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基础与机制研究
2012-02-15冯宝秀杨惠芳
冯宝秀 杨惠芳
(1.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石家庄 050011;2.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11)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载体的变化,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古代的结绳记事、甲骨文、金文、竹简和丝帛、手稿、印刷文献到现代的缩微文献、视听资料、电子文献和数字资源等。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在利用网络、手机、数字阅读器、电子书、电纸书等进行数字化阅读,数字阅读以其新颖性和方便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阅读方式,也推动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为了适应读者的现代化阅读需求,传统图书馆开始尝试数字资源的加工与服务,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1 概述
1.1 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是指通过电脑、电视、网络、光盘、手机、手持阅读器、电子阅报屏、电子书等数字载体进行阅读的方式。相对于传统阅读,数字阅读是多媒体阅读,数字阅读的内容从文字和图片扩充到了音频与视频等媒体形式,数字阅读是立体阅读,它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远程点播、论坛等形式进行互动。数字阅读以其大容量存储、传输与携带方便、检索与复制简单的特点,逐渐成长为一种主流的阅读方式。
1.2 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是用数字化技术从事出版经营的新兴业态,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的记录、存储、呈现、检索、传输、复制和交易,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检索、下载、即时互动,并能满足大规模订制的需要〔1〕。其特点是内容数字化、传播网络化、经营集约化、交易电子化。数字出版主要形态体现为电子图书、网络报刊、网络文学、网络游戏、POD按需出版(印刷)、在线服务、移动服务、手机出版等。数字出版的阅读方式为在线阅读、离线阅读、各种终端阅读器阅读、移动阅读等,并通过提供按需数字印刷和传统阅读方式相结合,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个性要求〔2〕。
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的形态以及信息的组织方式,表现形式更加灵活,信息重组更加自由,信息的深度挖掘更加方便,是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和新兴数字媒体产业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相对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具有生产、出版、传递、交易成本低,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阅读载体、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多样,检索便捷、节约资源的优点。但由于复制传输极为方便,存在版权保护难度大的缺点。
1.3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处理和存储文献信息资源并提供公众服务的图书馆,是打破时空界限的虚拟图书馆,它是基于网络环境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分布式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最本质的特征是公益性和开放性,其内容特征是信息数字化,结构特征是通过网络进行分布式的资源组织管理和存取利用,具有个性化、人性化和动态化特征。在当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数字图书馆的任务是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并提供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对异构资源进行组织、整序和导航,以提供便捷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3〕。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节省信息储存空间且易于保存,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实施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资源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2 发展现状
2.1 数字出版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猛普及,公众对数字阅读从适应到依赖,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际上较为成功的数字出版企业有哈泼·柯林斯出版集团、约翰·威立-布莱克维尔出版集团、培生教育出版集团、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和圣智教育出版集团、里德·艾尔思维尔出版集团、汤姆森集团等。国内的北大方正、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书生之家、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文在线等内容提供商迅速发展〔4〕。一些行业外巨头也试图进入这一领域,如以游戏起家的盛大、淘宝网,以卖家电为主的京东以及亚马逊中国、苹果中国等,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的月收入已经超过8 千万元〔5〕。
2.2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可以跨区域、跨系统,由多个图书馆、多个信息机构合作构建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工程经历启动、实验和试用,目前已进入推广阶段。文化部2010年启动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和“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础设施,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服务的全面共建共享。数字图书馆多依托资源丰富、受众面较大的图书馆或信息机构建立,目前国内已经建成了多个区域性、系统内以及跨系统、跨行业的数字图书馆。如:国家数字图书馆、广东省数字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等。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图书馆多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一些自称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出版运营商如超星数字图书馆、Google数字图书馆等不是真正的数字图书馆。
