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落体育文化发展与繁荣探析

2012-02-15邓晓东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村落体育文化

邓晓东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繁荣村落文化事业,村落体育文化作为乡村特定的文化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体育文化与村落文化发展繁荣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具有为乡村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输送能量的特殊功能。加强村落体育文化建设,对实现农村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村落体育文化形态

1.1 村落体育文化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尔认为,在现代化以前,农业村落不仅是一种抽象的认识论体系,还包括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体系。试从我国民族聚居区社会文化特性来分析:村落泛指乡镇以下的地方,主要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是农村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一种实际存在的最恒常稳定的时空坐落。村落文化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农民,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情感状态、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习俗和风气。

作为村落文化的村落体育文化,它既是社会物质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形成过程来看,村落体育文化是指综合了地域性人文习俗等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的亚文化形态,是村民心灵世界、人格特征、文明开化程度的具体表现。村落体育文化既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又有其发展的阶段性,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文化。因为体育文化的变迁也是先从文化的物质层面开始的,进而导致体育制度和体育行为方式的变迁,最后引起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变革[1]。

1.2 村落体育文化特征

与其他亚文化形式一样,村落体育文化也有其全球的趋同性和民族地域的差异性。体育文化是指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等。体育文化意识是从有意义的体育文化现象世界中获得的,而人对体育价值思维的判断也离不开有意义的体育文化现象。文化只有满足人的价值需要,才能被人的心理机制内化为意识,才能发展为一定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村落的地域性形成了体育文化的自给性特征。村落的地理条件、经济环境、社会生活形式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决定了村落体育文化的特点,村落体育文化同时也是村落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村落的地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东西部体育发展的差异、城乡体育发展水平、体育文化形式以及具有村落独特的文化风俗的体育发展规律等方面[2]。村落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体育文化的乡土性特征。村落中的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因而乡土社会的村落时间制度是与其生产制度的年度周期及节日仪式周期密切相关的。由村落时间制度决定了村落体育的季节性和节庆性特征。村落文化决定了村落体育的民俗性特征。“官语”中的农村体育大都意指在城市开展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并且是以相对较大“农村”地域的范畴分析和认识的,这实际上已经遮蔽了小区域范围内甚至是每个村落的体育文化特色。在气候、地形、文化传统等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村落体育的活动内容往往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相联系,甚至本身就是当地的民俗。

1.3 村落体育文化层次结构

“三层次文化构成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由三个层面组成,即:第一层是物质层,第二层是意识形态层,第三层为该文化表现的宇宙观、价值观及与之相关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哲学思想。从以上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体育文化在村落文化建设中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层(物质层)为各种体育活动场所的硬件设施;第二层是体育科学原理、锻炼知识、理论形成、制度等;第三层则是哲学思想,诸如生命观、健康观、伦理观等[3]。

目前,我国城乡体育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其本质是城乡经济发展二元层次的客观反映,这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市场倾斜性造成的。如果对这种差异进行整体透视,主要体现在许多潜在的更深层的差异上,如锻炼价值观、目的性差异、休闲传统差异、性别差异等。特别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决定着体育活动的需求、规模、形式、内容和特点[4]。面对村落文化相对落后,城市文化对村落影响力有限的局面,要消除这种差距,笔者认为,只有现代体育和民俗传统项目的融合发展,才能在加强村落传统文化,完善村落新型人际关系,培养村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村落赌博、封建迷信等成规陋习,最终形成先进的体育文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改变村落文化的现状。

1.4 村落体育文化多元形态

体育文化具有构建村民生活精神取向和形成村落文化特色的功能,同时也是体育文化形态本身的转变过程。现代化都市体育这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中体现的体育观念与体育文化,具有相当的时尚性,对村落现代文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村落体育形态多元的民间传统体育是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长时期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瑰宝。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村落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健身、健心、益群。村落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减少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调节情绪,提高村民的社会交往能力,加深村民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消解村民之间潜在的冲突和矛盾,形成稳定和谐的村落社区文化[5]。村落仪式性体育构成的各种事件,最容易成为村落记忆,并成为村落传承的某种象征,从而凝聚成村落精神。

2 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2.1 价值取向产生“超越性”

在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古代,传统体育活动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欢乐,传统节日使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迸发出娱乐的光彩,同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人性功能,也使得许多体育活动的聚会演变成了人们享受快乐的节日,使得民欲体育活动与传统节日娱乐一直牵系着农民的心。正是因为体育与生俱来的娱乐特质与人类追求快乐幸福的人性相结合,模糊了中国传统体育和传统节日的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了平凡生活中快乐的风景[5]。

因此,在村落体育文化发展中,虽然经济、政治因素起着重大作用, 但真正起主导性作用的还是村民的体育思想意识。村落体育文化落后不能只强调经济上的原因,而忽略了体育文化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取向所具有的超越性[6]。要通过现代意识和传统意识的融合,改变长期以来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下形成的传统思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造良好的体育环境,通过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达到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繁荣的目的。

