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2-02-26陶立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原发性

陶立玉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极高,现居我国癌症死因的第2位。其患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然而该病发病初期较隐匿,病情进展快且预后差,往往发现时已到晚期且常伴有转移。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主要采用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CT扫描、血管造影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但根据现代影像学技术发现,癌症早期肿瘤体积微小,很难做到早发现,而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血清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依据[1]。因此,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成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近年来,我院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为肝症组,均经病理学、B超、CT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给予腹部CT、胸片辅助检查未发现有远处及淋巴结转移现象。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8~70岁,平均38岁。上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乏力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脾肿大,肝功能呈持续异常等。对照组患者系本院正常健康体检合格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55岁,平均32岁。均已证实无心、肝、肺、妇科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上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3ml,分离血清置-20℃储存待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由雅培公司提供AXSYM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和结果判断标准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比较 肝癌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率比较 肝癌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的阳性率,分别是70.000%、51.67%、63.33%、41.67%、58.33%;而正常对照组在各项目检测阳性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将肝癌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联合起来检测得出的阳性率较高为100%。而对照组仅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umor markers detection result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umor markers detection posi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 posi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早期临床多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处于癌症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做好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是其关键所在。肿瘤标记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物质,包括激素、酶、蛋白质、多胺及癌基因产物,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物质,它可以分为胚胎性抗原物质和糖类抗原物质。在外周血的表达中,浓度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近年来,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已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因为它是一种无创性诊断,对肿瘤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辅助诊断、病情监测以及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单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其灵敏度相对较低,特异性较差[2]。因此,临床给予联合检测的办法来提高其灵敏度,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本研究对6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以及CA199的检测,探讨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从表1可见,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极度升高,而正常查体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很低,根据临床研究得知,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以及CA199不仅存在于肿瘤患者血液中,而且也存在于正常人血液中,当肿瘤患者血液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时,提示肿瘤的存在。但单凭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来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造成漏诊或误诊的可能,因为有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是没有出现升高的[3]。血清甲胎蛋白是由胎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糖蛋白,它有很强的免疫抑制功能,正常成年人是由肝细胞产生,含量极低微,原发性肝癌是因为抑制合成血甲胎蛋白的基因又重新获得解脱,癌变肝细胞又恢复胚胎期合成功能,所导致的升高。因此,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浓度升高,一直被认为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的诊断指标。CEA是由胚胎时期消化道上皮、肝脏以及胰腺细胞合成的可溶性酸性糖蛋白,属糖类抗原,是指由肿瘤表面的抗原物质或肿瘤细胞分泌的物质,属单克隆抗体,因此,又被称作糖类抗原,是于1965年由加拿大学者Gold和Freedman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的,正常人体组织含量都很低,在过去临床上主要作为直肠癌、结肠癌的肿瘤标记物,但后来研究发现,对内胚层分化来的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不仅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所特有的,被认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肿瘤相关抗原,在鳞癌与腺癌中升高较明显。因此,也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记物之一,也是较早用于临床诊断的肿瘤标记物。CA125是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肿瘤标记物,CA153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肿瘤标记物,CA199可作为肺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胆囊癌以及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标记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采用的全自动配套的试剂设备,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少,所得的结果十分精确,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各项血清标记物的检查均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上述研究表明,肝癌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的阳性率,分别是70.0%、51.67%、63.33%、41.67%、58.33%;而正常对照组在各项目检测阳性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肝癌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联合起来检测得出的阳性率较高为100%。而对照组仅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得知,采用单一肿瘤标记物来判断疾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而采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方法,不仅可以弥补单一肿瘤标记物在临床检测中的不足,还有利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检出率。综上所述,联合肿瘤标记物AFP、CEA、CA125、CA153、CA199检测能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袁明生.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CA199及γ谷氨酰转移酶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2372.

2 高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15(2):110.

3 徐海峰,杨华瑜,张宏冰,等.改变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现状的新肝癌血清标志物[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1):104-108.

猜你喜欢

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原发性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预测术后复发与转移
血清癌胚抗原轻度升高对老年患者肿瘤发生的预测价值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薛定谔的 猫与肿瘤标志物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癌胚抗原变化趋势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