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文化的传播与变迁

2012-03-19

关键词:习俗变迁论文

黄 涛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特约栏目主持人语·Words from Special Column Editor

年文化的传播与变迁

黄 涛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民俗文化在向异地扩布或向异时传承时,既会保持某些基本元素的类同性,也会适应异地异时的条件发生各种各样的调整和变化。年文化就是如此。本专题的4篇论文探讨的都是特定社会情境中的年节文化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又不同程度地发生变迁的状况。

这里我们使用“年文化”一词,而不说“春节文化”,是由于前者比后者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用“春节”来指代夏历年,始于20世纪初民国政府改用公历之时。1914年,民国政府发文正式称旧历年为“春节”,与“夏节”(端午节)、“秋节”(中秋节)和“冬节”(冬至)相对。此后,本指夏历正月初一的“元旦”改指公历1月1日了。另一方面,“春节”的概念与古汉语中“年”的概念也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在所指的过节时间方面。在古汉语中,“年节”主要指除夕和正月初一,现在被视为春节组成部分的腊八节、祭灶节和元宵节等,是与除夕、元旦并列的各自独立的节日。历经几千年,各传统节日的地位、功能发生了很大变迁,有的节日衰退或消失了,有些节日合并了,才出现了中国现代年节包含岁末年初多个节日的情况。而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明卓越代表之一的夏历也传播到其它东亚国家,为这些国家所沿用或不同程度地改造性使用,“年文化”也适用于指称这些国家的农历年节,而不适宜用“春节文化”来指代之。日本的情况较为特别,该国将农历年节转移到公历元旦上,故该国改历后的年节文化可称为“元旦文化”,也属于本专题的“年文化”。

在讨论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时,我们常把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法改革和节日调整作为典型案例,并与中国现代历法改革相对比,但往往对日本历法改革和节日调整的具体情形了解得并不清楚。东京大学菅丰教授的论文《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对此做了清晰的介绍,说明了历法改换后日本元旦文化传承的复杂情形,以及日本年节习俗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论文重点分析了日本现代元旦文化的状况,指出它实际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交融的、被建构的、“包装化”的、拼凑起来的文化样式。作者对日本元旦文化的这种变异、重构和改编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正体现了文化的勃勃生机和民众传承文化的灵活性、能动性。

皇宫里怎样过年?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而相关研究历来对此鲜有述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陈桂云博士的论文《清宫的年货大街》以翔实的资料陈述皇帝过年时的郑重仪式和繁琐活动,让我们感叹皇帝过年原来比我们平头百姓还累;作者又用更多篇幅真切地为我们展现皇宫和禁苑内的年货大街的“故作热闹”景象。有意思的是,这种人为制造的民间年节闹市竟是大臣仆佣等为皇室体验市井俗趣专做的展演,这种展演的旨趣和操作方式竟然跟近年来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有不少类似之处。另外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过去内地学界一度将民俗文化认定为社会中下层的文化,或者是“劳动人民”的文化,这就把皇室、贵族等社会上层或“剥削阶级”排除在民俗之“民”的外面。近年来学界对此偏激观点已加以改正。该论文无意中以可信的资料证明皇帝贵族等也享有甚至热衷于中华民族共有的民俗文化,他们也是民俗之“民”,只是他们“从俗乐俗”的方式与大众不同。

美和科技大学陈丽娜博士《台湾客家“年初三送穷鬼”习俗试探》主要以比较研究法探讨各地流传的送穷故事以及与之相连的年节送穷习俗,并且将之与内容相通的灶君故事相对比。该论文可归为民间文学研究,着重于故事类型、母题和情节变异的比较研究,并不着力对送穷习俗的发生缘由等做民俗学意义上的追根究底;同时,由于所讨论传说是年节期间送穷习俗的一部分,其研讨方式也将叙事文本与年节习俗、地方文化相联系,也可视为年节研究成果的一种。将这些生动有趣的送穷故事进行细致的横向比较,可以使我们深切体味祖国各地民众历代传承的对富足生活的强烈期盼,也感受到海峡两岸民族文化的同源共享性。

中国文化大学许端荣教授的论文《台湾台北市县年节活动文化现象观察》,概述、分析了台北市、台北县的丰富多彩的年节活动。这些活动既有祭祀、祈福、放鞭炮、民间游艺等传统习俗,也有花展、科技推广、流行音乐、西洋艺术节等现代内容,呈现出各种文化元素相拼贴的状态。作者认为,这是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中发生的由产、官、学、民共同造就的传统节日的自然转型。该论文所讨论的其实只是城镇里的公共节庆活动,至于私人家庭内部的年节活动则没有涉及。由该论文我们可以看到春节习俗在台湾城镇生活中的传承和变迁状况,并可与内地的年节状况相比较。

(编辑:赵肖为)

Diffu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unar New Year Culture

HUANG Tao

(College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4.00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猜你喜欢

习俗变迁论文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