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针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体会
2012-01-28康果
康 果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率为15%左右[1],股骨头无菌坏死率为20%~30%[2-3]。因此,临床骨科医师一直不断探求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有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8年5月采用早期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46例股骨颈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36~72岁,平均52岁。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12例,经股骨颈型2例,基底型11例;按Garden分型,Ⅰ型14例,Ⅱ型21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均为闭合型骨折,手术时间伤后6~72h。
2 方法
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在徒手或牵引架采用whitman法复位,牵引患肢,同时在大腿根部加反牵引力,待肢体原长度恢复后,行内旋外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维持好复位位置。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15°,常规消毒铺巾。导针从股骨大粗隆下皮外穿至大粗隆下,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从股骨大粗隆下依次钻入导针3枚至股骨头关节面下0.5cm处,钻入导针过程中注意保持颈干角和前倾角,3枚导针呈“品”字型。C型臂X线机透视导针位置满意后,在3枚导针处皮肤分别切开1cm切口或连接切口,分离至粗隆下骨皮质,测导针长度。常规钻孔和丝攻,沿着导针置入3枚空心针,空心钉尖端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0.5cm,螺纹要超过骨折线,钉尾尽量贴近骨皮质。拔除导针再次透视空心钉位置满意后,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正侧位X线片检查。
术后即行患肢皮牵引,第二天即行股四头肌及下肢其他肌收缩功能锻炼,2周可坐起,1个月后行双下肢各关节功能锻炼并扶双拐患肢不负重行走,3个月后扶双拐患肢部分负重行走,6个月后,根据X线表现若骨折已愈合,则去拐完全负重行走。
3 结果
本组46例,随访期限12~40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无一例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内固定松动、断裂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其中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8例,良15例,差3例,优良率93.5%。术后带皮套牵引3周,3周后去除牵引,在床上主动或被动髋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后下地不负重行走。
4 讨论
由于股骨颈解剖学的特殊性,供血动脉容易损伤,且无侧支循环代偿,骨折后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笔者认为股骨颈骨折后早期复位和稳定内固定能尽快恢复解剖序列,解除残存股骨头血管的痉挛,恢复血液供应,减少股骨头缺血时间;同时能减少骨折端的反复移动对残留的股骨头血供再次形成破坏,对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起到重要作用。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除了与骨折断端的血液供应有关,还与固定强度和固定方式有密切关系。3枚空心螺钉的“品”字型分布与骨折处压应力、拉应力及股骨颈骨小梁排列一致,符合力学原理,构成了整体的框架结构。空心钉体积小,占位少,对股骨颈骨折再损伤小,而连接控制面积大,整体性好,是股骨颈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其优点在于骨折端有效的加压作用,有较高的抗弯曲力、抗剪力和抗扭转力作用。骨内压增高是导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空心钉还能成为骨内压释放的通道,对股骨头内部具有引流减压作用,使骨折后股骨头内压力明显降低,有利于血运重建,从而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牵引能减小髋臼对股骨头的压力,对股骨头的磨损减少,更有利于血循环的建立,有利于股骨头的愈合,减少坏死。笔者认为只要掌握复位技巧,熟悉股骨颈的解剖特点,掌握进钉位置及方向,空心钉内固定是安全、可靠的。早期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好、损伤小,方法易于掌握,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1] 陈维毅.3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09,9(7):414.
[2]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58.
[3] 王可良,赵成礼,杨少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7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