3 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3.1 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不同
虽然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的都是向社会提供数字化信息,但是其社会属性和文献信息服务的意义却大相径庭。数字出版是一种商业行为,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的,是以“作者→运营商(数字)→读者”为供应链的网络运营商务模式〔6〕。数字图书馆以向民众提供平等、公益或非赢利的文献信息服务为导向,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是一个开放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保障体系〔7〕。
3.2 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免费服务对数字出版形成一定冲击
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都是为了提供社会公众使用,从市场占有率角度讲,二者存在商业竞争关系。随着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实施,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检索、查询、下载等基本实现了免费服务。高校、专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也在本系统内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免费开放。各类型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免费服务和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导航,为读者利用数字资源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保障了公众公平获取知识的权利,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但是,数字图书馆的免费服务使得绝大多数公众通过数字图书馆免费获取数字资源,不再购买商业数字资源,影响了数字出版物的发行量,降低了数字出版商的利润,必将对数字出版行业形成一定的冲击。
3.3 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相互依存
数字出版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十分重要,它是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得以实现之“源”〔8〕。数字图书馆用于提供读者服务的资源绝大部分来源于各数据出版商的数字出版物,一小部分来源于其它协议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本馆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和自建数字资源(如各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各馆的自建资源不够规范,缺乏权威性,难以满足研究型读者需求。如果没有大量不断更新的数字出版物作为资源保障,数字图书馆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生存和发展。
就数字出版而言,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出版物的主要用户,同时也是各数字出版商数字资源的展示窗口和新产品的宣传平台。通过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读者会越来越习惯于数字资源的利用,从而促进数字出版事业的发展。
总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出版行业的支持,数字出版亦可凭借数字图书馆这一广阔的平台得以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9〕。
4 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基础
4.1 公众的数字阅读需求
社会公众的数字阅读需求是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数字阅读以其先进的载体形式、丰富的内容特征、多样的阅览方式,赢得了广大公众的喜爱,其存储、携带、传输、复制和检索的便利性,对公众更具吸引力。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77.1%,较2009年增长5.1%。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增长8.2%,增幅为33.3%,在各种阅读方式中数字化阅读增幅最大。调查显示1.7%的网民倾向从网上打印下来阅读,34.4%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其中21.4%倾向网络在线阅读,10.2%倾向在手机上阅读,还有2.8%喜欢利用电子阅读器阅读〔10〕。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的阅读时间看,与上年相比,国民每天平均接触传统出版物的时间有所下降,而利用新媒体进行数字阅读的时间则在增加。公众日益增长的数字阅读需求,推动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公众对数字出版物内容、形式、获取方式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数字出版物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数字出版发行方式、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优化。
4.2 技术的支持和数据格式的统一
既然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都是从事数字资源的组织、建设和提供服务,那么它们的技术、标准应该是相通甚至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各数字运营商之间技术壁垒和版权保护等因素才形成相互之间的差异。当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各数据出版商数字资源的格式各不相同,如方正的CEB、书生的SEP、超星的PDG、中文在线的OEB等,各家数据格式少有兼容。
各出版商的数据格式不同,数字资源的阅读器也各不相同。这给阅读带来很多麻烦,读者要阅读多个出版商的数字资源,必须分别下载各自的阅读器。如书生阅读器、超星的SSReader图书阅览器、中国知网的CAJViewer 7.0全文浏览器、方正的 Apabi Reader、Adobe Reader、PDF 格式文件阅读器、TXTBOOK Reader、小说电子书阅读器、java和Anyview手机阅读器、PSP电子书阅读器等,随着Iphone技术的发展,各出版商推出了适用于Iphone技术的阅读软件,如iphone手机阅读器、超星阅读器ipad版,iComic-comic viewer则是基于iPhone和iPod touch的一款漫画阅读器。尽管各出版商为了方便用户,也不断改进、升级自己的阅读软件,但面对众多数据商众多的数据格式,读者难免会无所适从。
