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2012-02-15袁建伟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政府部门全民

陈 芳,袁建伟

1 体育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发挥管理、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等作用的公民自治组织,泛指和政府组织相对的民间组织的意思[1]。国际上也称之为非政府组织(英语: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是指一个不是由国家政府建立的组织,通常是独立于政府的。这两种对“社会组织”的称谓在西方国家的理解中有所差别,但从国内学术概念的角度来说,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

中国官方认为体育社会组织的内涵包括体育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体育基金会三类社会组织。其中体育社团是公民或法人以从事和发展体育事业为目的,自愿结成的群众性组织;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办的中心、院、社、俱乐部、场馆等社会组织;体育基金会是以从事体育事业为目的,按照有关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的社会组织[1]。

2 全民健身对体育社会组织的现实需求

2.1 提供体育服务

体育社会组织,要求对成员、社会提供满足一定公众要求的体育服务。能否提供满足其成员需求的体育服务,是体育社会组织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依据。体育社会组织按照宗旨、章程要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性、非营利性的体育服务,是全民健身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基本要求。体育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解决一些全民健身活动中出现的市场无法运作、政府没有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体育社会组织在满足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对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缓解体育行政部门的压力、保护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促进社会体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提供沟通桥梁

体育社会组织以组织成员的共同体育利益为存在基础,维护组织共同的体育权利,从而达到维护组织成员利益的目的。体育社会组织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会各阶层群体对体育的不同需求,集合成一种团体的诉求,为人们的体育权利表达提供了合法的表达方式与多种渠道。此外,体育社会组织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还具有思想智库的功能,积极与体育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参与涉及群众体育事业的决策,为政府关于群众体育事业的宏观决策与微观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通过体育社会组织的协调,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范围和深度能够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体育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和融合,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3 引导行为规范

体育社会组织可以以桥梁纽带的身份贯彻执行国家体育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体育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对志愿精神、非营利性的践行,引导、推动民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当中,倡导全民健身的意识,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使社会体育组织成为人们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形成体育健身意识的重要依靠,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供良好的组织支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和结构与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发挥作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调动群众力量兴办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通过吸纳、利用社会资金、体育人才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的建立。利用体育政府部门及有关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合力,形成共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格局,促进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科学健康地发展。

3 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优势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这项活动不能仅靠政府部门来管理,政府部门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大包大揽不仅无法推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体育政府部门必须转变职能,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将更多具体的体育事务交给体育社会组织去管理。体育社会组织由于其具有非政府性、公益性等特点成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一个缓冲层,能够有效地承担政府部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职责。它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层组织,对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3.1 有效性

体育社会组织是一种根据不同人群的特定需要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的组织,服务内容更加具体,也更加灵活,这是体育政府部门所难以做到的。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在于具体化,应该促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根据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具体的体育服务,满足人们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体育社会组织开展的便民工作是对体育政府部门工作的一种补充;大量代表社会不同群体的体育社会组织为民众提供了各类不同的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并开展必要的体育服务,发挥了减轻体育政府部门负担的作用,保证了体育政府部门总体政策规划的顺利进行。同时,体育社会组织为内部成员提供的优质高效服务,不仅对体育政府部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全民健身观念的形成,营造了人民群众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氛围,增强了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2 专业性

在全民健身热潮中,政府部门、社区与体育社会组织都应该成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体。体育健身活动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我国体育事业体制所承担的体育社会服务功能还无法得到充分实现,体育社会组织的产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在受民政部管理的同时,还会有当地的体育政府部门进行具体指导和监督本组织的活动。这种做法可以使体育社会组织更加准确地贯彻体育政府部门在群众体育事业上的方针政策,部分官办的体育社会组织甚至可以直接参与相关体育政府部门的体育政策的决策,获得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代表的是民间力量,发展初期需要体育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扶持。目前,体育社团组织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并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体育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及体育社会组织自身寻求发展的需要,都使得我国体育类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备了承担体育指导服务,有能力成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主体之一。

4 体育社会组织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4.1 创造群众的归属感

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心理的归属感,希望自己归属于一个组织、一个社团,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体育社会组织为热爱体育运动、关心体育发展、参与体育健身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如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通过引导、吸纳退休老人参与到体育社会组织中,不但满足了其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老年人心理疾病的产生及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使老年人重新获得被需要、被认同的感受。

4.2 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余暇时间增多。他们有了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强烈,此时,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就逐渐得到了体现。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组织,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人群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载体,社区体育组织对人民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社区通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社区居民在这种集体活动中社会交往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进一步实现了自我需要,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4.3 有效配置群众体育资源

“群众体育资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推动群众体育发展而促进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和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目标的一切资源要素集合。”[2]体育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是公民自治的社会团体。它会根据组织内部成员对体育的需求进行自身的调节,使体育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同时,体育社会组织也会对其成员产生导向性的影响。体育社会组织根据成员的需要会提供相应的体育资源,如高校体育社团会根据其社团成员的需要开展相应的体育知识普及、体育技能教授、体育健身指导等。目前,政府也根据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大力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体育服务。体育社会组织从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方面推动着群众体育的发展。

4.4 推动体育文化交流

体育文化交流是通过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相传递来实现的;体育文化的载体是体育活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通过体育活动的交流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体育社会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也在进行体育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政府曾经希望申请武术为奥运项目,来推动中华武术的发展,由于其他原因未能如愿。但是,中华武术并没有因为未能成为奥运项目而衰落、消失,反而在体育社会组织的推动下走向了世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

5 结语

随着体育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活动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体育社会组织是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担负着全民健身的重大职责。它将成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主力军。更加完善体育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形成由体育政府部门引导、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人们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

[1] 赵子江.我国体育民间组织概念及分类[EB/OL].http://www.hnsh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692&ArticlePage=1.

[2] 于涛.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16~19.

[3] 郭国庆.国外NPO的职能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4):70~73.

[4] 刘明生,李建国.公共服务视阈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1):41~43.

[5] 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汪流,李婕.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2):59~63.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政府部门全民
全民·爱·阅读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双线桥梁”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可持续全民医保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