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型师生关系

2012-08-20段德李

中学语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格师生关系师生

段德李

师生关系是学校众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素质如何。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都将成为学生观察、注意、模仿的对象。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过程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一、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向上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看成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是储存知识的容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老师习惯对学生发号施令,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甚至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是老师讲的话学生听不进去,老师要求的事学生不认真去做,以至产生对立情绪,互不理解,互不信任。

2.师生关系扭曲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动摇,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弱,更有教师向学生推销教辅,或是让家长请客送礼。表现在教育中对学生有亲疏,在排座位、安排班干部、评优等具体行为中,常夹杂教师本人的利益,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

3.师生关系陌生

师生间本应该是亲密无间,可是现实中师生间好像有堵墙,学生从进校入班一直到放学,都有一套自己并不认可的规律束缚着他们,老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学生也不愿和老师交往,见到老师不愿打招呼,学生有心事不愿找老师谈,有困难不愿找老师帮。

二、造成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

在谈到理想的师生关系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家的共同愿望是:师生间应该“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可是现实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以下几种原因:

1.历史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教师认为,老师就是老师,不可能与学生平等,所以在交往中,形成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表现有我说你听,我设计你活动,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独立性转化为逆反性。

2.社会的原因

以前,教师是社会成员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受教育的人口大大增加,文化层次迅速提高,相比之下,教师文化学历提高缓慢,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平竞争、双向选择、价值趋向多元化等已成为时代特征之一,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在学生身上有所反映。

3.教师的原因

首先表现为师德滑坡。教师忽略了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用心与否,投入与否,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关系有极大的影响。其次是教师观念落后。师生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教师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生观,从而促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第三教育方法不得当,把对学生的讽刺挖苦和处罚、体罚当作教育手段。加之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造成教师以学生作为宣泄对象。

4.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教育以表扬为主,因此,多数学生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和挫折,造成性格执拗、感情脆弱、承受力低,这些表明家庭教育的不同步和不协调,进而学生就会觉得教师不好。加之家长对孩子暴露出的问题教育不力,甚至明明是孩子错了,也要为他们争个理,这样就极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误解。

5.学生的原因

老师对一些性格倔强的学生,怕发生意外,想管而不敢管。这对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是认为教师拿他们没办法,学校规章制度、班级纪律约束不了他们,给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师生关系。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及特点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体现出“共长、共生、共存、共创和共乐”的特点。笔者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相互理解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

1.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

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只有作为独立自主的、有人格尊严的人,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教师通过创造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才能引导学生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所以,人格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2.新型师生关系是相互理解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人性的内在要求。尽管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有差异,但他们都渴望幸福,渴望成功,渴望被人理解,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把学生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而应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展示机会,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自主独立性。从心理学上看,理解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将心比心,被理解者与理解者在心理上相融,并获得归属感。换位思考,师生形成统一认识,学生有了对教师的归属感,才能与老师平等交流,从而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形成健康人格。当然,理解的前提是师生彼此的关爱,理解的目的是相互尊重,理解的关键是交往。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要建立新型的生关系,不能责怪、苛求于任何一方,否则会走向极端。相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双方的充分合作。

1.师生双方要相互尊重

没有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就谈不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一方来说,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对于学生一方来说,更要尊重教师,不光从言语上,还要在行动上表现出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即使与教师发生分歧时,也要本着尊重教师的原则,克制自己的情绪。

2.师生双方要相互发现

教师、学生都要注意对方平时的一言一行,从而发现对方身上的特点,发现“个体发展的特殊性”。就教师而言,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通过各种适当的方法来发现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就学生而言,要注意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发现教师身上的特点,从而“因材施学”。学生不光要学习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更要发现教师人格上的闪光点。如此一来,在相互发现中,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3.师生双方要相互了解

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情绪起伏、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尤其是初中的学生,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还不够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而且比较容易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

4.师生双方要相互信任

如果说相互尊重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那么相互信任就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勇气,相信他们的智慧。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设想,教师切莫把他们当成无稽之谈,而是要帮助他们探讨下去。对于学生来说,要充分相信教师的能力,教师的相关教学安排,配合教师的工作,不要没根据地怀疑教师的工作能力。

5.师生双方要相互引导

当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分歧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加以引导,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方法,而不要板着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上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不要强迫学生,用千篇一律地“一刀切”武断地解决问题。作为学生来说,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引导教师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新的时尚,而不要顶撞教师,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只要师生双方做到相互引导,就可以在良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人格师生关系师生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