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价值述微

2012-02-15宋铁男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活空间体育事业体育

宋铁男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程度逐步提升。在“以人为本”思潮的感召下,人的生活感受作为人类一切事业发展的终极价值诉求在全社会日益趋向共识。人的生活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空间范畴之内,因此,人的各种生活需求必然要依托相应的空间环境来实现。如同人的经济生活需要依托一定的经济空间实现一样,人的体育生活也是在一定的体育生活空间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体育生活空间的构建是有其必要性的。然而,在现阶段的我国社会,构建体育生活空间不能脱离其存在的特定社会发展背景,应置身于我国社会环境下去思考如何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宜的体育生活空间。本文基于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和大众体育发展背景的认知,探讨在当今中国城市社会构建体育生活空间的普遍价值,以期对我国城市的体育生活空间实践发展做出理论上的积极响应,同时,希冀为我国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构建提供理念指引和发展依据。

2 基于多元语境的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价值

2.1 第一重语境: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蓬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实提出的阶段性社会发展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体系,从发展程度上看,小康生活水平是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是着眼于生活水平的小康。小康社会是小康生活水平的延伸和提高,是趋于完善的小康。[1]目前,我国社会总体正处于从着眼于生活水平的小康向趋于完善的小康社会变迁的时期。社会总体的小康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国人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经济收益不断增长,对精神生活和愉悦心情追逐愈加强烈。这期间体育发生了“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休闲健身等体育活动方式已从昔日“小众”的特权日益成为“大众”的共同生活方式,大众休闲健身在当代国人,特别是经济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的城市人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从更规范的制度化层面积极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休闲健身活动的热情。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全民健身计划能否顺利推行与逐步落实取决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作为城市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依托的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建设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是其题中应有之意。

2.2 第二重语境:建设发展城市体育生活空间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必然要求

“健康城市”理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办事处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在城市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这一提法迅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2]而后,世界卫生组织从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倡导提出了这一全球性战略行动的计划,其宗旨是应对全球迅速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在某些大城市已呈现出来。基于此,国内众多城市,诸如上海、苏州、大连等城市也将健康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纷纷加入到国际健康城市联盟中来。可以预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更加注重城市的科学发展,健康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将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所采纳。关于“健康城市”的具体内涵,国内外相关组织和学者给出了多种释义。取其共性,大家一致认为健康城市应包括: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等基本要素,且应把健康的人群作为终极发展目标。在维护城市人群健康的众多手段中,科学的健身休闲活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人预防疾病、康复身体、陶冶心灵的重要选择,体育运动的健康促进作用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视和开发。发挥体育运动健康促进作用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由有益健康的体育意识、有益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和有益健康的体育环境三部分组成。[3]其中,满足多样化生活体育需求的生活体育空间即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开展体育健康促进中,体育生活空间是人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存在条件。因此,建设发展与健康城市相适应的城市体育生活空间,既是体育健康促进的要求,也是建设健康城市的要求。

2.3 第三重语境:发展城市体育生活空间,是实现“体育强国”宏观体育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

