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视域下中国传统武学思想的超个人心理意蕴

2012-01-28公长伟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武学视域心理学

公长伟

(枣庄学院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身体,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每个人都是身体的存在,非身体的个人存在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的心理治疗领域,大都将身体视为一种代码或一种符号标志,而直接致力于心理层面的疗愈工作,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一种常识,即不管我们的“自我”心智多么有力量、意志能力多么强大,最终都要通过我们的身体展现出来,可以说,身体是人的最真实的生存方式。透过身体视域,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武学思想富含超个人心理意蕴,两者都将身体活力的恢复与展现视为心灵疗愈和生命超越的基本道路。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及其身体观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作为心理学的第四势力,超个人心理学是在充分汲取西方宗教精神和东方神秘传统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人本—存在和深度分析取向的心理学治疗临床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治疗体系,是当代西方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股新潮流。它试图整合现代科学心理学理论与东西方的传统灵性体验以及践行方式,以探索人性潜能的解放,扩展意识疆域,从而实现人类精神的回归与超越的宇宙生命景观,帮助人们实现精神生活的更高层面的追求与探索。超个人心理学强调人的终极归宿和精神意义问题(它不单追问“我是谁”,而且更正视“我是什么”),它通过对现代心理科学和传统精神进行创造性综合,将人视为身——心——灵(body-mind-spirit)的三元统一体,并对人意识、条件制约、认同、人格等概念形成了异于传统的理解并对之进行了独特的界定,进而形成了如下基本假设:1)人的本性主要是灵性的;2)意识是多维的;3)真我的追寻及超越是智慧之源;4)生活和行动是富有意义的;5)精神之路是多样的。[1](P375)

顾名思义,超个人(transpersonal),“trans”即超越,表示“超过”“高于”“穿过”“跨越”的意思。因此,不但研究个人或自我(self),而且将个人和自我的研究扩展到更加广阔的宇宙背景中进行,它探索的是如何经过和超越个人而达到超个人的历程。在通往超个人的临床实践中,有两条进路,一条是意识的觉醒进路,如运用语言、符合的象征作用,另一条,是独特的直接身体进路。如同中国唐代禅宗的顿渐之别,惠能走的是直指人心之路,而神秀则由身体入手,采取坐禅渐修的法门,殊途同归。而实际上,两条进路在根本上都源于超个人心理学独特的身体观。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身体观及其体现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人是身——心——灵三元的统一体,三个层面之间有着直接而本然的关联,在身心灵的互动上,身体的平衡状况以及受到刺激的情形,必然会影响到心理与精神层面,这使得精神的超越可以直接经由身体入手,通过身体运动来引导心理或精神的的变化,比如艺术表演或者体育运动。身体在此便不再是一堆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肉身,而是充满了灵性载体,身体不再被视为一个客体纯粹的机器,而是恢复了它的主体性。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出发,身心日渐分离,在传统的心理学流派中,主要是通过心智情感的途径来发明理智,疏泄和培养情感,而身体往往遭到忽视。超个人心理学认为可以直接通过身体作为切入点而致力于实现超个人的精神境界,通过深深地融入身体意识(bodily consciousness),绕开了日常的言语符号象征体系和理性逻辑的习惯定势,从而进入更为广阔的灵性意识(spiritual consciousness)。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由身入心的做法主要体现为特有的“身体治疗”,主要表现为呼吸觉察,身体训练,身体聚焦,静修等。在这种身体视域下,中国传统武学思想折射出的身体现象学式的超越性,与西方超个人心理学实现了贯通。

二、身体视域:中国传统武学的超个人心理意蕴

传统武学的身体性体现为身体的在场、展开与开发。相对于超个人心理学,传统武学植根于东方传统文化的土壤,其理论渊源是多元的,既吸收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又含涉了医学、美学、兵学,理论框架内容体系交叉互取,内涵丰富又异常复杂[2](P10)。因此,传统武学不仅限于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文化思想的高度浓缩与运用,这种文化思想最终是通过身体来体现。超个人心理学将身心灵视为一个统一体,通过身体的操作,疏通心理能量,化解心理症结,突破个人的角色和人格面具,扩展个人的意识疆域,达成个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从而进入广阔的宇宙意识,实现个人的超越的历程。与此相应,传统武学视人的身体为“小宇宙”,视宇宙为“大人身”,由此直接将人的身体与宇宙相贯通融合,而武学的修习便是通过身体的经验实证,推演宇宙的图景,从而实现合一,达到超个人的意识境界。这一超越的过程,离不开身体性的体现,身体的在场可以提供当下直觉式的体察,从而恢复自我意识,身体的展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专注的过程,一个生命不断成为自己的过程,身体的开发是一个不断恢复到自我实现的本真存在状态的过程。

对照超个人心理学的身心灵三元一体观,传统武学对身体持守形神不二观,认为人的躯体和精神之间是体用不二的,“心者身之主,身者心之躯”,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身心灵三元一体观不谋而合。武学修习强调个体的身心和谐,强调身心一体,形神统一。身体再也不是现代医疗模式下任人肢解的机械物[3],而是充满精神的鲜活体。超个人身体疗愈中,认为心理的症结必定会伴随身体的相应僵化或固结,导致身体的能量收到阻滞,心理能量也随之发生紊乱,尤其体现在内分泌疾病、身心症状或心身着症状上,尤为明显。在超个人身体治疗的实践中,个体通过身体的特定活动(包括呼吸专注),从而疏通周身能量,消除症结。此处,身体被界定为一种潜意识,它有着自身的运转规律,如同人体的免疫系统或者自愈作用一般。身体是潜意识,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命题。在传统武学中,强调“形具神生”:解开对身体的束缚,是身体合乎自然,便会生发相应的功能(神),形神兼备的身体于是为生命所系,成为世界的普遍联系的中心枢纽,也就是哲学上所讲的:身体乃是一种先验的综合。

