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导师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1-29黄水平
王 婷,黄水平
(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徐州221002)
科研导师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 婷,黄水平3
(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徐州22100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及社会发展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吸取国内外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实施高年级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导师制;预防医学;创新能力
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1]。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当今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预防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新问题。过去几年,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借鉴和实行了预防医学本科生高年级科研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科研导师制是一种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223]。它克服了当今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弊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改革。下面是我校关于预防医学本科生高年级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高年级科研导师制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适用性
理论指导实践,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条件。预防医学专业实行导师制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由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特殊性,大一到大三主要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只有大四学生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而且这一阶段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4],如有导师对其科研活动加以指导,必定会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预防医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师生比例失衡严重、师资缺乏等[5],高校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担负着研究生培养及其他工作,如果实行全员全程导师制势必增加导师负担,影响培养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在借鉴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经验基础上,为实现精英教育,使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对我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行高年级科研导师制。
二、预防医学专业高年级科研导师制的构建
(一)导师的选聘及考核。
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有在研课题或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导师实行聘任制,每届聘期两年,每位导师指导5名学生。为实现培养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学生进入毕业班后,导师自动转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院会在聘期内及聘期满分别对导师进行考评,考评合格的导师可以进入下一轮培养工作。
(二)导师的职责与任务。
年级不同,导师的工作职责与任务也有所不同。对于预防医学专业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学院配备有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从专业课教师中选聘有经验的老师担当班主任来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对于大四至大五的学生则由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科研活动,导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和科研计划,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的分配。
为体现教育公平,我院对高年级学生实行全员指导。学生的分配采取双向选择原则,5位学生为一组,每组学生由一位导师指导。在入组之前,学院向学生公布所有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近期工作重点,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提出申请,经导师面试同意后入组,通过导师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参与课题研究、举办读书报告等环节,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三、预防医学专业高年级科研导师制的实施
(一)导师制实施的内容。
1.科研基础课程的学习:大四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研知识。基于此定期举办医学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医学文献检索和实验室新技术的讲座,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读书报告等。
2.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四阶段,主要内容为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活动和在临床实习中收集资料、撰写论文;第二阶段为大五阶段,主要内容为发表科研论文和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
(二)导师制实施的经费保障。
科研经费的支持是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实施,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022011年我院有19项省校级创新计划获批。2010年学院出台了《科研项目经费配套、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对本科生发表的省级以上正规期刊的科研论文报销一定额度版面费,对导师申报的课题给予一定经费配套,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导师制实施平台。
1.我院有省级预防基础课试验教学中心,为方便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实验室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试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课题设计、查阅文献、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等活动。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课程的编排方面增加了实地参观和现场实践环节的比重,如现场采集水样、环境噪声测定、粉尘作业现场劳动卫生调查与样品采集等,通过从现场到实验室一体化的系统的实践训练,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室操作能力、现场实践能力。
2.由于学科和专业的特殊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除了参加临床实习外还要参加四个多月的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提前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方式、流程等,为确保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学院所联系实习基地均为省、市级疾控中心,基地带教老师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所处职能科室均有承担一些项目和科研课题并且储备有大量的网报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学生可以在导师和带教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小论文或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院多年来一直鼓励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地方性氟中毒情况调查、手足口病调查、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在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全国爱肝日等日子,深入社区、乡镇,开展预防医学知识的宣讲、调查活动,受到居民的广泛赞誉。
(四)制度、考核及激励措施。
为促进大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到科研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学院制定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活动管理办法》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考核办法》,对导师与学生的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评价。为调动学生与导师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对科研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实习及毕业考核方面给予加分,对于导师学院将其指导学生科研情况列入教学档案,以课时形式核算导师工作量,并在学院课题申报、外出培训、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四、预防医学专业高年级科研导师制实施效果
自2009年我院实施高年级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以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科研能力和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也有所改善。2009年至今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4篇;2010年有10项省校级创新计划获批,一篇毕业论文获得省团队优秀毕业设计奖;2011年8项创新计划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1项获学校批准立项;2012年报送省创新计划20项,目前正在评审中;部分学生及学生干部获得省市级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青年志愿者称号,学生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
目前,我院实施的预防医学专业高年级科研导师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作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尝试性探索,还需进一步做如下完善工作:一是由于我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逐年增加,而我院导师队伍基本保持不变,因此需要继续培养更多更年轻的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二是不断扩大学生参与科研及实践活动的平台,在现有基础上,利用各种资源增加学生现场参观及实践活动场所数量,开拓新的专业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需求;三是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成立导师委员会,负责导师的选聘、培训及监督工作,建立导师资源档案,实现教师资源的整合优化。
[1]甘仲霖,张青碧,熊 伟,等.在教学中探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31232.
[2]郑礼平.论科研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等研究,2005(6):1342135.
[3]黄正接,罗 琪,张亚强,等.创新、奉献精神与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31(3)58259.
[4]曾慧兰,陈 洁,张 宏.导师指导下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062807.
[5]侯淑军,王志玉,宋明洋.搭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402 41.
G642.4
A
1002-1701(2012)09-0073202
2011210
王 婷,女,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工作。
徐州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 Xjy0100235)。
3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2.0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