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绒毛膜癌转移二例误诊分析

2012-08-15刘格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原发灶绒毛颅脑

刘格利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发生于生育年龄。该病有病灶转移甚至破裂,可有脑血管意外、急腹症等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使诊断的难度增加,甚至误诊。以下误诊的2例绒毛膜癌病情十分复杂、少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1.1 病例1 患者,女,26岁,主因“间断性黑便1周余”于2009-08-28入院,于2009-09-10转入普外科,于2009-09-24转入我科。患者末次妊娠为2年半前在当地医院因胎盘早剥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产后半年行上环术。8月前无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岀血,量少,无咳嗽,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无效。2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行颅脑CT检查,提示脑梗死,在当地治疗后好转。1月前出现中下腹不适,继而排柏油样便,为稀糊状,每日4~5次,每次100~200m l,无里急后重,无鲜血及腥臭味,不伴发热、寒战腹痛、恶心等,曾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患者觉乏力、大汗淋漓,无意识障碍。在当地医院治疗,给予止血、输血等处理,排黑便次数逐渐减少,食欲如常,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入我院消化内科。入院后给予禁食、抑酸、止血等对症处理,患者便血症状加重,于2009-09-10转入普外科,考虑空肠出血。2009-09-11在全麻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空肠绒毛膜上皮癌,考虑转移性。于术后12d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次日转入我科 (妇科)进一步治疗。入院诊断:(1)绒毛膜细胞癌Ⅳ期;(2)空肠转移癌。入院后第2天即应用EMA/CO方案进行化疗。

1.2 病例2 患者,女,27岁,主因“产后4个月,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余,晕厥1次”急诊来院。4个月前足月顺产1女婴,出血不多,产后恢复可。2个月前无诱因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自以为月经,未就诊。入院当天上午在家干农活时觉头晕,随后突然晕厥,无外伤史,急送到医院时查体:心率 110次/min,血压 80/50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差,急性失血面容,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膨隆,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阴道见少量流血;宫颈轻度糜烂,无触血;宫体中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好,无压痛;附件双侧未触及明显肿块。因腹腔有内出血,急诊医生一边组织抢救,一边化验血常规和尿妊娠试验,结果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为阳性,考虑异位妊娠破裂的可能,即送往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后见:盆腹腔大量积血,探查子宫及双侧附件未发现异常,肝区大量积血块 (约800ml),延长切口,探查发现肝脏表面见直径4cm和2cm肿块,其中4cm的肿块见破口,有活动性出血,行活检送冰冻检查,病理为绒癌,于止血后关腹。术后诊断:(1)绒毛膜细胞癌Ⅳ期;(2)肝脏转移癌。手术后第2天应用EMA/CO方案进行化疗,一般情况好转后,行颅脑CT和肺CT检查,结果发现:肺和颅脑均有转移灶。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多为绒癌,尤其是继发非葡萄胎妊娠后绒癌。肿瘤主要经血行播散,转移发生早而且广泛。其转移部位按发生几率大小依次为:肺 (80%)、阴道 (30%)、盆腔 (20%)、肝 (10%)和脑 (10%)等。由于滋养细胞的生长特点是破坏血管,各转移部位症状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可以同时出现原发灶和继发灶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原发灶消失而转移灶发展,仅表现为转移灶症状,若不注意常会误诊[1]。本研究中病例1开始以原发灶症状出现,未引起重视,后出现颅脑转移,颅脑转移预后凶险,且极难与脑梗死鉴别,直到出现肠道转移,行病理检查才明确诊断,像这种多处转移的病例少见,预后极差。病例2原发灶症状消失后出现肝脏转移灶表现,与异位妊娠破裂等引起腹腔内出血的疾病难以区别,易误诊。

2.2 误诊预防 通过以上病例总结出经验教训:对于生育年龄妇女,如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化验尿HCG、行诊断性刮宫术并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尽量早日发现并及时治疗,以免广泛转移,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猜你喜欢

原发灶绒毛颅脑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胚胎种植
56例颈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