梅洛·庞蒂(Merleau·Ponty)的“身体性”哲学思想也可在其中得到诠释[1](P10)。梅洛·庞蒂说:没有内在的人,人在世界上存在,人只有在世界上才能认识自己。他宣称:世界的问题,可以始于身体的问题。要求我们从意识的优先性抽身回到身体的优先性,通过对当下身体感受的真实具体描述,展开一副自由与自然整体关系的多彩画卷,真正的身体是时刻体验着的身体,人的身体本身已经是一个世界之存在的综合。再此的身体主体是充满意义的、会说话的,身体是我们拥抱世界的方式[4](P273)。

武学修习是一个通过“沉思之眼”①不断“内视”心灵的过程。如王夫之所言:即身而道在。通过对身体的专注,达到身体的纯化,进而达到心灵的觉悟,实现真我的自然呈现,直达灵性境界。这与超个人的身心锻炼,实现意识与无意识的对话整合,澄明我们的意识体验,实现自我与自性的统一、达到精神的超越与灵性的回归实为异曲同工。经由这种身体现象学的还原,身体便由一种异已的存在而回到了本已的存在,经由这种亲身性的身体,把诸如人与物、内与外、心与物、主观与客观、本我与非我等对立项真正融为一体。

武学修习是一个有身体而通达心性的修养过程。身体与心性息息相关,在传统武学中,往往通过静修的方式加以实现。西方超个人身体治疗中的静修方式主要是瑜伽、开放式静修、专注式静修、超越的静修灵性充盈静修、祈祷等方式,大部分都与特定的信仰系统有直接的关系。静修包括六个方面的要素:道德训练——倾听来自无意识深处的声音,唤醒身体内的良心和道德律;精神专注——培养人的镇定和专注力水平;情绪转化——消除破坏性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和情绪管理调节的能力;动机调节——不断倾听和把正内心的方向,使个体朝向超越性的自我实现;意识精炼——提高意识的纯度,培养明了的品质,对经验中的瞬间变化变得更敏感、精确;智慧培养——与周围环境的圆融和谐。在传统武学中,这些心性品质都是通过“站桩”或“静功”来实现,比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过身体的“入静”达到一种前理性状态,最终将身体的训练升华为一种人格的力量,从而完成心性的圆融与生活世界的无碍,达到一种超越。

三、身体视域下传统武学思想的超越性

与其说人是宗教性的动物,不如说人是超越性的存在。超个人心理学的本质是人及其超越性,它的出发点是追寻宇宙的终极性和世界的本真性。同样,传统武学的生命超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传统文化本身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学问,传统武学是一种“究天人之际”的学问,这种学问反映“道”与“器”的关系,它主要通过身体展开,这里的身体是“身体化的主体”(body-subject)、“身体化的实现”(embodiment)。它的终极目的是“天人合一”,即人的自我同一性、自我的去认同性,自我的消泯与世界的统一性,自我与宇宙的统一性。

超越性是人的“身体化主体”的组织原则,是一种内在倾向性,如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机体智慧”。身体化主体的超越性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它使我们对引发内心冲突的事件或观念保持完全开放的心态,从而能够发现某种全新的意义,最终我们可以在一种全新的综合中可以包容对立的两面。传统武学实现了人的主体间性转向,通过“身体化的实现”,达到一种超个人的生态平衡,“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5](P183),这种主体间性转向让人不再视自然为人的对立物而去征服,让人把自己从大自然的中心位置谦卑下来,而将所有的事物都赋予了主体性,从而实现了“民胞物与”的大同境界,这种图景下的多元和谐共生是一种超个人的超越。在传统武学里,这种主体间性转向是通过身体的在场、展开而实现的。

超个人治疗中,身体的操作是以程序化的安排呈现的,它以流程的方式给人以指导,但在传统武学中,身体化的体现更加整体性和直觉性,更多是以一种“言无言”的方式展开,因为,身体化得体现本身就是表达,当下的身体意识和自我体验本身就是最为完整和真实的,再精妙的语言概括与形容都会破坏和“杀死”这种真实,所以,传统武学是一种直觉式的体悟,通过超言绝象的朝向本真的“复归”,从而回到经验的原初完整状态。在超个人心理学的身体实践中,如身体聚焦、瑜伽、静修等,都会出现这种让人狂喜般的“高峰体验”,一种潮水般的“海洋情感”。

身体视域下,传统武学思想与当代的超个人心理学实现了跨时空的贯通融合,在心理学日益为人们带来精神福祉的今天,如何使传统武学思想的超越性进入日常生活世界,从而赋予日常生活以充盈的灵性,让心灵通过身体化的体现而得到释放和超越,既是超个人心理学完善发展的要求,也是传统武学传承的内在使命,两者在身体视域中的融会与贯通,更是心理学本土化、生活本位化的新课题。

注释

①超个人心理学家维尔伯将感觉知识、心理-现象学知识、沉思的知识比拟为肉眼、理性的眼睛、沉思的眼睛.

参考文献

[1]杨广学.心理治疗体系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高校体育教育教材编委会.武术理论基础[M].1997.

[3]谢焕章.气功的科学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4]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武学视域心理学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健康中国背景下南怀瑾武学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奇葩姐妹换夫记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