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联盟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

2012-02-15

图书馆 2012年5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 山东威海 264209)

开展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服务基础上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的创新和深化,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和履行文献保障职能的重要体现。学科服务是极具弹性的个性化服务,在清华、同济、上海交大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开展较早,近几年陆续在其他高校图书馆也逐步进行尝试。相应地,在近三年相关研究文献较多。在CNKI以“学科服务”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献140篇,仅2009、2010和2011年就达到103篇。从研究内容看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关于国内外典型案例的介绍,如上海交大的IC、清华大学的团队多元结构、武汉大学的嵌入用户环境模式等;二是基于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如lib2.0、Scholar_sLab、LibGuides、LivingLibrary、VRE等;三是理论支撑方面的研究,如应用企业理论的长尾理论、营销策略等;还有一类是服务应用项目的研究,如自建数据库、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等。

上述研究文献是基于国内外发展领先的一些高校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技术应用和一般理论的讨论。而关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研究文献较少,如有吕元康等(2011)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制约因素〔1〕;郑邦坤等(2011)对适合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构建方式进行了探讨〔2〕。但是现有研究文献尚未讨论到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地方高校恰好数量多,学生人数占比大,为地方基层输送人才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讨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层次学科服务的实现路径和模式,意义更为重大。

本文以威海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进一步总结研究地方高校图书馆区域合作的学科服务模式问题,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发展。

1 制约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几大瓶颈

1.1 用户的专业性质量要求与学科馆员知识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从国内外学科服务的研究来看,学科服务对馆员素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例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为了全面开展学科服务,专门引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作为首批学科馆员建设队伍,他们虽然在专业、科研方面有较高素养,实际工作中却因为沟通能力欠佳而屡次碰壁,导致学科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打开局面。

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的对口专业学科服务。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存在安排家属现象,这些家属学历参差不齐(多数都属于后学历),即使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储备,工作中却长期与专业知识脱节,加上对图书馆专业知识没有系统学习,很难胜任学科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专业馆员所占比例很小,且相对缺乏对口专业知识,对于高端信息需求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学科服务很难实现。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困惑是如何寻找用户需求与学科馆员能力之间的平衡点〔3〕。

1.2 用户服务的数量需求与学科馆员供给能力间存在较大缺口

即使在清华、上海交大这样的重点院校图书馆,也不能保证一对一的学科服务,更不用说地方高校图书馆。由于受学校人事关系制约,地方高校图书馆也少有机会引进专业馆员。人力资源不足是学科服务的又一大障碍,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在人才储备上存在很大缺口,具有学科服务能力的馆员少之又少。因此,真要开展学科服务,又会出现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1.3 用户对学科服务缺乏热情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特别是学科服务面对的高校师生用户知识层次较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且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信息获取方式,同时积累了常用的检索技巧与方法。另外,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对学科馆员来说是核心工作,而对用户来说只是学习、工作的辅助部分,只有当他们真正需求时才会关注。所以,学科馆员常常以十二分的饱满热情向用户推送资源,用户却反应冷淡,这是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初期遇到的较普遍的问题。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另一困惑是该如何恰到好处地开展学科服务,激发用户热情,让用户更加关注图书馆服务〔4〕。

1.4 信息资源与业务开展受限

在地方高校图书馆,学校财务实力有限,本馆资源有限,部分职业技术类、专科类院校还不是CASHL、CALIS成员馆,有些业务还无法开展,特别是学科前沿文献的获取受限,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业务无法发挥作用,不能满足学科服务的需求。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热情,更影响学科服务的深入开展,使馆员处于很尴尬的无奈之中。

以上几方面说明,每个地方高校图书馆,单独开展学科服务,既有供给能力和供给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有需求缺乏规模效率和需求的结构性差异问题。因此,共建区域联盟,开展区域联盟式学科服务,或许是地方高校开展学科服务的有效模式。

2 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联盟学科服务可行性分析

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层次的首选。近几年来,区域性联盟服务也渐成体系与规模,基于区域联盟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完全有条件实现。区域联盟成员馆之间相互了解人力资源,便于协调规划学科服务团队建设,在已有的信息服务联盟基础上开展学科服务联盟。

2.1 区域联盟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中首先共享的就是各成员馆的信息资源。很多成功的区域联盟都建立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基础上,实体资源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异地存储等;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共享;电子资源的整体规划、分散建设;软件开发的共建共享。资源共享为开展区域联盟学科服务奠定了基础。

2.2 区域联盟网络平台为联盟学科服务提供了便利

在区域联盟建设中,为了用户充分共享成员馆联盟资源,联盟委员会需统一检索平台并建立区域联盟门户网站。已有的统一检索平台是联盟学科服务现成的工具,为联盟学科馆员检索服务提供了便利。区域图书馆联盟网站架起各成员馆信息资源、服务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方便用户检索与共享资源,便于学科馆员互相交流。

