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伦理思想视角下的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及其启示

2012-01-28徐凌云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价值体系儒家

徐凌云

(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北京 100089)

1991年,新加坡政府从实际出发,在吸收儒家伦理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制定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首次以国家白皮书形式提出共同价值观。五项共同价值观的内容蕴含了深厚的儒家伦理思想,新加坡政府通过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现代的诠释,使其精神实质都融入到共同价值观中。20年来,共同价值观的践行,为推动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保持政局的稳定、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成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共同价值观提出的背景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提出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是新加坡政府在深入分析新加坡特殊国情及时代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的一项积极应对措施。具体来说,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东西方价值观交融导致价值观混乱,急需稳固传统价值观

新加坡作为一个曾遭受西方殖民统治的国家,殖民统治在对其进行经济剥削的同时,也进行文化灌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在100多年的殖民统治及现代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西方价值观及风俗习惯在新加坡社会蔓延开来,出现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人际关系冷漠、拜金主义等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在东西方价值观相互交融的状况下,西方价值观逐渐侵蚀了本土价值观,传统的东方价值观逐渐没落,进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国家意识缺失,急需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树立民族自尊心,重构新加坡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

(二)民族多元化导致民族认同感缺失,急需增强民族凝聚力

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以“兼存东西方,汇合百家文,流传万国语,容纳多宗教”而被誉为“民族博物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并存,呈现出一种“民族大熔炉”和“文化大熔炉”的现象。多元的种族结构和宗教信仰,易产生种族歧视及冲突,很难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全体公民认可的共同价值观,培养其国家意识及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一致,共同为新加坡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三)移民国家“异乡观念”浓厚,急需培养国家认同感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从国民构成特点看,其国民大部分为移民及其后裔。李光耀认为,移民的优势在于富有“创造性的冒险精神”,但“都习惯于以一种“是否有利可图”的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①。另一方面,这些移民对新加坡怀有浓厚的“异乡观念”,难以对国家形成认同感,这是移民社会要面对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如该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难以形成全民统一的国家意识,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构建共同价值观,指引公民“我是新加坡人”的定位,强化主人翁意识,增强对新加坡的认同感,淡化移民的异乡情结。

(四)工业化进程中问题凸显,急需解决社会危机

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工业化进程,一些社会问题开始出现。例如:新加坡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明显,中产阶级大量涌现,要求分享权力;西方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泛滥,导致道德水准下降,传统的亚洲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分层教育等分化机制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社会不满情绪滋生等等。在这种状况下,需要通过构建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净化社会风气,消除不满情绪,缓解社会危机,增强国民凝聚力。

二、儒家伦理思想视角下的新加坡共同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是新加坡政府为进行公民与道德教育提出的措施,而“公民与道德教育中已经包含了一些儒家伦理思想的成分。”共同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项内容是在新加坡政府通过改造、吸收儒家伦理思想精髓的基础上,与时代特点结合而产生的,蕴含了深厚的儒家伦理思想,其精神实质可以在儒家伦理思想视角下进行诠释。

(一)国家至上,社会优先

该价值观是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开门见山的提出“国家至上,社会优先”,体现的是国家、社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必须以民族国家的创建和巩固为前提,“我们必须养成习惯,先照顾集体利益,然后才照顾个人的利益”②,这是由新加坡特殊国情决定的。这与儒家“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即“八德”中的“忠”相一致。

“忠”是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规范,强调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伦理观念。新加坡“国家至上,社会优先”价值观的提出,目的在于培养全体公民的国家意识,培养“我是新加坡人”的意识,使国家观念深入各民族心中。

(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是建立强大而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和国家的根本。李光耀认为:“家庭是绝对重要的社会单位。从家庭,到大家庭,到整个家族,再到国家。”③在西方社会家庭观念日益淡化的背景下,新加坡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重视宣传家庭的价值,强调家庭的意义,认为家庭是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与价值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强调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家的政治理想,认为“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⑤。新加坡政府吸取了这一思想,重视家庭价值观。

