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2-01-29马军洁
裴 勇 马军洁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裴 勇 马军洁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濮阳 457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从自2000年1月以来诊治的413个病例中选出50岁以上的临床症状典型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内服中药、棘旁压痛点注射法、正骨手法复位的综合方法。治愈120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89%。对治愈和有效的140例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随访,100例无复发迹象,6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复发,能坚持轻体力劳动工作。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复发;中西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数量亦增多。笔者自2000年1月以来从诊治的413个病例中选出50岁以上的临床症状典型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中男110例,女36例;年龄48~74岁;病程1~16年。临床表现:脊柱运动受限146例,棘间、棘旁压痛伴向下肢放射痛146例,脊柱侧弯前倾跛行6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00例,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50例,肌萎缩及趾伸肌力检查减弱7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内服中药 马钱二鹿汤:炙马钱子、鹿角胶、鹿衔草、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黄芪、白芍、乳香、没药、甘草组成。随症加减:症见怕冷、怕风,肤温较健侧低者加附子、肉桂、干姜;症见肌肉萎缩、肌体麻木,患者感觉减退者加全蝎、蜈蚣、鸡血藤。每日1剂,15d为1个疗程。
1.2.2 棘旁压痛点注射法 药物: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500μg、地塞米松4mg、2%利多卡因5ml,以上药物混合。患者俯卧,找准棘旁压痛点,常规消毒,取7号针头,以压痛点进针,针尖向椎后缘斜刺,抽无回血,快速注射。3d一次,5次为1个疗程。
1.2.3 正骨手法复位 ①椎脊点压法:注药5min后,术者在下腰部施揉,手法2min。用小鱼际掌力自腰骶部顺腰棘向上推至颈7棘旁左右各推3遍,然后先轻后重点压大椎、肩中俞、肾俞、环跳、风市、委中、承山。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②对抗间歇牵引闪腰复位法:患者双手抓紧床头,一助手双手分别抓住患者双腋窝,另两助手分别各抓住患者左右足踝部作对抗牵引3min,间歇20s再牵引,重复3遍。在作持续牵引的同时,术者双手重叠按在腰棘上,令患者呼气的同时,术者双手用力向下闪振推棘向健侧,重复三遍。最后进行斜扳、侧扳、旋转复位手法。重症手法宜轻。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③强制前屈后伸法:患者仰卧位,两术者在患者左右侧,各用一手握紧足踝部,另一手按住膝关节,强制用力前屈,令患者呼气,放下再前屈,重复三遍。患者俯卧,两术者各用一手重叠按压下腰部,用另一手托起大腿强制向后拔伸,重复三遍,重症手法宜轻。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2 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1个疗程(14d)者25例,2个疗程者75例,3个疗程者20例,4个疗程者15例。治疗结果按邵氏标准[1]评定:治愈120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89%。对治愈和有效的140例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随访,100例无复发迹象,6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复发,能坚持轻体力劳动工作。
3 讨论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为症状多且不典型,随着病程延长,症状有发作渐频、渐重的趋势。由于病程长,椎间盘组织长期退变,髓核组织脱水、固化,甚至钙化,导致椎间隙明显变狭。这有别于青壮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可同时出现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增生、肥大,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病理性改变,但最主要病因还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引起剧痛,在合并有神经根周围空间狭窄的情况下,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不是很大,即可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无明确外伤史,伴随疾病多,以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和骨质疏松最为常见,故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所以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此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但绝大多数患者都可经非手术疗法得到治愈或缓解[2-4]。
本研究采用中药内服治本,手法复位治标,棘旁注射辅助治疗老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三者配合,相辅相成,使其在共同作用下,平衡内外因素,加速机体功能恢复,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显著疗效。
[1] 邵宣,许竞斌.实用颈腰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25-408.
[2] Chang-Yu J, Hsieh,Alan H, et al.Effectiveness of four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for suhactute low back pain[J].Spine,2002,27(11):1142-1149.
[3] Borman P, Keskin D, Bodur H. The efficacy of lumbar tra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J]. Rheumatol Int,2003, 23:82-86.
[4] Rattanatharn R, Sanjaroensuttikul K, Anadirekkul P, et al. Effectiveness of lumbar traction in acute herniated disc syndrome[J]. J Med Assoc Thai,2004, 87: 272-277.
2011-11-30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104
1672-2779(2012)-02-0148-01
(本文校对: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