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低血压交替发作危象的嗜铬细胞瘤1例

2012-01-29周敬法南风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嗜铬细胞儿茶酚胺髓质

肖 锐,周敬法,南风风

1 资 料

患者,女性,64岁,因“头晕、恶心、呕吐1d”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且伴随阵发性意识障碍,以“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血压脑病”收住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6.4℃,呼吸20次/min,血压180/120 mmHg(1mmHg=0.133kPa),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四肢肌力Ⅳ级,双侧巴氏征阴性。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1~V6导联ST段广泛下移0.1mV~0.2mV。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同工酶16.0U/L,乳酸脱氢酶183.0U/L,谷草转氨酶16.0U/L,肌酸激酶183U/L。电解质:钾2.30mmol/L,胆固醇6.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4 mmol/L,血糖9.86mmol/L,尿素氮5.44mmol/L,肌酐115.0 μmol/L,白细胞16.7×109/L。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住院后血压骤升骤降,最高可达(185~200)/(123~131)mmHg,未经处理数分钟后即降至(60~70)/(39~43)mmHg,且反复发作,低血压时出现全身湿冷,意识障碍,故考虑嗜铬细胞瘤。行肾脏彩超示:左肾与脾区间囊实性包块,多为肾区占位。肾上腺CT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约13cm×11cm囊实性包块,其内密度不均,可见液化坏死,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左侧肾脏受压下移,右侧肾上腺及肾脏未见明显异常。行增强CT可见动脉期左侧肾上腺区肿瘤实质部分中度强化,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符合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入院24h内共发生10余次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作现象。低血压发作时及时补充血容量,高血压时减慢补液速度。1d后转入上级医院,病情平稳后行手术治疗,病理报告提示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血压稳定。

2 讨 论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肿瘤持续或阵发地释放多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1]。嗜铬细胞瘤最常见于肾上腺髓质,占80%~90%,性别无差异,以20岁~50岁多见,90%为良性[2]。其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和基础代谢的改变:高血压可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因为其内分泌功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故需手术切除。

本例患者为高血压与低血压反复交替发作,是嗜铬细胞瘤危象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发展急剧,血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波动,这种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引起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如不早期处理,后果不堪设想。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的原因是:①血压极度升高后反射性兴奋迷走中枢;或者嗜铬细胞瘤释放多巴胺,消除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或者以结合型多巴胺为主,后者与血压呈负相关。②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微血管管壁缺氧,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有效血容量下降,以致血压降低。③肿瘤分泌多种扩血管物质,如舒血管肠肽、肾上腺髓质素等[3]。在大量肾上腺素作用下,体内白细胞重新分布,使周围白细胞升高。由于儿茶酚胺分泌异常,引起肝糖原分解增加,末梢葡萄糖利用障碍,以及胰岛素分泌受抑制,从而使血糖升高。

当临床上遇到可疑嗜铬细胞瘤时,诊断依据是血浆和尿中游离儿茶酚胺浓度增高,或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增高;但由于基层医院未开展上述实验,应用适当的影像技术,如CT、MR和131I-间碘苄胍(131I-MIBG)也可对肿瘤定位,131I-间碘苄胍(131I-MIBG)可被嗜铬细胞瘤体组织特异性地摄取,但不能被正常嗜铬组织所摄取,故有助于瘤体的显影。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27-1229.

[2]刘志刚,栾春艳,赵丕田,等.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嗜铬细胞瘤危象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5(40):437-438.

[3]刘开渊,陈武松.1例嗜铬细胞瘤并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作危象抢救成功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2):130.

猜你喜欢

嗜铬细胞儿茶酚胺髓质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Detecting liars wisely
单、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分析*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血氧水平依赖MRI纵向监测亲体肾移植术后保留肾与移植肾血氧水平改变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前瞻性人体移植肾急性排斥BOLD与DWI早期诊断价值*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