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公共体育开设时尚健身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2012-02-15赵艳洁
赵艳洁,王 彤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逐步国际化,追求新事物的思潮得到推崇,这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体育健身课堂内容的认识,他们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改变枯燥的健身内容,增强了对引入新型健身项目的需求与渴望。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在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以及上课时间上应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应有效地将“三自主”选课改革理念贯穿了高校课程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新型的体育健身项目被引入大学课堂,并逐渐成为学生的新宠。
1 时尚健身舞蹈概念的界定
时尚,是在不定期内崇尚某些事物。由于它赋予人类不同的内涵与神韵,因而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与优雅,纯粹与不凡的精神体验。
时尚健身舞蹈是融音乐、体育、舞蹈为一体的新的健身形式。其形式变化多样,通常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的各环节有节奏、有规律的律动,塑造出不同形式的肢体动作或优雅造型,把体育的刚健雄健与舞蹈的优雅柔美融合展现出来,聚集了时尚性、健身性、表演性、观赏性、艺术性、社交性等多元化优势。尤其在当今流行前沿,时尚健身舞蹈由于融入了风靡于全球的时尚舞蹈元素,包含了爵士舞、拉丁舞、肚皮舞、瑜伽、健美操、啦啦操等多种风格,因而它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律动对人体的健与美起到更强有力的塑造,驱散了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中的枯燥乏味,增添了更多的时尚流行元素。
2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普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公共体育内容包含健美操、武术、体育舞蹈及三球项目,内容简单枯燥,依旧是传统式教学,缺乏新意,注重生理需求,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2.1 教学内容单调
一成不变的的教学内容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体育健身习惯的形成。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新鲜感,只有继续更新内容与教学理念,才能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向着新颖、健康的方向发展。
2.2 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陈旧而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法,无法履行现代教育改革的理念,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导致了课堂气氛呆滞,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动机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3 时尚健身舞蹈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体育在当今社会人类心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时尚健身舞蹈以优美的动作、鲜明的节奏、激情的音乐吸引了当代大学生,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渴望参加此活动的欲望。大学生在校内生活当中不仅希望提高自己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自己对体育的评价能力和欣赏水平,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喜欢的活动塑造健美高挑的身材、优雅的姿态和高雅的气质,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自信。时尚健身舞蹈对高校大学生生理与心理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其社会交际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1 时尚健身舞蹈对高校大学生生理的影响
时尚健身舞蹈是根据人体的生理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肢体有节奏有规律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程度的形体动作与造型,表现出别样的情感与肢体语汇,达到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的效果的一种健身项目。在运动中,通过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系统的技能水平。由于肌肉活动的加强,使血液供应增加,此时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心肌兴奋性提高,通过心脏收缩加强,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液输出量,从而满足健身舞蹈的能量需要。长期进行健身舞蹈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此外,健身舞蹈可以缓和肌肉、神经的紧张,达到安神定态的效果,使大脑得到更好的休息。人在情调健康、旋律优美、节奏明朗的乐曲中翩翩起舞,能够良好的刺激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
3.2 时尚健身舞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时尚健身舞蹈是一种有氧代谢的运动项目,配合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动作,变幻多测的编排内容可以使学生克服消极、抵触的情绪,调动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健身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细心教授,对学生的情绪的关注,及在练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的表扬与肯定,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及心理上的欣慰,从而进一步促进且激发尝试体验时尚健身舞蹈的兴趣。
另外,时尚健身舞蹈课程当中柔动连绵的波浪、轻盈如燕的转体、稳健潇洒的平衡等动作展露了美的延续,配合优美动听的舞蹈音乐,创造了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身体体验,使学生在快乐体育中自然而然地萌生追求推陈出新、振奋精神的生活目标。而且,由于不同风格的健身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对学生起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注意力和记忆力随之也得到提高。有氧运动的训练既起到了完美塑身、健与美的作用,又增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心理素质。不仅发展了强身健体,且追求了形体美、艺术美、心灵美的精神满足。
3.3 时尚健身舞蹈对高校大学生的美育作用