(三)关怀扶持,尊重个人

强调要关心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为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条件和机遇。新加坡政府提出“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强调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并不是忽略个人利益,而是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尊重个人利益,把个人的发展视为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成为了新加坡共同价值观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怀扶持,尊重个人”,蕴含了深刻的儒家民本思想。儒家经典《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⑥,提出了明确的“民本”思想。“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⑦认为民是社会、国家的价值主体。“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及最高道德准则,其核心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与关爱。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这一观念。儒家“以人为本”的观念,对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确立乃至国家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意义。

(四)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是指承认文化差别和个性,同时承认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根据新加坡特殊国情制定的。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中西方文化并存,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这就要求遵循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和谐共生共长。

“和而不同”思想出自《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⑧,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旨在保持文化多元化的前提下,寻求和谐对话和观念共享,实现文化的和谐共存。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互相尊重,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繁荣发展的唯一路径。

(五)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强调了各种族间的和谐共存,各宗教信仰的相互宽容。新加坡拥有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因此,如何引导各族人民在尊重原有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同时,又逐渐形成共同的国家意识,即新加坡精神,从而维护社会种族和宗教的宽容与和谐,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和”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和统领,“仁”、“礼”与“中庸”是实践“和”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儒家倡“仁”崇“礼”、践行中庸,致力于“和”文化的创造,并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建构了民族特色鲜明的“和”文化思想体系。儒家伦理思想从价值取向看,其全部道德理论,都是为了追求最终的和谐统一。

三、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2006年,我国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我国与新加坡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人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曾经受殖民统治;文化传统与价值观相近;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与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腾飞之时相似;人口方面存在天然的血缘联系。在这个背景下,新加坡共同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在诉求方面存在着内在一致性,都是为了建立与社会转型期相符的社会价值体系。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成功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培育“国家意识”是构建价值观的核心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开门见山的提出“国家至上,社会优先”,体现的是国家、社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目的是培养全体公民的“国家意识”,树立“我是新加坡人”的国民意识,对于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l3亿人口、幅员辽阔的大国,同新加坡一样,拥有多元民族和多种宗教信仰。强化国家民族意识,对形成政治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团结统一,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注重国家意识的体现。

(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吸收儒家伦理精华

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的成功,为我们正确对待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新加坡政府面对西方价值观的文化渗透,坚持东方价值观,力图用传统的儒家文化来消除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成功走出了一条“非西方化”的发展模式,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条有益的启示,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非是矛盾的,如果对传统文化改造得当、利用得当,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优秀文化思想,将对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净化作用。

另一方面,在反对守旧主义的同时,要避免陷入“儒家思想万能说”的误区。新加坡的迅猛发展,并不是单纯依靠儒家思想的指导,而是在通过建立良好的法规制度、吸纳先进技术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共同实施下完成的。对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并不是单纯依靠儒家伦理思想就能解决的。因此,在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对儒家传统文化要合理对待,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重视道德教育,树立道德风尚

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内容上看,共同价值观的价值体系基本上是道德取向为主,这是新加坡一贯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的延续。新加坡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将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使共同价值观的内容从理论变为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同样要重视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重视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注释

① 《联合早报》:《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页.

② 《联合早报》:《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4年版,第130页.

③《新加坡的改变———李总理向国大与南洋理工学生发表演讲全文》,新加坡《联合早报》, 1988年8月30日.

④ 《孟子·离娄(上)》.

⑤ 《礼记·大学》.

⑥ 《古文尚书·五子之歌》.

⑦ 《荀子·大略》.

⑧ 《论语·子路》.

参考文献

[1]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2]方浩范.儒学思想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隋淑芬.中国古代思想教育史[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郑汉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6]唐晓燕.多元价值观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初探——兼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相比较[J].丽水学院学报,2010,(1).

[7]王俊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建设及启示[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8]樊建武.新加坡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7,(9).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价值体系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