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指导教学

2012-02-15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分层物理教学模式

任 婕

北师大天津附中,天津 300222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课标中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选择的教学活动。而教育是需要进行具体的学情分析,结合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班级教学中,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学习基础等原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了不同的层次,这种不同层次的形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困难,甚至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所以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目标、学生心理,能力水平特点,不断思索,不断探究,不断重整,恰当的建构分层指导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一、分层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一些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学习效率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在各个层次都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环境。

2.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至关重要,很多研究表明,有时学生发挥出来的能力之所以低于其潜在的能力,原因是他们在各种情景中往往习惯于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这些学习方法在缺少教师的指导情况下是很难甚至无法改善的。所以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

3.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属于学生的自身因素,一般来说,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会相对高一些,从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智力因素与学习效果之间是有很大相关性的。

4.非智力因素。有时学生是否愿意学习还和他的非智力因素有关,比如他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助力的作用。比如有些学生有自卑心理,长时间没有成就感,周围老师、同学、家长会把他们排斥出来,这样一来就打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产生消极心理,甚至严重的会形成恶性循环,有碍学生的发展;还有学生有过分的好强心理,但是由于他们本身在学习各方面的现实表现,使他们的期望无法得到实现,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再者就是很多一定年龄段的学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

(二)分层指导教学的制约因素

1.学生认知规律的制约。随着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准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在教学设计指导下的自觉行为,分层指导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建构,教师在建构教学模式时,要研究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把教学内容设计的一环扣一环,物理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包括一些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都必须按照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物理逻辑关系来进行。分层指导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学目的、解决实际问题。不同的课的类型也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式。

2.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的制约。这是影响教学建构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学中,最终面对的还是学生。课堂上,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就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多个这样的任务就构成一节课。针对现在班级人数偏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般的教学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有些“差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分层教学在此基础上依据层次性原则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使各类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

二、应用分层指导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现行的班级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意图正是解决教师比较烦恼的问题:学生的差异性。在很多老师的教学课堂中都存在,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消化不了,影响教学的整体性,要想把学生都照顾,就得用心把较难的问题分解,变成逐个梯度的小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尽量多的解决问题。

物理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问,然后恰当的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提问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指导教学就是要把提出的问题分层次展开成梯度较小,难度逐渐增大的若干个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且对问题有更透彻的认识。比如说在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往往很多同学可能在初学阶段就遇到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导致最后对电学失去兴趣,其实如果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问题,可能所有同学都可以把电学迎刃而解。当然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可以直接提问的。物理的学习,很多问题是需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程度来设计的,比如从身边的物理入手,或者边做实验边提出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问题。

三、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指导教学

物理教学中分层指导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习成绩、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更好的完成物理教学任务。

1.题目分类模式。教师在讲解习题之前,应该将习题从易到难有大概的分类,通过启发、引导、讨论,使不同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对不同的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提高思维能力。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2.操作探究模式。教师从实际引出课题,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实验器材去解决问题,探索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不断的根据学生手中拥有的器材提出更高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巡回辅导,适时的激励基础好的学生。物理是实验学科,因此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

3.编写问题模式。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条件,自编问题,达到主动练习的目的,教师的问题要有新意,是学生有参与此活动的愿望,把学生分类,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不同的标准和梯度,基础好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编制较复杂的问题,多探究一些深入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同学应该注重基础,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教师通过巡视指导各个层次的学生,然后通过各自的标准来检验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

[1]阎金铎.中学教师物理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查有梁.中学物理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分层物理教学模式
只因是物理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有趣的分层现象
处处留心皆物理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