如果各数据商、数字图书馆最终提供给读者的是统一格式的数据,那将会给读者带来非常大的方便,会大大激发读者使用数字资源的积极性。从技术层面看,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但从各商家的版权保护和利益分割来讲,这又似乎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如果由政府主导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则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相对来说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利用较为方便,利用无缝链接技术和图书馆专业知识对各类数字资源进行了整合、导航,读者可以从统一入口实现对多个不同类型数据库的跨库检索,但各数据商格式统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5 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的机制
5.1 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功能的重新定位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市场散乱无序,做终端阅读器的也做内容平台,做内容的也开发阅读终端,而做平台的又无法形成规模。由于数字资源传递、交易的便利性,数字出版商在进行数字资源制作的同时也在做数字资源服务。数字图书馆则是以数字资源的整合服务为主,同时也在做数字资源的加工制作。由于各数字出版商之间的数据格式不兼容、数字资源的整合不够专业,不方便公众的检索利用。数字图书馆由于缺乏专业的设备、技术和人员,数字资源加工制作不够规范,产品不够精致,难以满足读者专业化需求。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数字资源生产利用最有效的机制就是各归其位,各得其所。政府主导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各数字出版商分工合作,按照统一标准有重点地致力于某类型数字资源的制作生产和发行,由数字图书馆整合各出版商的数字资源并通过统一的入口来提供读者服务。这样既能避免各出版商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又能为读者提供格式统一的数字资源。当然,这需要政府主导协调技术融合、标准规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
5.2 法律制度的保障(数字版权、行业规范)
数字资源的传输、携带和复制的方便性,深受公众的喜爱,但这也给出版商的版权保护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各出版商不断升级版权保护技术,对各自的数据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对数据的呈现、下载、复制、传播等做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如超星对比较新的书都做了加密处理;方正的CEB文件只能在下载位置用专用阅读器看,拷贝之后就无法打开;书生的sep文件只能进行浏览、打印、盖章等限定操作〔11〕,但是,读者获取数据的使用权后,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其它格式进行非经营性、大范围的传播,很难保证数据商的合法利益。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法规、条例来保障数字资源的版权,在保证读者权益的基础上也要保证数据商的合法收益,在打击网络盗版侵权行为同时,对公众非营利性数据传播加以适当限制。
5.3 利益的合理分配
首先对当前零乱的数字出版市场进行规范整合,形成几个较具规模的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为一体的海量资源加工、投送平台,让每个平台有所侧重地建设某类数字资源,这样既能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又能加强资源内容的专业化,提高数据质量。数字图书馆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入藏各类数据资源,丰富馆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订制或代加工等形式将本馆的特色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素材提供给数据商进行专业数据化处理,建设本馆特有的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还要在服务过程中总结规律为数字出版商的资源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保证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全免费可以分阶段、区别化进行。普及性资源可以全程免费提供;专业化信息,根据各类数字资源的半衰期,制定相应的免费提供时限,等数字资源进入销售黄金季节末端再进入数字图书馆的免费服务范畴;某些重要资源和珍贵资源要坚持有偿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数字图书馆的收益要上交政府统一支配,用以支持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6 结语
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存在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全作空间,但数字出版市场的规模之大和目前的无序状态,必须由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才能引导规范。据悉,新闻出版总署正在考虑研究起草《数字出版内容平台暂行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也将出台一个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意见,配合国务院打击网络盗版侵权的行动。相信我国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将很快进入有序的快速发展阶段。
(来稿时间:2012年2月)
1.陈昕.从美国数字出版现状看出版新趋势.文汇报,2008,1(20):6
2.郭虹,方菲.数字出版的今天与未来..http://www.ewen.cc/sephnew/bkview.asp?bkid=154602&cid=477137,2008 -05 -22
3.平原.从数字图书馆到个人学习门户..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cd6f9010005g7.html,2006 -8 -8
4.平原.中文电子书厂商四大家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cd6f9010005g1.html,2006 -8 -8
5.蒋庆.传统出版进入“半衰期”.finance.newssc.org/system/2011/01/13/013037642.shtml,2011 -01 -13
6.曹仁杰.创新商业模式 迎接数字出版发行时代的到来.http://www.cpin.com.cn/html/2010/03/05/6653_2.html,2010 -1 -19
7.陈力.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刍议——兼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4):1-6
8,9.黄丹俞.基于图书馆2.0的数字出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黄小希.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http://www.gov.cn/jrzg/2011-04/21/content_1849849.htm,2011-04-21
11.平原.现有的数字版权保护大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cd6f90100070f.html,2006 -1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