]222等也都这样断句。或者中间不点开:井冽寒泉食。作这样标点的如王弼[12]462、李镜池[7]97、金景芳和吕绍刚[6]341等。

按:《易传》所断是。

“井冽”“寒泉”放在一起,修辞上是错综,意为井水清澈,泉水寒冷,合在一起指泉水清澈冰冷,似乎很好。这样把“井”“泉”并列,问题在于,前面所说为“井泥不食”,是因为井壁倒塌而不能食用,非关泉水之事,且由此爻“寒泉食”可以看出,泉水实际上并没有因此枯竭,只是没有冒出而已,经过“汲”、“井甃”之后,“井”得到了淘洗整治,泉水又可以食用了。意思是说“井泥不食”是因为“井”而不是因为“泉”。从篇章的角度来看,此卦为“井”卦,“井”为整个卦的主题,爻辞当突出“井”的变化。“寒泉食”只是“井冽”的结果,“井”和“泉”在篇章中的地位不同,两者不当并列。故此爻中间点断更符合卦义及篇章结构,意思为井水清淳,寒冷的泉水又可食用了。

另外,“寒泉”在先秦典籍中也可找到用例,如: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经·凯风》)

此句似乎还可点为“井冽寒,泉食。”“冽”“寒”两个形容词并列,修饰井水。“泉食”意思为泉水可以食用。但此爻谈的是“井”由“井泥”到“井甃”到井水可食的过程,而“寒”并没有参与这个过程,且泉水的温度似乎也不会因人为的作用为发生变化,把这两个形容词并列,似乎不甚恰当。故还是《易传》所断为佳。

三、结 语

语篇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句读的确定,这在过去的文献研究中还没有使用过,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为文献整理扩展更多的方法。

[1]王弼.韩康伯.周易正义[M].孔颖达, 疏.聚珍仿宋版.北京: 中华书局, 1912: 273.

[2]朱熹.周易本义[M].苏勇, 点校.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65.

[3]李光地.周易折中[M].李一忻, 点校.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2: 378.

[4]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5]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6]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

[7]李镜池.周易通义[M].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8]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

[9]刘大钧.林忠军.周易经传白话解[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122.

[10]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M].重订本.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298.

[11]王辉.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校读札记[C]//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古文字研究: 第14辑.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281-285.

[12]王弼.周易注[C]//王弼.王弼集校释.楼宇烈, 校释.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3]陈剑.上博竹书《周易》异文选释六则[J].文史, 2006, (总第77辑): 9.

[14]荀子.荀子·儒效[C]//王先谦, 沈啸寰.荀子集解.王星贤, 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15]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M].潘文国, 译.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243.

[16]张载.横渠易传[C]//张载.张载集.章锡琛, 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 1978: 152.

Investigation of Punctuation in Zhouyi “Well” Trigram

QIU C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China 250100)

Instead of being punctuated as “Wang lai jing jing, qi zhi, yi wei yu, jing lei qi ping.(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 “Wang lai jing jing qi zhi yi wei yu jing lei qi ping (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 in Zhouyi “well” trigram should be punctuated as “Wang lai jing.Jing qi zhi, yi wei yu jing, lei qi ping.(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Similarly, the punctuation of “jing lie han quan shi (井冽寒泉食)”in nine five Gua should be “Jing lie, han quan shi.(井冽, 寒泉食。)”, rather than being “Jing lie han quan,shi.(井冽寒泉,食。)” or “Jing lie han quan shi.(井冽寒泉食。)”.Some theories of discourse grammar could be used to judge these punctuations.

Zhouyi; Well; Punctuation

H131

A

1674-3555(2012)04-0037-05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4.007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刘慧青)

2011-05-29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08JJD720041)

邱崇(1980- ),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易学

猜你喜欢

回指井井易传
汉译英小说本族语—非本族语译者人称回指对比研究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
海上调整井井槽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与实践
川西海相超深大斜度井井身结构优化及钻井配套技术
周易文化之十 学习《易传》知识,诠释谦卦和豫卦——可知“全吉全利”之卦的奥妙和如何寓治于乐
基于压裂效果评价的页岩气井井距优化研究
井井有型
漫画
浅析回指与溯因推理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易传》与中国传统美感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