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的德育功能探索

2012-01-29王兴龙

中学语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板书德育语文

王兴龙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言为心声,因文悟道,因道解文,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性包括历史、社会,品德、审美等方面。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以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第一册为例,第一单元是中国现代新诗,包括《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等四首新诗,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实现教育、感染、激发的作用。第二单元是古代叙事散文,选了《烛之武退秦师》等三篇文言文,现在就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让学生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感受古代政治、外交中先贤的嘉言懿行。

一、关于德育目标的设计

1.正确认识烛之武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3.用现代眼光评价烛之武的潇洒。

二、关于德育目标的教学步骤

问题设置:

1.反复阅读,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2.再反复阅读烛之武的说秦过程。

3.凭一张嘴就能让秦军退兵,烛之武的语言妙的哪里?

板书:以退为进—分析利弊—挑拨离间

三、探讨人物形象

问题设置:

1.说说烛之武那分令人钦佩与羡慕的潇洒?

板书:潇洒之一老死不悔的拳拳爱国之心;

之二是烛之武洒脱的出使形象;

之三是烛之武精练要害的说辞。

2.你能从烛之武身上学到哪些优点?

板书:爱国情怀—深明大义—有勇有谋—善于辞令

四、知识迁移

问题设置:

1.如果同班同学闹矛盾,小强找人打小刚,你认为这是不对的,作为同班同学,你该如何劝说小强同学呢?(请同学展开讨论和联想并回答)

2.如果父母闹矛盾,你要怎样去劝解呢?

五、质疑探究

问题设置:

1.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

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

异:郑伯,直截了当;烛之武,迂回曲折。

2.对比烛之武和当前明星有何区别?我们更应该崇敬谁?

甄别良莠+辨别是非+全面思考=理性思维

六、教后反思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除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外,还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一些人物传记里的典型人物作范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评价、欣赏。

对学生感兴趣的时尚追求,如迷恋网络、对影视明星的崇拜、求酷心理等,教师要能运用理性思维,指导他们学会甄别,引导他们接触感兴趣并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这就做到了不仅让学生求知,更让学生学会做人。

2.在宽松、民主、和谐教学中发挥育人的作用。

学生的观点是学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课堂上的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变“尊师爱生”为“互尊互爱”,教师在起好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变知识、能力传授为知识、能力、觉悟的培养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3.扩大语文的德育功能范围。

用壮美的祖国山河陶冶学生的情操,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的心灵,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寓德于读品、寓德于讲答、寓德于说写”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4.身教重于言教,用教师个人的形象影响学生。

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用人格力量教育学生,教师以身作则,以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是多样的,只要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教材,领会教材中德育思想,就会让语文产生对学生心灵和思想正面的潜移默化作用,最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既增长了知识,又塑造了人格。

猜你喜欢

板书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