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教学体会
2012-01-28禄颖张俐敏
禄颖 张俐敏
(1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北京100029;2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01)
关于《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教学体会
禄颖1张俐敏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北京100029;2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01)
本文从《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教学体会入手,强调了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即把握原文本义、辨析注家观点以及结合临床实际综合理解,并且在教学形式上要多样化,比如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经文的理解。
《内经》;教学;体会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内经》顺四季而养生的重要原则,对于这一原则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见解,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把握原文本义
在众多医家的注释中,明代马莳和清代高士宗都从顺应四季生长收藏之气的角度进行阐释。马莳注云:“圣人春夏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高士宗亦注云:“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两位医家之注,是指依循时序调节人体精气生发、充旺、敛降、伏藏之生理本能,以适应自然界化育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因此最为符合原文本义,这也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人之生活起居和精神调摄的观点相符。
因此,在讲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含义时,应结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生活起居和精神调摄的具体要求来把握原文本义,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以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即春夏“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的睡眠减少、运动增多,“披发缓行”,“使气得泄”,让体内阳气宣发于体外;秋冬“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无泄皮肤”、“收敛神气”,以保养人体阴精,使人体与自然相适应。这样结合具体养生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原文本义的含义。
2 辨析注家观点
除了马、高二位医家的注之外,其他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发挥,一是以王冰为代表,认为春夏阳盛,宜食寒凉抑制亢阳,“全阴则阳气不极”;秋冬阴盛,宜食温热抑制盛阴,“全阳则阴气不穷”。二是以张介宾为代表,认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阴之基,故春夏应避风凉生冷太过,以免伤其阳气而患疟泄等病;秋冬养阴,以为春夏阳之基,故秋冬应忌纵欲及过热,以免伤其阴而患火证。三是以张志聪为代表,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有“夏月伏阴”之病,因而春夏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有“冬月伏阳”之病,因而秋冬宜养其内虚之阴。以上3种解释,虽然难合经旨,但均围绕顺四时的养生精神,且在生活及医疗实践活动中有所验证,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进行讲解和分析。
3 结合临床实际综合理解
各个注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解的角度不同,因此养生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我们结合临床和养生的实际来全面认识和理解。
3.1 指导日常养生防病春夏之时,在情志上要心情爽朗,忌讳生气发怒;在饮食上多食清淡凉润阴性之品,如西瓜、黄瓜、芹菜、西红柿、粳米、麦面、绿豆,以防暑热阳亢,出现病温伤暑的情况。但同时也要做到“夏不欲穷凉”(《抱朴子•极言》),以防耗伐生发之阳太过,变生暑湿、洞泄;春多病温,夏多病暑,在治疗上,春温多以芩连等苦寒之剂,夏暑多以石膏、知母、滑石等辛寒之品,以伐过盛病理之阳,这也是养阳的一种治疗方法。
秋冬之时,在情志上要心情平静,寡欲而保精;饮食上,适当进食栗子、核桃、红枣、牛肉等性温平补之品,以防阴气太盛、阴盛生寒,旨在阳中求阴。在病理上,秋冬多凉燥、多伤寒,治之则秋燥以辛润方剂如杏苏散类,伤寒则用辛温之品如桂枝场、麻黄汤等。这也是保养人体,蠲除过盛之阴邪,使阴气平和的一种养阴的治法[1]。
3.2 指导临床,审时施治在讲解此理论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首先,它指导我们顺四时特点而用药。人体五脏之气随四时递迁而升降沉浮,若时至而脏气不应,如春时阳气升发不足,是为肝虚,出现眩晕、体倦乏力等,李时珍《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述薄荷、荆芥之类辛温,顺春升之气;香薷、生姜之类辛热,顺夏浮之气;人参、二术、黄柏之类甘苦辛温,顺长夏化成之气;芍药、乌梅之类酸温,顺秋降之气;黄芩、知母之类苦寒,顺冬沉之气,并说此即“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临床可据证随时用药,或入治疗方剂中。
其次,可以根据四时变化调人体之阴阳。一是春夏用寒用凉,全阴以养阳;秋冬用温用热,全阳以养阴。如春夏素体阳盛阴弱者,用药宜偏寒凉而远温热,以防热伤津液;阴精不足者,当滋阴清热,慎用桂附之类。秋冬素体阴盛阳弱者,用药宜偏温热而远寒凉,以防寒伤阳气;阳气已衰者,当益气助阳,而慎用石膏、三黄之类。二是春夏用温用热,内养其阳;秋冬用凉用寒,内养其阴。如春夏贪凉食冷腹痛泄泻、身凉肢厥即“夏月伏阴”者,当辛热散寒回阳;秋冬厚衣食热过度,阳热内盛而烦渴咳喘即“冬月伏阳”者,必不免苦寒泄火,应根据季节以及人体阴阳的不同情况具体进行分析。
此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理论基础。对于阳气虚弱,入冬辄发的“冬病”,如咳喘、痰饮等,在夏天给予养阳药物,或以温热药制成饼灸、制成硬膏贴敷,借助时令长旺之阳气,培植人体真阳,用以弥补冬时阳气之不足,预防或减轻病证发作。对于阴精亏损、入夏辄发的“夏病”,如疰夏等,在冬天给予养阴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生脉饮等,借助时令闭藏之机,培植人体真阴,用以弥补夏时阴精不足,而济盛夏之阳,可以预防或减轻病证发作[2]。
此外,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摆脱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运用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不同注家的观点做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并对各个注家的观点逐一评论,深化对养生以及临床的指导意义。
[1]朱彤,江培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阐微[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3):204.
[2]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4.
临颍全县联网实时监管定点医院
[本刊讯]日前,记者从临颍县卫生局获悉,该县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新农合监管工作,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进行实时监控。
临颍县卫生局要求,今年6月底以前全县要完成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联网对接工作。
临颍县将进一步完善各级新农合监管平台,明确专门的新农合网络信息监管人员,通过监管平台对参合人员在各定点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费用明细及补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不合理收费行为及时进行查处。
临颍县各定点医疗机构还建立新农合管理机构,由一名院级领导负责,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工作人员经办新农合具体业务。
(李杨张文娟)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06
1672-2779(2012)-08-0016-02
:王治华
20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