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胱抑素C检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2-01-30盖延红刘玲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20期
关键词:造影剂肌酐肾功能

徐 丹 盖延红 刘玲玲

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青岛 266042

胱抑素C检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徐 丹 盖延红 刘玲玲

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青岛 26604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前24 h内、冠状动脉造影后8、24 h和48 h抽血检测胱抑素C、肌酐和尿素氮,按照造影后48 h内造影剂肾病(CIN)发生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CIN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冠状动脉造影后8 h明显升高,24 h到达最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都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前(P<0.05);与非CIN组相应时间点相比,CIN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冠状动脉造影后CI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较肌酐更早反映肾功能的变化。

胱抑素C;肌酐;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肾病

随着影像学和介入诊治技术的迅速发展,造影剂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引起了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研究表明CIN已成为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第三大原因[1]。目前血清肌酐(Scr)水平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CIN的指标,但研究表明Scr诊断肾功能损害缺乏敏感性,无法早期诊断CIN[2]。近来有研究[3]指出,胱抑素C(Cyst C)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肾损害的临床指标,但其用于早期诊断CIN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CI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例,女76例,年龄41~76岁,平均(59.2±5.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应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标准:(1)基础肾功能异常;(2)碘过敏;(3)恶性肿瘤;(4)急慢性感染;(5)严重心功能不全;(6)近1个月内进行了造影剂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禁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BUN和肌酐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入选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前24 h内、冠状动脉造影后8、24 h和48 h抽取空腹静脉血7 mL,其中3 mL分离血清测定Scr与尿素氮(BUN);4mL分离血清用于测定Cys C,保存于-20℃无菌小试管中,集中待检。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试剂盒由北京九强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Scr和BUN。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后48 h内CIN的发生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即CIN组21例和非CIN组1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冠状动脉知情同意书。

1.3 CIN诊断标准

采用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推荐的标准,即:使用造影剂后3 d内引起血清肌酐上升>44 μmol/L(0.5 mg/dL),或较基础值升高超过25%,并排除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损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指标变化的比较

CIN组患者的血清Cys C浓度在冠状动脉造影后8 h明显升高,24 h到达最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都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前(P<0.05);与非CIN组相应时间点相比,CIN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也显著增高(P<0.05)。而血清肌酐含量在冠状动脉造影后8 h无明显改变,24 h开始升高,48 h达最高值,但只有48 h的Scr值较冠状动脉造影前和非CIN组48 h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Cys C和Scr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Cys C和Scr水平的比较(±s)

注:与造影前及非CIN组相应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Cys C(mg/L) Scr(μmol/L)CIN组造影前8 h 24 h 48 h非CIN组造影前8 h 24 h 48 h 21 1.27±0.15 2.15±0.17*3.51±0.35*2.09±0.27*75.8±6.3 78.4±7.2 86.5±8.3 93.1±7.4*135 1.25±0.21 1.32±0.19 1.42±0.23 1.35±0.25 76.6±6.5 79.7±6.3 78.5±6.2 77.8±6.7

2.2 胱抑素C与肌酐的相关性分析

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胱抑素C与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432)。冠状动脉造影后24 h的胱抑素C与相应时间点的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375)。

3 讨论

近年来,CIN成为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其总发病率为3%~14%。目前临床上检测CIN的最常用指标是肌酐浓度。有研究[4]称在应用造影剂48 h内,大多数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通常在造影后3~5 d出现其变化的峰值,并在1~3周内得到恢复。由于多数患者此时已经出院回家,所以若用血清肌酐诊断CIN,则会忽视此类患者的诊断,耽误其早期治疗的时机。

血清胱抑素C(Cyst C)是一种非糖基碱性蛋白,属体内基本微量蛋白之一,可自由滤过肾小球,再由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并迅速分解代谢。所有有核细胞都能稳定地产生胱抑素C,且血中浓度不受年龄、性别、饮食、炎症以及大多数药物等因素影响[5]。循环中胱抑素C清除的唯一场所是肾脏,其血清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GFR),能较理想地反映肾小球的滤过情况的变化。有研究表明[6-7],在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方面,血胱抑素C较Scr更敏感、可靠。一项纳入了4 637例的研究[8]表明胱抑素C水平对肾功能损伤预测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血肌酐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CIN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显著高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能较肌酐更早反映肾功能的变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CIN有重要价值。因此,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早期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后CIN的灵敏、可靠的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1]Nash K,Hafeez A,Hou S.Hospital-acquired renal insufficiency[J].Am J Kidney Dis,2002,39(5):930-936.

[2]Stevens LA,Coresh J,Greene T,et al.Assessing kidney function measured an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N Engl J Med,2006,354(23):2473-2483.

[3]Gami AS,Garovic VD.Contrast nephropathy after coronary angiography[J].Mayo Clin Proc,2004,79(2):211-219.

[4]赵玮,姜文兵,王毅,等.血胱抑素C对冠脉造影患者早期肾毒性的评估[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2):127-130.

[5]顾春瑜,郑磊.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肾移植患者肾功能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6):559-561.

[6]Gami AS,Garovic VD.Contrast nephropathy after coronary angiography[J].Mayo Clin Proc,2004,79(2):2277-2283.

[7]Herget-Rosenthal S,Marggraf G,Husing J,et al.Early detection of acute renal failure by serum cystatin C[J].Kidney Int,2004,6(3):1115-1122.

[8]Shlipak MG,Sarnak MJ,Katz R,et al.Cystatin C and the risk of death andcardiovasculareventsamongelderlypersons[J].NEnglJMeal,2005,352(20):2049-2060.

R692

B

1674-4721(2012)07(b)-0109-02

2012-04-19 本文编辑:赵丽萍)

猜你喜欢

造影剂肌酐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老年内科肾功能衰竭患者400例临床透析及感染护理预防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