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平台

2012-01-28任光圆贾让成周菊芝郭春燕祁义霞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宁波共同体校企

任光圆,贾让成,周菊芝,郭春燕,祁义霞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教育教学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平台

任光圆,贾让成,周菊芝,郭春燕,祁义霞@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校企一体化是现阶段高职教育突出重围,谋求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阐述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的必要性,结合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建立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平台,以及互利共赢的校企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平台;校企合作共同体

Abstract: At present,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is one of Strategic choic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win and seek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innova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Combining with our practical experience, we try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long lasting operating mechanism.

Keywords: innova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munity

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终身教育、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然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两张皮”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企业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不够,达不到“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表面化,没有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双赢”的长效运行机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体这个有效载体,探索和实践了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平台。

1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依靠的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体制”。体制创新,是高职教育打破“两张皮”的障碍,突出重围的必然选择。通过地方共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体制不断创新,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新的办学体制,使办学活力不断增强。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依托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校企一体化培养卫生服务人才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机制,探索和构建“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从机制上将学校办学实践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为一体,校企双方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

2 建立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平台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校企一体化办学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有利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实现,加速理论与实践、学与做的转换,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享,加快新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直接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是校企一体化的根本目的[1]。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联盟、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共同发展。

2.1 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联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中心枢纽作用,主动牵头组建“资源集成和利益共享”的职业教育联合体——健康服务类人才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联盟。架设中职与高职之间的立交桥,探索技能型人才贯通的培养模式和融通的管理机制,打通中高职资源共享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校发起、组建健康服务类人才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联盟,来自海宁市卫生学校、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绍兴护士学校、桐乡市卫生学校、永康市卫生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自愿参加,并签订合作协议。健康服务类人才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联盟是本着自愿参加、共同发展、合作育人的原则结成的职业教育组织。通过这一平台,探索与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健康服务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可操作性方案和合作招生机制,实现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贯通,丰富健康服务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2 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

校企合作共同体就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推广、员工培训等校企活动空间进行组合,校企共同建立一种相互依存、互助互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共同体。校企合作共同体的特点是:共同愿景、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2]。学校和企业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共同构建领导管理机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学研一体,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的紧密型校企一体化模式。

学校根据卫生技术和健康服务类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积极推进多种类型的校企合作联合体项目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学校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卫生医疗机构、相关龙头企业等为主要合作对象,根据合作项目落户地点,建设教学化校外基地和职场化校内基地2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共同体。根据合作的目的、资源占用度和投入的资金等因素,建设紧密合作型和实践教学型2个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同体。

2.2.1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探索实践“校中厂、厂中校”教学模式。与宁波地区投资规模最大,完全按国际化标准建设的现代化专业口腔医疗机构-宁波雅博口腔医院共建口腔治疗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宁波新致美齿科有限公司共建口腔工艺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建设双方投资建设的资产设备产权归属各自,基地由双方共同使用。与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科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职场化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内建立新致美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义齿工艺切削中心制作部,该基地由学校提供100平方实训场地和基本实训设备约20万元,深圳新致美齿研有限公司投入价值80万元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基地除完成日常生产任务以外,还用于口腔工艺技术生产性实践教学,对口腔工艺技术方向的学生开展CAD/CAM培训项目,并开展对宁波市该行业其他企业的员工培训,双方技术骨干共同合作研发新技术。

2.2.2 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学实体 学校整合各专业力量,探索与地方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健康服务产业实体的开发建设;积极探索与社区或社区医院的合作,积极探索并尝试构建社区健康学院。

学校与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合作成立“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与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中心”。 医院投入资金500万,学院投入资金80万,配置医疗与教学设备,建立了800余平米的高标准的康复治疗中心。学校康复专业副主任担任康复治疗中心主任, 1名教师担任治疗师长,1名教师担任康复医师,主导康复治疗中心工作;医院的临床医生(康复医生)、治疗师参与康复医学中心的各项医疗和学校教学工作,技术骨干作为学院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康复医学中心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康复医学中心临床业务范围扩大,效益明高提高。

学校与宁波美苑医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宁波美苑医美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美容保健研究院”,双方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业务开展、合作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展开合作,进行美容保健技术拓展和标准的制定,化妆品、保健品的研究和开发,各种美容仪器的临床应用研究,美容人才培养等。

2.2.3 开设多种形式的共建班 继“瑞雪班”、“克缇班”、“兰家班”、美苑“我行班”、美苑“我秀班”、“芳庭美之班”订单培养以后,学校继续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合作内容等方面突破原有模式。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宁波首家中美合资医院—慈林医院,签订紧密型的合作协议,在2011级新生班级中,首次开设了“李惠利护理班”和“慈林国际护理班”;宁波美苑医美科技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10万元奖(助)学金,并成立“美苑医美管理班”,双方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校侧重负责前期专业基础培养,医院(企业)侧重负责工学交替、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等工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3.1 根据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探索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获得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样,良好的利益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作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校自身的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要关注学校自身发展和其他利益主体和谐共存的问题,关注在与利益相关者合作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3]。学校即将出台《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根据产业群、专业群特点及不同类型人才培养途径的差异探索构建利益共同体,充分考虑相关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努力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标。

3.2 积极探索以理事会为主的建设和管理形式

学校《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校企合作共同体要以董事会或理事会为主要管理形式。成立有多家企业、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参与的、通过协议进行合作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根据各种合作联合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职责和收益的分配原则。学校与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宁波美苑美容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新致美齿科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按理事会模式运作。

3.3 管理体制创新是保障

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希2010年9月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题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讲话中指出,学校要深化内部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岗位聘任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科学的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设置岗位津贴制度,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投身教学积极性。学校通过制定《教师专业实践管理办法》、《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来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同时促进企业和兼职教师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

校企一体化,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特色,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利益共享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同体也是一种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模式,它将成为推动和引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将自身的行动与政府的改革战略相结合,在攻难克坚的社会实践中积极寻求发展,同时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

[1]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

[2]叶鉴铭.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学术交流,2010,(3):198-201.

[3]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 .中国高等教育,2011,(3):61-63.

Innovat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in education

REN Guangyuan, JIA Rangcheng, ZHOU Juzhi, GUO Chuanyan, QI Yixia

(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Zhejiang 315104,China)

G647

A

1672-0024(2012)02-0001-03

任光圆(1961-),男,浙江上虞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医学教育

@

祁义霞 qiyx1@163.com

猜你喜欢

宁波共同体校企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一图读懂宁波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