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艾灸治疗术后急性尿潴留43例
2012-01-31张搏杨红
张 搏 杨 红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术后急性尿潴留指术后膀胱内尿液充盈但不能自行排出或者有效排出,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因为膀胱过度膨胀造成膀胱逼尿肌永久性损害。笔者采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至2009年外科手术后患者89例,均排除患有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标准:术后8 h内无排尿而B超测得膀胱尿量>500 mL;或不能自行有效排尿而B超测残余尿量>100 mL。其中男性48例,女性41例;年龄8~52岁,中位年龄 41岁;病程 8~9 h,平均 8.30 h。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6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双侧三阴交常规消毒,用5 mL注射器配7号针头抽取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垂直进针,得气、回抽无血后推注0.25 mg;拔出针头,棉签压迫针孔,更换针头后同法注射对侧三阴交。用点燃的清艾条雀啄灸15 min,使患者感到局部温热、舒适为宜,避免烫伤。对照组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臀部肌肉注射。
1.3 疗效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癃闭诊疗标准制定。治愈:1 h自行排尿,腹胀消失,恢复正常排尿活动。好转:1 h自行排尿,尿量较少,腹胀明显减轻。无效:1 h内无尿液排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效果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是中医常见急症之一。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标本病传论》谓“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其病变部位在膀胱,病因由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所致,其气化之源又依赖于三焦与脾、肾功能的正常运行[1]。现代医学认为,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有:(1)麻醉后神经功能暂时紊乱,排尿反射恢复较晚,尤其在腰麻后容易发生。腰麻后骶神经恢复较晚,逼尿肌不能收缩,外括约肌痉挛,产生尿潴留;(2)患者精神紧张,尿道括约肌痉挛,不习惯在床上排尿;(3)下腹部手术后疼痛使尿道括约肌痉挛,影响排尿;(4)盆腔手术损伤膀胱神经,影响排尿[2]。常规治疗为用听流水音、针灸、下腹部热敷,疗效欠佳。
甲硫酸新斯的明是胆碱类药物新斯的明注射的剂型,可以增强胆碱酯酶的活性,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提高膀胱肌肉兴奋性,以恢复膀胱功能,而迅速排出尿液[3]。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剌激此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利肝肾之效果。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交汇穴位,是人之元阴元阳关藏之所,为强壮要穴,具有固本培元、助阳化气之功[4]。艾灸关元穴具有培补真元、回阳救逆,补充下焦元气,恢复膀胱气化作用。将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用于三阴交穴位注射,药液在吸收前会使穴位得到持久刺激,起到留针效果,同时药物沿经络直达病所,加快了药物吸收过程及起效时间,与艾灸关元穴配合,起到针灸与药物治疗的双重协同促进膀胱恢复气化功能,通利小便功效,且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掌握。与肌肉注射者比较,效果明显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迷走神经张力升高禁用,癫痫、心绞痛、室性心动过速、机械性肠梗阻或泌尿道梗阻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忌用。另外,艾灸时避免患者烫伤,穴位注射针剌“得气”再推药是提高疗效重要因素。
[1] 张德祥.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J].中国实用医药,2010,6(18):219.
[2] 黎介寿.泌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
[3] 康幼雯,任亚萍.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 50 例[J].光明中医,2011,26(8):1643.
[4] 王俊华,陈邦国.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