2.2 职能转换生成“催化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5%的乡镇没有体委、体协或体育文化站。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不能得到保证,管理体系缺乏导致村落体育活动不能有效进行,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村落体育约束力缺乏的现象十分突出。 这种状况与村镇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有很大关系。由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在此情况下,根据农村的实际状况,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建立完备的体育设施,举办各种体育竞赛和文化娱乐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

实行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和谐的发展机制,是有效改变这种状况的基本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明确政府的社会的事权划分,实行管办分离,把不应有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这为农村体育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村落体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村落体育必须改变完全由“行政发动+行政推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建立起一种“行政搭台+市场拉动”的新型发展机制,使体育文化管理体制和体育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要运用村落广大的人群消费资源,吸引社会各商界、媒体积极参与,使体育文化成为村民的自发行为,通过运用市场经济的力量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为村落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2.3 传承创新体现“稳定性”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这充分说明,民族民间体育作为我国优良体育传统文化不仅不可丢弃,而且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因为村落体育文化与其他人群体育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有密切联系,也决定于村落体育活动方式上的独特习惯。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村落共同体呈现出一定的“超稳定性”,村落体育的稳定性就是以村落的稳定性为前提的。村落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尤其是各具特色的仪式性村落体育活动,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规定性的仪式,相对比较稳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7]。

村落“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绵延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体育文化,对大众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健身观念的形成及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村落体育在内容创新上,应以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突破口,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只有将各个民族的体育项目在广大农村地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民族体育多元化的优势,才能促进村落体育文化稳步稳定的向前发展。

2.4 乡村学校具备文体“传播性”

美国教育家约翰5杜威曾说过:“我们的准则、价值观念和学校教育应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改变。在工业社会里,学校要发挥新的功能,要成为社区中心,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 学校是乡村的文化中心和智力密集区,乡村学校对农村社会文化形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我国农村正向工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健康的、完善的乡村体育文化必须依靠乡村学校的巨大作用。

乡村学校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及村民生活息息相关,她为那里创造财富,开创文明先进之风气,及时表达政府意愿与党的方针政策,是一种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的潜在力量。乡村学校作为乡村知识的组织力量和乡村教育活动的传播基地,引导着青年一代探索和理解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奥秘、发现、建构并运用新的经验,促进村民思维形式的进步与乡村社会物质生产的繁荣,是乡村文化传播与创新的的主导力量。乡村学校将历史诉之于人们,将文明的进程呈现给人们,使村落农民从文化的选择、传播与创新过程中,看到乡土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能够选择性地继承、传播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和创新新时代文化[8]。

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村落社会现代化状况的制约,但同时它对村落社会现代化进程,也就是乡村城镇化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村落文化建设中,为迅速缩小城乡差别,除经济因素外,在文化教育、行为观念、思想传统等许多非经济因素上,需要我们把村落体育作为文化形态的重要内容加以建设。乡村中小学往往是村落群众各类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所以乡村学校的体育活动既要体现现代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和谐共存,又要体现传统民俗型村落体育和现代休闲型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等多元化体育形态的结合。因此,积极发展乡村学校体育,是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5 设施完善提供“物质性”

促进村落文化发展繁荣,建立健全体育文化设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近70万个,其中占土地面积16.5%和占人口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79.8%,而占国土面积83.5%拥有61%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在对部分乡镇体育组织机构的调查表明,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拥有符合第58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共850 080个,乡村仅占总数的8.18%。这不仅远远低于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所需的要素配置,更成为遏制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

在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村落体育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与价值将会不断彰显出来。要充分认识到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国家应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措施中,出台相关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政策和优惠措施,比如无偿为乡村配备体育器材等,增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县、乡、村各级行政组织在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中,要全面开展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与论证,把体育场地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等,为村落体育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6 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乡土体育文化传承人在村民中极具号召力、影响力,是村落体育文化人才和体育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体能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牵引”作用。要以优惠政策疏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为乡村输送、留住体育人才。要壮大参加村落体育文化志愿者队伍,抓好高校“体育三下乡” 活动及毕业生实习期间的辅导活动,鼓励专业体育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乡村体育文化建设和村民文体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乡村体育工作队伍。重点要制定实施乡村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体育文化人才服务乡村。

3 结语

村落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村落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基础。发展繁荣村落体育文化事业,构建村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村民体育文化健身工程,培养乡土体育文化传承人,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村落体育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是村落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性工作。

[1] 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2] 赵培军.文化视阈下的新农村体育文化重构[J].农业考古,2011(3):355.

[3] 万浩.小城镇传统文化建设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1(2).

[4] 田雨普.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J].体育科学,2005(4).

[5] 郭修金,虞重干.从村落看村落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

[6] 俞爱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82.

[7] 于文谦,孔庆波.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质层文化力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8] 唐松林,罗仲尤,彭 兰.农村教师:新农村建设必须停靠的知识力量[N].光明日报,2006-07-20(7).

猜你喜欢

村落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谁远谁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