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痤疮28例
2012-01-28潘娜娜胡静李菊莲
潘娜娜 胡静 李菊莲
(1甘肃中医学院,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州73000)
综合疗法治疗痤疮28例
潘娜娜1胡静1李菊莲2
(1甘肃中医学院,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州73000)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刺血拔罐、耳尖放血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痤疮患者采用面部火针配合刺血拔罐、耳尖放血的综合治疗。结果1月后,2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8例(64.29%),显效6例(21.43%),好转3例(10.71%),无效1例(3.57%),其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火针配合刺血拔罐、耳尖放血的综合针灸疗法治疗痤疮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痤疮;火针疗法;刺血拔罐;耳尖放血
痤疮,俗称“粉刺”,属中医学“肺风粉刺”范畴,属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自2011年2月至今,我们采用火针等综合疗法治疗痤疮28例,疗效显著,现将该病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中心门诊。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1岁;病程最短是3个月,最长5年。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11例,脾胃湿热型8例,气滞血瘀型9例。按照皮损分度,轻度9例,中度14例,重度5例。
1.2 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痤疮诊断标准[1]:①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②多发于青春期,好发部位为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③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受外邪等诱发;④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⑤妇女多可伴有月经不调。
1.3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服用药物过敏或不适,或不能接受针灸治疗;③有心、肝、肾器质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疤痕体质。
1.4 分级及疗效判定临床上常用国际上通用的Pillsbury[2]分级法将痤疮进行分级。Ⅰ度(轻度):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症性皮疹;散在分布。Ⅱ度(中度):Ⅰ度+浅在性脓疱;炎性皮疹数目增加;局限于颜面。Ⅲ度(重度):Ⅱ度+深在炎症性皮疹;发生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于上半身。
1.5 治疗方法
1.5.1 刺血拔罐取穴:大椎、心俞(双侧),肺经风热加肺俞(双侧),气滞血瘀加膈俞(双侧),脾胃湿热加脾俞(双侧)。以9号一次性注射针头作为刺血针具,患者俯卧位,穴位区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提起并紧捏住穴区皮肤,用针快速垂直点刺3-5针,深度约2~3mm,立即在该穴上用适度大小的玻璃火罐迅速拔住,吸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令其出血2~3ml。留10~15min起罐。用干棉球吸净血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净血迹,碘伏消毒针眼。嘱患者6h后才可淋浴。
1.5.2 耳尖放血患者采取坐位,治疗前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常规消毒放血部位皮肤,待干。然后将患者耳尖部折叠,持9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处快速刺入使之出血,用双手拇食指稍用力挤压,使之出血0.5~1ml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迹,每次均取双侧耳尖放血。
1.5.3 火针暴露面部皮损部位,以痤疮中心部位为进针点,碘伏常规消毒后,右手持盘龙细火针(直径0.5mm),将其在酒精灯上烧红甚至发白,垂直快速点刺皮损部,每次选取2~3个部位,每个皮损点刺1~2次,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约为2~3mm)为宜。火针点刺后用棉签稍加挤压,将痤疮内的分泌物、脓栓、脓血等清除干净。12h后可用自来水洗脸。
1.5.4 疗程在刺血拔罐、耳尖放血后行火针治疗。治疗1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要注意生活饮食及调护,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的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用温水洗脸,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考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痊愈:治疗1月后皮损全部消退,皮肤变平或仅留有轻微色素沉着。显效:治疗1月后皮损大部分消退,皮损总积分减少70%~100%。好转:治疗1月后皮损部分消退,皮损总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1月后皮损消退不明显,皮损总积分减少不足30%。
2.2 治疗结果28例中,痊愈:轻度9例,中度9例,占总有效率的64.29%;显效:中度4例,重度2例,占总有效率的21.43%;好转:中度1例,重度2例,占总有效率的10.71%;无效:重度1例占总有效率的3.57%。总有效率为96.43%。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它严重困扰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失调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其基本病理损害为毛囊性丘疹。有相关文献报道[3],在12~25岁年龄段人群中,95%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痤疮在祖国医学上属于“肺风粉刺”范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中医学上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机体阳热亢盛,血热外壅。青年人本就素体血分阳热偏盛,若感受外邪,肺经风热,熏蒸肌肤,与血热相搏结不散则发丘疹;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之物,脾胃生湿蕴久化热,气血凝滞,循阳明经上蒸于胸面而成痤疮。
火针是一种特殊针法,早在《灵枢·经筋》中已有将火针疗法称为“燔针”法。《千金翼方》亦云:“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说明了火针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祛腐排脓、泻火解毒等作用。火针治疗痤疮,取“以热引热,火郁发之”之意,邪热外出,气血调和,则“邪去则正安”。从现代医学观点看,运用火针点刺法治疗痤疮,一方面基于热效应能改善微循环,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有利于炎症和代谢物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力、消炎的作用;另一方面火针的高温可直接杀灭痤疮内的微生物,从而达到消炎的作用[4]。
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传统疗法的一支奇葩,是中医古老且有效的“去火”方法,具有抗炎退热,抗过敏,镇静醒脑,明目止痛,降血压,止晕等功效。《内经》有云:“耳为宗脉之所聚”,于耳尖放血可清热泻火,排除热毒,通经活络,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耳尖所在位置,相当于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对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与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椎为督脉经穴,诸阳之会,取大椎穴能泻诸阳经之气血余热。《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疡疮皆属于心”,泻心俞可清心火,泻血热。肺主气与皮毛,取肺俞穴可泻肺之郁热,理气化瘀。“气有余便是火”,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通上中下三焦,泻膈俞,可活血化瘀,导热下行。脾俞,穴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有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之功,泻脾俞可外散脾胃湿热之气。
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通过针灸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痤疮,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泻火解毒的功效,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92.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8.
[3]张长宋.毛囊角化过度在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1):46-48.
[4]任幼红,张文平,陈竹碧.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5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16-17.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35
1672-2779(2012)-08-0056-02
:苏玲
201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