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听课价值取向探索

2012-01-29陈国忠潘红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工学实训岗位

陈国忠,潘红宁,顾 娟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听课价值取向探索

陈国忠,潘红宁,顾 娟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为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完善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贯穿到听课评课过程中,修订听课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实现面向工学结合的听课价值取向调整,有效检视学院课程改革、双师素质提升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学结合程度,提高了听课信息的反馈效应。

听课;价值取向;工学结合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10.033

听课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常规性活动,对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听课评课的视角必须随之转换[2]。我院围绕教育教学对接卫生行业岗位需求,对听课评课的内容、标准和评价重新设置,实现面向工学结合的听课价值取向调整,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听课情况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每学期组织学院各级教学督导组成员、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专业带头人等参与教学质量检查听课。根据2011年的统计,听课范围涉及全院20个专业,101个班级;涉及被听课的教师328人,其中专任教师241人(双师素质教师占62.6%),兼职教师87人。教学质量检查听课总计达到784学时,其中专业课589学时,占75.1%,专业课教学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122学时,占20.7%;另外,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方面,应用多媒体教学636学时,占81.1%。

二、关注教育和职业对接,发现工学结合“缝隙”

1.从“说课”的听课窥见“专业与岗位”对接情况。90%的教师新学期第一次课安排了课程说课,听课者可以由点及面地了解该专业岗位需要与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关系,分析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甚至评价专业的顶层设计情况。如听药学专业一位教师介绍仪器分析课程:首先介绍本专业的就业岗位,接着用多媒体展现实景图片来介绍目前常用的四类药物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分析仪器,再对应到课程四部分内容,其中重点强调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的拓展和延伸,用图片展示了行业最新的高精尖仪器和国际上的先进分析方法。学生通过对岗位工作和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激发了课程学习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听课者对岗位工作任务引领的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学习要求等作出了较好的评价。

2.从教学资源窥见“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情况。专业课程的内容应反映职业岗位的需要,尤其应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高。例如,听课时发现某专业的文献检索课程由一位计算机老师任教,由于年轻教师缺乏对该专业的岗位认知,缺少与相关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在讲授“文献检索方法”的内容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图书如何分类、编目上,脱离了专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听课中还发现一门实训教材编写时没有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参与,有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已经在临床一线普及使用,学生使用的教材中还是传统的方法或内容,导致专业教学与行业需要的脱节。

3.从教学设计检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情况。从听课统计数据中反映了任课教师双师比例和兼职教师比例,反映了课程教学层面行业参与的程度。我院大部分专业课都有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作为岗位一线的行家里手和骨干,他们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精彩呈现了工作的内容、重点、难题、人际关系等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如何干好,将来会遇到怎样的的喜怒哀乐,形成他们的职业认知、情感认同,保证学生的岗位能力、职业素质同时提升。当然,听课中也发现部分年轻教师没有行业实践背景,少数老教师长期脱离卫生行业一线工作岗位,教学过程中无法联系工作实际。

4.从实训基地观察“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情况。通过听课可以发现实验实训场所的设备、环境布置与工作环境的对接情况,也可以发现实践课堂教学的设计等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情况,这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例如,有一些护理操作示教和护理操作练习的场所,没有窗帘和其他遮挡物,没有病房要求的温湿度,学生实训时不能进入医院病房的真实情境,容易忽视护理对象的隐私和心身感受,不利于培养护生的责任感和审慎的态度。

三、瞄准教育和职业“锚接点”,建立新的听课评价模式

1.针对市场变化,科学制定听课计划。面向工学结合来调整听课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崭新课题。实现听课评课面向工学结合价值转变,首先听课的组织者要明确重点,系统地选择听课的专业和课程,并考虑到任课教师类型、教学场所等要素。重点倾向新开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重点选择专业核心课程,并注意涉及到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各类型的课程;既要听专任教师的课,又要听兼职教师的课。通过有计划、系统性地安排听课,才能有效检视专业建设各个环节工学结合的情况。

2.围绕岗位标准,修订听课评价标准。为实现突出工学结合取向的听课评课目标,我们必须科学调整评课标准和评课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评价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要的衔接度、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的相似度、操作训练与工作程序的吻合度;听课评课标准应增加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选择、校企合作教材选择、工学结合教学情境的营造、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情况等指标。通过听课评课标准引导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职教理念的转变和深化,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素质提升。

3.校企跨界,创新课程评价模式。一方面,我们邀请行业专家、一线的兼职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探讨听课评课标准修订,促进工学结合的实现;另一方面,我们加强在临床现场教学的听课和评价,实现校内外评价结合。校企跨界评价不仅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而且还可以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专业交流,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兼职老师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水平。

四、建立听课反馈机制,实现效应最大化

听课评课是既是管理手段,又是学习过程和反思过程,是教学理念重构与整合的过程,可以促使评教双方逐渐形成教育家的专业眼光和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问题意识[3]。因此,听课的资料、信息应充分收集和分析整理,根据不同的信息采用相应的反馈形式,及时沟通反馈。如:有关教师个人教学情况,可以面对面直接反馈,或通过书面方式、部门会议进行反馈;而课程建设、实训场所方面的问题可通过专业研讨会进行商讨和解决。听课信息反馈后要有相关整改落实的措施,形成“听课—反馈—整改”的听课反馈机制,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听课评课体系的完善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实现面向工学结合的听课价值取向调整,将有助于加强职业院校与行(企)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秦九斌.试论听课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6(4):91293.

[2]巨思义.听课评课的视角转换[J].中国教育学刊,2009(10):12213. [3]田常泰.如何听课和评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5):76277.

G647

A

100221701(2012)1020061202

2011211

陈国忠,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院校管理

猜你喜欢

工学实训岗位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