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伴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一例
2012-08-15郝秀双
郝秀双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7岁,因“间断牙痛1周,持续牙痛伴胸闷20min”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1周前左下牙阵发性疼痛,每次持续约10min,每天发作4~5次。在牙科门诊诊断为龋齿,用止痛、消炎药后无效。入院前20min,突然剧烈发作左下牙痛、下颌痛,不敢张口,同时有胸闷、乏力、大汗淋漓,来我院急诊科查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既往无外伤史,体健,吸烟史20年。查体:体温36.6℃,脉搏80次/min,呼 吸 20次/min, 血 压 120/60mmHg(1mmHg=0.133kPa)。痛苦面容,精神欠佳,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急查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示:心率80次/min,Ⅰ、avL、V2~V5呈 QR型,ST段呈弓背样抬高0.25mV,T波倒置。立即拨打120转诊并进行动态监测心电图,同时给予患者吸氧、镇静、开通静脉通道、扩血管等治疗。10min后120接诊,心电图提示已经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 (90/60mmHg),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转至上级医院。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 (Killip分级)。入院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给予扩冠、溶栓、调脂等常规药物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
2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地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可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典型AMI有剧烈的心前区疼痛,特征性心电图以及血清心肌酶升高,诊断并不困难[1]。然而,我国有 l/3~l/4的AMI患者无明显疼痛,症状很不典型,有的是发生特殊部位的心肌梗死,所谓“特殊部位疼痛的心肌梗死”是指疼痛不在心前区,而因心肌缺血、缺氧,刺激心脏神经系统导致相应部位或特殊部位的疼痛,临床有以上腹部、咽部、颈部以及左下肢剧痛的报道。以头痛及牙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壁心肌梗死时,心肌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交感神经传入纤维,经颈脊髓交感神经1~5传至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及大脑产生痛觉,痛觉也可向颈髓2至胸脊髓4分布的部位发散,引起头痛、牙痛等[2]。
为确保AMI的诊断,笔者认为:(1)必须熟练掌握AMI的临床表现特点,特别是患者心前区疼痛的特点、心电图的特征性变化、进行性演变过程以及心肌酶学等;(2)掌握并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相鉴别;(3)掌握那些少见但非常重要的“临床表现及不典型的心肌梗死”,特别是无痛性AMI及特殊部位疼痛的心肌梗死;(4)对疑似有心肌梗死的患者,除需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及冠心病易患因素外,尚需做心电图,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必要时监测心肌酶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AMI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以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1 中华放射学杂志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协作组.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9-17.
2 古今,史河水,韩萍,等.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影像特征分析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