美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思想,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人格。达到美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达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培养出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体育健身运动是借鉴于人体而表现的,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时尚健身舞蹈身体韵律感强,配合紧密联系的优美音乐,用身体诠释情感,舒展流畅的动作给人极大地视觉冲击与精神感染,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促使萌生学习健身舞蹈的热情与冲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有了亭亭玉立的好身材,且提升了自身的气质与修养,展现了婀娜多姿的优雅风度,使之更加陶醉于体育美学中,并随之迸发出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时尚健身舞蹈展现给人类一个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宛如一幅幅流动的画,汲取了风靡全球的时尚舞蹈元素,优雅高尚的芭蕾舞、激情四射的拉丁舞 、动感时尚的爵士舞、传统韵味的民族舞、刚柔并济的武术等技术精髓,构造了有思想、表情、层次、结构的立体练习程式,配合协调一致的音乐,展现出高雅和谐、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美。不仅仅诠释了体育运动的健康美,而且追随时代潮流,符合现代大学生追新求异的个性特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赏心、悦目、怡神、受教,进而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达到了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的学习目的。
3.4 时尚健身舞蹈对高校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促进
在时尚健身舞蹈的课程学习当中,学生以集体形式进行学习,这对学生扩大社交范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舞蹈技能逐步提高,产生的自信和愉快的情绪会促进自尊心的发展。集体舞蹈练习和竞赛表演等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并促进与同学、舞伴的交流机会,增强了社会交际能力,提升了信任度和群体认同感,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来自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3.5 时尚健身舞蹈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终身体育意识是贯穿于人的生命活动中,增强体质的活动意识。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自觉的反映,也为主观映像。不仅体现了以观念形态出现的精神活动成果,而且体现为人脑的精神活动过程。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生活节奏快的步调下,健康的身体与积极精神是应该奠定的基本内容。全民健身倡导更多的人体验不同的健身项目。时尚健身舞蹈充满活力,热情奔放,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绝佳选择。此课程在高校开设迎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对健身者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时尚健身舞蹈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健身价值适应高校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其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舞蹈动作在空间、手位、步法中多方位的转换,进行了不同的创作,极具感染力,符合大学生表现欲望强、追求时尚、“求新、求异”的个性特点,也成为了满足大学生这种需求的载体,丰富了大学生活,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变通能力、自觉健身和自我调控能力,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 时尚健身舞蹈课在高校开设的潜在价值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强,这推动了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更趋多元化。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全能型的综合应用性人才无疑占据优势。因此,在高校开设时尚健身舞蹈课程,不仅让大学生增强了体质,塑造了形体美,心灵美,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丰富了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使部分大学生培养了一门特殊的技艺,完善了自我,为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素质和基础,因此此课程在高校开设有其潜在价值。
5 结语
时尚健身舞蹈充满着新内容、新气息,形式多样,驱散了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枯燥乏味,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是舞蹈与运动的高度结合。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容单一枯燥,教法传统,无法顺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对新型健身项目的需求。在高校公共体育开设此课程,对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履行了审美教育,提高社交能力,并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充分实现了大学生健身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了大学生对体育新型健身项目的兴趣。因此,时尚健身舞蹈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开设非常必要,它对大学生成为社会引领全民健身的主力军,为提高全民身体健康水平做贡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新型健身项目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时,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重视教材内容,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体育艺术品牌之路,培养综合性社会应用型人才。
[1]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玲,葛毕敬.高校体育健身舞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职业时空,2008(6).
[3]宋海辉,戴狄夫.新时期时尚健身舞与高校健美操教学[J].内江科技,2006(6).
[4]李裕琼,杨俊杰.健身街舞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J].科技信息 ,2010(2).
[5]马鸿韬,吴梦晗,李敏.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一三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6]孙焕,江杨焱,杨春.新时期高校公共体育课发展趋势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5):151 ~1.
[7]徐风珍,常向群.开展舞蹈和健身操教学提高学生美育素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