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专业医用化学整合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12-01-28方苗利马建军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医用药学化学

方苗利,马建军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53)

·教学研究·

药学专业医用化学整合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方苗利,马建军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53)

文章阐述了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重新设计大纲,改革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式,规范学生的实验要求,对实验考评制度进行改革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mode of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for vocational pharmacy students. In this case, we should design new syllabus, alter course content, upgrade teaching mode, improve the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and reform evaluation system. These measures can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studying medical chemistry and develop their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student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in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subsequent courses.

Keywords: pharmacy;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ation

我校药学专业医用化学是一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整合课程课程,也是该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医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对药学专业操作技能的形成影响极大。近年来我校对药学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医用化学课程的总时数明显下降,实验课时也相应下降,由原来的54学时减少到28学时。与此同时,浙江省高考制度改革后,化学已不是必考模块,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实验动手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上述两个因素使我校的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从教学整体设计、实施到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药学专业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

药学专业的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依据理论教学进度开设,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并且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这2门课程内容,无论是理论和实验只是表面上整合在一起,实质上还是2门课分别教授与实验,即一位教师先上无机化学部分,结束后,另一位教师接着上有机化学部分,实验部分也还是穿插在相关理论教学中。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基础性实验为主,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实验体系,综合性实验少,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反映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联系。

1.2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指导教师讲解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方法为目的,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实验要求不规范,考评制度不完善

教师仅凭每位学生若干次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最终实验成绩,并没有将学生平时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操作考核等方面结合起来,缺少过程性评价。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只重视实验报告的成绩,忽略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2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深化改革的措施与效果

2.1 重新设计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化学的新进展,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为原则,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医用化学与药学、理论与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精选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尽量保留基本操作实验模块,将化学实验内容重组为如下3个模块:(1)一般的基础实验模块。包括洗涤、干燥、加热、结晶、萃取、过滤、加样、蒸馏、蒸发、回流以及量筒、天平等一般仪器操作;滴定、转移以及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刻度吸量管等容量仪器的使用;酸度计、旋光仪、折光仪等分析仪器的使用等;(2)综合实验模块。即选取以紧密结合实际应用的实验作为综合性实验。例如茶叶提取咖啡碱的实验等;(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化学理论与实验技术,自选实验题目,自选实验方法等[1]。3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实验模块都有各自的主题,目标明确,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后会感觉到自己在实验技能上有较大的提高,很有成就感。

2.2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在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中,基本上是以指导教师为主体,一般指导教师课前先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一一写在黑板上,上课时再逐项一一讲解,并将要用到的仪器边讲解边做示教。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对于教师刚刚演示过的操作基本没有印象,只是按部就班、非常被动地做实验,故实验过程中往往错误较多,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1 实验教学小班化 以前大班教学过程中,因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顾此失彼,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教师的指导,导致个别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本不想动手做实验,甚至只顾玩弄手机或高谈阔论,看见教师过去就装模作样应付一下,教师一转身立马又老方一帖,实验课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由于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教育,所以只有加强平时考核,检查和反馈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教育目标,才能帮助教师及时准确了解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近2年来,为了从跟本上改革以前大班实验教学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分小班化进行教学(即将过去60人左右的大班对半分成约30人左右的小班)。实验课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了一半,指导教师能够较全面地观察到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操作时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得到纠正,甚至还可以手把手地指导每一位学生,不仅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2.2 督促学生切实做好实验预习工作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预习,使学生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学生有思考的机会与空间。实验预习的重点放在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操作要点的掌握、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上,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听讲,针对性较强,实验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前的讲解中,将相关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分解成若干个问题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比分析药学2009级和2010级学生不同预习方法的效果,其中2009级学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上课前没有提问只做讲解;2010级学生在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来讲解,结果表明,通过提问方式的可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3 重视对学生基础操作技能的培养,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能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操作技能的培养,为后续开展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做好充分准备。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重点突出,注重细节,仪器操作示范准确,重视仪器的基本操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始终做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有时甚至还进行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独立操作,教师则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点和解释,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以此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扩展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每次实验结束前指导教师都要求学生当场将记录的实验数据交给教师,教师一一加以批改,并指出实验数据记录不规范之处和是否合理等,让学生及时分析实验结果误差过大的原因。教师在小结时还要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在今后的实验中得到改正,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实验结束后,总结此次实验的收获,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并要求在下次实验中加以改进。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明确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更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2.2.4 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打破过去传统的实验讲解教学模式,考虑到实验条件、时间、和污染严重等问题,运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通过展示各仪器操作的录像,将仪器基本操作规范准确、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实验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和互动性,以充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穿插指导教师的具体讲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般实验时要用到的各种仪器也通过多媒体展示其操作方法,并与教师的演示充分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实验的趣味性和实验教学的效率[2]。

2.2.5 开放相关实验室与仪器室 与各班课代表密切联系,协调好各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利用中午或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训。实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有常用仪器基本操作的操练,也有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需经过指导教师的审查后才可以进实验室实训,实验室与仪器室的开放,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3]。

2.3 改革实验考核,提升实验水平

科学的评价考核能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改革了以往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方式单一,不能科学全面反映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在“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注重实验的过程评价。由于各模块的实验操作要求上有所差别,所以在教学进行到一个模块阶段时,安排一次考查实验,检查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并进行阶段性小结。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把各时段、各种形式(学生的预习、课堂提问、平时实验时的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每次的实验考核等)的考核结果加权汇总作为最终的评分,积极探索形成性、过程性考核和课程结束时的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新模式。

2.4 实验教学与考证相结合

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刚上专业课不久,将报考浙江省药检局举办的“药学检验工”职业证书考试。我们分析了考证内容与医用化学整合课程实验教学的相关性,发现“药学检验工”操作考试的三分之二内容包含了医用化学实验的操作。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两者加以关联,让学生重视每一次实验,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对我校近2年开展实践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医用化学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手操作观念,有利于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并在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中建立起较好的衔接,药学专业报考“药学检验工”的学生合格率达96%以上。绝大部分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扎实的医用化学实验技能对自己在专业课中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张威.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9,(3):108 -109.

[2] 周立亚,龚福忠,秦伟等基础化学实验可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48-150.

[3]林家齐,李玲.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与管理,2009,11(6):124-127.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for pharmacy

FANG Miaoli , MA Jianjun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China)

G642.423

B

1672-0024(2012)02-0015-03

方苗利(1968-),女,浙江诸暨人,本科,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医用药学化学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奇妙的化学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