2.3 区域联盟有利于技术支持与人力资源交流

图书馆区域联盟基于信息技术联盟,可以使单个图书馆通过联盟获得相关的技术支持,通过各种培训和研讨培养更多的人才。在区域联盟服务中,各成员馆有较多的人力资源交流,馆员之间较熟悉,对成员馆的资源和业务也有较多了解,便于学科馆员的互相交流。形成具有核心凝聚力的学科服务团队,是开展联盟学科服务的另一大优势,馆员的熟悉程度、对各成员馆文献资源的了解程度决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开展学科服务的模式探讨

3.1 统一定位,协同落实学科服务

对于学科服务,国内各重点高校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仍处于实践摸索阶段。由于用户的差异性,导致学科服务的组织、管理与运用千差万别。鉴于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展学科联盟服务首先需对学科服务的核心价值准确定位、科学认识,制定统一发展规划,以便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彭艳强调,学科馆员的定位是学科文献信息专家,而非学科专家〔5〕。从科学研究的进程而言,深入的信息查询和分析要贯穿其研究的整个过程,其本身就是科研的一部分,一条信息有效与否,旁人很难代替科研者本人或科研团队的判断和分析。这决定了自助信息服务实际是科学研究中信息使用的主要方式。而且,用户对利用图书馆的经历期望是快捷、轻松和方便〔6〕。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选择优秀的学科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揭示、宣传、推广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达到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行满足信息需求的目标,不是代替读者直接获取学科信息,当然不排除个案存在。学科服务,既不能过高期望,也不能无的放矢。只有各成员馆统一认识,达成共识,才能准确定位学科服务,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建设联盟学科团队,才能更高效地协同落实服务,才有利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长远良性发展,才可能为各院系用户提供到位、专业的服务。

3.2 协议合作,团队组织赢得信任

区域信息服务联盟各成员馆是通过协议合作的模式实现的,同样学科服务联盟也需要通过成员馆的协议合作来实现。各成员馆根据自己的馆员学科背景和学校的重点学科确定本馆重点学科服务小组建设,联盟协会成立学科服务团队,包含各成员馆的学科服务小组,各成员馆的学科服务小组尽量不重复建设,相关学科背景馆员可以跨成员馆统一到一个小组,这样不仅可增强学科服务小组的实力,而且充分体现联盟学科服务的灵活性。在我们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很不信任学科馆员的服务,认为学科馆员能做的科研服务不能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关键因素是馆员的学科知识储备有限。学科馆员也清楚自己在学科知识方面的差距,但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学科信息专家,而非学科专家。一方面各学科小组可以通过培训本专业研究生、博士生的信息检索技能,为专家储备具有信息技能的学科人才。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科服务小组可吸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做信息联络员,与学科馆员强强联手,一起为课题组提供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处理的服务,准确把握文献检索的重点与方向,让学科服务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赢得课题组专家的认可与信任。

3.3 共建共享,联合引进导航工具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原有的信息服务带来新的变革、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受到新的挑战。新的科技信息环境要求图书馆的服务重点转化为知识服务。相比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学科服务突出了研究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能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能够适应科技自主创新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高校师生的个性化信息与知识需求。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向知识服务转型的进程中并不能保持同步,但是各学校学科发展却具有前瞻性。为保证学科服务能惠及每一个有需求的用户,提高有效性,通过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知识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性、交互性、一站式服务等优势的联盟学科服务,是发展地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捷径。

地方高校图书馆通过联合引进新的导航工具,来提高学科服务能力,扩大学科服务领域。如“LibGuides”软件,LibGuides融合了浏览、E-mail提醒、学科标签和分类、RSS定制、Podcast、视频嵌入、服务咨询、信息评价、用户评论、社区聊天等功能,是“Lib2.0知识共享系统”。它拥有LibGuides widgets和应用程序接口,馆员可以创建动态学科指引,将知识、信息发布到其他的网站、博客和课程系统,吸引各处的用户更多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没有任何HTML编码知识的馆员都可容易地创建网页内容,且允许实时编辑和多馆员协作。馆员可自主创建网页,也可参考标准模板或系统上的其他页面。LibGuides有特色,且易维护。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学科导航软件〔7〕。

3.4 分层分类,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包含多项内容,涉及资源建设、参考咨询、信息素质教育、学科平台建设等各个方面。学科服务是个性化服务,但又具有一定共性基础,韩丽风提出学科服务三层制模式有助于区域联盟高校图书馆学科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也有助于馆员对学科服务清晰认识,更有助于层层落实学科服务〔8〕。

