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现状与思考

2012-01-28张瑞贤

中国出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书商编目外包

文/张瑞贤

编目业务外包是图书馆把编目业务的部分或者全部工作交给专门的制作公司,从而节约时间、提高图书上架效率的一种外包业务。编目外包主要是由于图书馆编目人员不足、任务繁重、图书要求迅速上架等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编目业务外包已经在图书馆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接受书商提供的“即可上架”服务。[1]图书馆的编目外包也引起了业界的重视,笔者用“编目*外包”做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到318篇文章(检索时间:2011年11月22日),内容主要涉及几个方面:国外编目外包的介绍及其启示,[2]本单位编目外包的经验介绍,[3]编目工作的质量控制,[4]编目外包的实践调研,对编目外包的质疑和理性思考[5]。这说明我国的编目外包业务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一、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意义

1.编目外包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结果

近几年由于政府对于图书馆投入的不断增加和高校的扩招,读者人数不断增加,图书馆进入了一个相对高速发展的时期。只有扩大馆藏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信息需求,同时读者需求的信息不仅要丰富而且要快。在此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增加了购书经费,新进图书不断增长,编目人员不足影响了图书的及时流通,读者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图书馆对编目外包业务有需求。

2.书商和信息数据商的竞争为编目外包提供了机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图书市场日趋繁荣,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书商不断进行创新,在图书馆购买图书的同时附送了大量的售后服务,从图书的外部加工到整个图书的数据录入都可以提供服务,图书馆签订购买合同后就等图书上架即可,这为图书馆的编目外包提供了方便。

3.编目外包是资源共享的结果

编目业务外包起源于1901年美国212所图书馆向国会图书馆购买卡片目录。[6]20世纪70年代后,编目工作从手工编目向计算机编目发展,并日益标准化、规范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的趋势已经深入人心。为了能够共享书目信息,降低编目成本,国外出现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国内也出现了相应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CALIS),为编目业务外包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 编目业务外包的现状分析

1.编目外包的模式

目前国内的编目外包模式,根据各个图书馆的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职、中职学校以及县级等中小型图书馆采用的较多的是馆外全加工模式,从图书的外部加工(盖章、加磁条、贴条码、贴书标)到书目数据的录入由书商全部承担,图书到馆后经过简单验收即可上架。大型图书馆采用到馆加工模式,加工人员到图书馆内,经过图书馆编目员的培训后开始加工,编目员在图书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编目,编目质量比较过硬,效率也很高。

2.编目外包的语种

图书馆编目外包大多数是中文图书的编目,也有少数图书馆把英语书承包给书商。图书馆采购的其他语种图书则只让书商进行图书的外部加工,然后由图书馆自己进行书目数据的录入。

3.编目外包的数据质量

书商所采用的数据基本上以对CALIS下载的数据进行套录居多,当没有可套录数据进行原编时,编目员只对基本的题名、责任者、出版社、ISBN号等外部特征进行机械输入,因对揭示内容的信息缺乏相应的分类主题知识而有些束手无策。在分类方面,对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院校不能按照集中归类的方法进行分类。在主题词选取方面也都是根据在版编目数据居多。

4.编目业务外包商的组织制度

书商招聘的编目员打字速度比较快,在公司进行十天左右的机读目录格式化培训后,就可进入工作岗位。外包商对编目员所实行的计件工资,图书加工的数量与收入直接挂钩。

编目员的精神状态与外包商严格的组织制度是分不开的。外包商大多属于私营企业,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外包商给编目员的工作定量,这种严格的组织制度使得编目员的精神状态变得紧张。同时,编目员每天需要工作9~10个小时。有的图书馆为了赶进度,编目员的工作时间会更长,编目质量令人堪忧。

三、编目质量提高的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编目外包发展得如火如荼,外包商不断推陈出新,不仅提供纸质图书的编目,还提供电子资源编目业务,但是仅限于低层次的中文编目,外文图书、特殊资料则相对较少。笔者所指导的实习生在外包商处实习时承担了该公司所有的外文图书、回溯检索的科技报告、光盘、电子资源等特种文献的编目工作,在实习结束时还出现了外包商强行留人的局面。这都表明我国的编目外包业务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因此进行编目质量控制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吸引外包商加入CALIS

在世界上,编目业务外包已普遍推广,许多专门的文献和文献信息服务商的编目人员持有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7]大多比较专业。我国的编目外包大多属于书商赠送的业务,虽然也出现了专业文献信息服务商,但是所招录的编目员中专业人数很少,书目的质量存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把CALIS只当做图书馆系统内部的联盟,而要让外包商加入CALIS,通过政策和协议,让外包商编目员参加CALIS组织的培训,使合作编目变得更加专业化,从而减少因编目质量不足给图书馆带来的人力成本的投入,同时也会减少编目外包商的返工率。

2. 图书馆与外包商保持有效沟通

一个图书公司或者文献服务公司要承担不同图书馆的编目外包业务,当双方确定合作关系后,就会制定严格的合作协议。特别是编目外包到馆加工模式,图书馆必定要承担相应的培训成本。每换一次人成本就会相应提升一倍,这使图书馆苦不堪言。每一次员工的流失也是对外包公司成本的加码,这是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共同痛点。因此,图书馆与外包商的沟通非常重要,图书馆可以要求外包商把减少人员流动作为谈判的筹码,当然更应该与外包商谈怎样为减少员工流动而努力,这是双方博弈的过程,需要一个中间的协调机构,特别是行业协会或者学会。在我国,CALIS中心或者图书馆学会可以承担这个协调的功能,通过召开包括书商在内的会议,为保证编目质量与外包商进行良好的沟通,达成一致意见。

3. 图书馆与外包商的长效合作机制

图书馆与外包商合作一次成功后,双方必然会通过寻求长久合作来达到双赢。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藏书体系,有自己的分类编目细则、索书号确定方法等。因此,编目人员的稳定非常关键。双方在业务往来方面可以互惠互利,图书馆可以培训外包商的编目员,双方可以把提高编目质量作为长期合作的目标和机制。基于双赢的角度制定出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执行方案,让外包商能够配合图书馆的要求,针对出现的问题拿出解决的方案。

结 语

编目外包已成为大势所趋,编目质量存在的隐患也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我们不能否认外包商编目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图书编目质量。图书分类编目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图书馆与外包商双方如何改善这一局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外包商如何吸引专业人员充实到编目队伍中,减少人员的流动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张明东.跨国即可上架服务分析——从美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经验得到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1,(3)

[2]曹秋霞.国外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1)

[3]李园贞,冯彩芬,郑建瑜. 大学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实践和思考——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

[4]王江. 图书馆编目外包中书目数据质量的控制[J].图书馆论坛,2009,(3)

[5]张力,孙佾琳.对我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现状的质疑与反思[J].图书馆建设, 2008, (7)

[6]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7]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Education Human Resource Tilization a Statement of Policy[EB/OL].[2011-11-25]. http://www.ala.org/ala/aboutala/offices/hrdr/educprofdev/lepu.pdf

猜你喜欢

书商编目外包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书商的广告
企业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探讨
总统与书商
中国外包市场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