北京奥运会之后,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党和政府在全面分析国际体育发展形势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阶段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部署。体育强国理念的提出表明了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我国体育事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奋斗目标,指明了体育事业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体育强国的提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立了目标,但这个目标仍然处于抽象化的层面,实现体育强国,必然要求我们首先将体育强国的抽象目标具体化。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具体目标,学术界的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做出了自己的阐释,虽然观点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识,那就是急需建立一个有关“体育强国”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衡量体育强国建设水平的科学理论依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汇集多方面的力量,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这是不可避免的历程。但无论怎样采用何种构建方式,基本的评价标准不会改变,大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奥运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必然是“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城市大众体育发展体系的众多子系统中,体育生活空间无疑又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保障条件。因此说,构建城市体育生活空间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宏观体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2.4 第四重语境:发展城市体育生活空间,是当代城市人体育生活需求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劳动生产方式的自动化、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基础和余暇时间等创造、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产品的基本要素已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形成。城市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更高层次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产品表现出日益强烈的追求倾向。这其中既包括对量的要求也包括对质的追逐。不仅要生活,而且要活得有质量,活得精彩,这俨然已成为大多数现代城市人的普遍价值诉求。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同类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存在着某种共性,这些生活方式又不可避免的受到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的制约。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城市社会独有的生活特点。组织开展城市体育工作要从了解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入手,只有如此才能提供满足城市人体育生活意愿的生活体育内容,才能受到城市人的欢迎。与相对简单化的乡村社会相比,城市社会更具复杂性和多元化,正如德国学者斯宾格勒所言,“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是由城市产生”,各种新现象、新事物都在城市里汇集、产生和传播。城市社会的经济、文化更加发达,社会构成的异质性更强,生活方式更为多元化,生活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变革,利用余暇时间进行不同的消费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作为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物质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中,余暇时间活动的空间规划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体育活动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休闲健身娱乐功能而广为众多市民所喜爱,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人余暇时间的重要活动内容,体育作为现代城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在我国许多城市悄然兴起,城市的体育生活化时代已然到来。在城市体育生活化时代里,为了满足城市人体育生活方式变化的需要,急需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城市体育生活空间。

2.5 第五重语境:发展城市体育生活空间,是完善城市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紧迫任务

城市大众体育服务体系是保证城市居民休闲健身需要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该体系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城市生活体育空间即是其中之一。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为各个时期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定期开展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活动。最近一次的普查活动于2008年上半年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对2007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其目的旨在为“后奥运”时期群众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次调查显示,在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中,缺乏场地设施等因素依然较为突出,且位于所有问题的前列;即使经常锻炼的居民,在锻炼时,也同样遇到场地设施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困扰。体育生活设施的单调和匮乏,体育生活空间布局的不合理仍然是制约城市人休闲健身活动的最主要障碍。因此说,要完善城市大众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合理的城市体育生活空间是应优先完成的紧迫任务。

2.6 第六重语境:发展城市体育生活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建设发展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某种程度上,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的更新和发展,诸如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人群的活力,促进城市社区的更新和发展等。城市的更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高,而通过体育生活空间的建设,有利于突破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瓶颈”,形成新的公共活动空间,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的要求,为城市带来活力。环城运动休闲带、城市体育主题公园等体育生活空间的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而城市绿地运动空间、滨水运动空间、园林运动空间等体育生活空间的营造则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7 第七重语境:发展城市体育生活空间,是当代都市生活圈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都市圈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的一种最新趋势,它是指以中心城市职能的空间集聚与扩散为条件,由中心城市与多个周边城市和地区共同构成的,以城市日常生活圈的空间范围为界限的多核心、一体化的城市实体地域。从一般意义上讲,都市圈是指城市发挥其机能时与周边地区所形成的种种密切联系所波及的空间范围,是一个超越城市行政地域、景观地域的功能地域概念[4]。都市生活圈是将都市圈这一城市实体地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相结合,是建立在城市地域结构基础上的一种地域生活空间组织形式。生活在都市生活圈中的广大城市人需要不断完善的优良的生活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都市圈生活空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由若干满足市民衣食住行等不同生活需求的子系统所组成。随着体育在现代城市人生活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城市体育生活空间已经成为都市生活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

3 结语

对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研究,是我国大众体育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厘清其基本内涵、存在价值、主要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是首要任务,继而应向纵深切入开展深入研究。本研究仅是基于不同维度的社会发展背景与城市体育生活空间建设发展关系的初步思考,谨以此抛砖引玉,希望对该方面地深入研究有所启迪。

[1] 田雨普.小康体育的观察与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731~735.

[2] 毛宽,曾刚.基于健康城市视角的城市管治路径选择[J].现代城市研究,2008(4):20~26.

[3] 吕东旭.健康城市的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7.

[4] 董晓峰,等.都市圈理论发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10):1067~1073.

猜你喜欢

生活空间体育事业体育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山骨云根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