在第一层面,面向大众的学科服务中,包括资源的采选,学科学术资源的推广服务,学科门户的资源与服务定制。各成员馆都可以以本校的学科建设为基础,面向本校用户做普及型的信息素养培训。

第二层面,面向该学科部分受众的,“一对部分”的工作,是指走到院系中去,走到教学科研中去,面向学科群体的培训讲座,面向课程的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也主要以本校本馆为基本定位。一些特别学科如艺术类学科的服务,馆员可以聘请有兴趣的老师或研究生做图情顾问,共同打造针对性较强的学科资源整合与培训讲座。基于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在国外一些院校比较通行,而在国内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前面两个层次的学科服务虽然基本定位于本校本馆,但是就业务内容而言学科馆员联盟团队方便交流,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也是联盟学科服务的一大优势。

第三层面,面向该学科个体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个别辅导,主要针对一些专家或课题组成员提供相应的文献检索与筛选、数据统计与分析服务。需要具有学科背景和擅长信息检索且有能力运用网络软件的专业馆员来完成,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员没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具有这样双重背景的馆员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地区高校图书馆更是难得,所以需要联盟式管理,因为学科馆员在某学科的知识储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科馆员可以是通过邮件、QQ、博客等适时咨询系统建立虚拟平台,跨学校、跨图书馆满足个别用户需要个别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也可以是面对面的指导,例如把咨询台搬到院系中去,学科馆员每周在院系资料室定时办公,为用户提供面对面服务。

3.5 细化分工,统一管理学科服务

各成员馆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成立以学科为单元的学科服务小组,小组成员一般包括采访馆员、咨询馆员、系统馆员、信息联络员(可由研究生担任)。由于学科服务小组成员大多分布在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各小组再将不同层次的服务任务落实到个人。例如,如果本小组负责社科类学科服务,那么每个人又可以具体负责一个重点学科的学科网页制作、学科服务平台的建立与管理。每个小组利用即时交流系统随时交流,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服务计划与推广策略。依据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各成员馆各自负责一个专业的学科服务的建设,有能力的成员馆可以成立多个学科小组,承担多个专业的学科服务,在服务中更加专业化。在资源共享联盟的基础上,学科馆员推广资源应包含各成员馆的共享资源,推广服务也应面向各成员馆的相关专业院系。由于用户需求具有极大的弹性,根据用户需求可随时调整重组学科服务小组,以满足一些科研团队的文献检索与整合。对区域联盟学科服务团队,如果管理得好,那将是一支具有超强实力的队伍,如果管理不善,联盟委员会形同虚设,那么学科馆员将会互相推脱责任,造成服务无法落到实处,甚至会给个别馆员带来投机取巧的机会,不仅不能显示联盟学科服务的优势,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秩序。联盟实体应该在校级或馆级领导的带领下层层落实,便于有效管理,交叉合作。

3.6 追踪需求,构建网络技术平台

从前面的分层服务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用户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科服务也必须随之相应变化。学科馆员很难保持与用户需求变化的高度敏感,要做到动态地适应用户新的需求,必须依靠科研服务小组中担任信息联络员的研究生,因为这类研究生时间相对充裕,对图书馆的服务也有较高热情,而且他们在课题组一般都承担文献检索、数据分析等基础性任务,他们既是学科馆员的组成,又是用户的组成,图书馆通过培训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信息技能,达到为课题组服务的目的,是比较可取的容易实现的途径。

学科馆员可利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Web2.0技术构建用户参与、用户体验、交流互动的新技术平台。把分布在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科信息联络员整合在一起,与学科馆员组成若干个学科服务分支,形成联盟学科服务社区,创建联盟合作分布式网络协作学科服务。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实现在线实时交流,通过博客和维基工具实现异步交流和共同创作,通过分析与用户的交流记录判断其需求趋向,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导航,实现技术性、交互性、一站式服务。利用CNKI“机构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构建区域联盟学科服务平台。在这一系列的建设中,区域联盟建设中目前暴露出的资金投入不足、系统不兼容性等问题都将是开展区域联盟学科服务的障碍。希望学科服务联盟可以推动区域联盟建设的发展,扫清不兼容等障碍。

1.吕元康,陈远方,周频.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现状分析,情报探索,2011(2):112-115

2.郑邦坤,潘幼乔.地方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构建.情报科学,2011(3):378-382

3.范爱红,邵敏.学科服务互动合作的理念探析与实践进展.图书馆杂志,2010(4):40-42

4.刘素清,郭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突破瓶颈的理论思考.图书馆杂志,2010(4):35-37

5.彭艳.对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发展定位的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96-99

6.初景利等.复合图书馆理论和方法.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4-87

7.张洁,黄敏.基于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应用调查分析——以美国8所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杂志,2011(6):29-33

8.韩丽风.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探索.图书馆杂志,2010(12):45-48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