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休闲体育”概念的理性思考

2012-01-28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休闲体育手段心态

秦 毅

(深圳大学体育部,广东深圳518060)

0 前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今的生活方式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别。人们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在不断地减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正在逐渐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相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手头的“闲钱”也越来越多。但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迁,在提高人们工作效率和生命效率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很多烦恼。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身心长时间的处于紧张和疲惫的状态下,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失眠、烦躁、焦虑这些症状在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中屡见不鲜。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得人们从过去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人们的体力支出越来越少,身体的机能也日益降低。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脂肪肝等等疾病日益在社会中开始流行,而肥胖、焦虑、神经衰弱等疾病更是占据主流。在这样的双层背景下,使得人们有可能甚至是较主动地在休闲时间内,寻找能调节心理压力、治疗调理疾病的方式。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健康、文明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它的调节心理压力,调理各种文明病的功能也为大家所接受,休闲体育由此应运而生。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着手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1]。”但目前,国内对究竟应该是“休闲体育”还是“体育休闲”仍然没有达成共识,而对休闲体育或者体育休闲的概念至今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概念,也就造成了对其价值、功能、内容等基础理论问题还莫衷一是,不能说清。这种情况很不利于此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休闲和“休闲体育”概念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休闲体育”这种提法的不合理性,在支持“体育休闲”这种提法的同时,提出相对客观的体育休闲概念。体育休闲概念的探讨和思考是体育休闲理论研究的基础,是体育休闲其他领域研究的关键,对体育休闲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休闲概念的界定

西方对休闲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尽管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休闲的认识和关注从没有间断过,但真正将休闲置于学术层面加以研究则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不管是古典休闲学说、客观休闲学说,还是主观休闲学说,对休闲的定义,都仅仅是从某个方面对休闲的认识,并不能完整地定义休闲的概念。通过对有关休闲的概念归类和分析,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研究定义休闲的概念的时候都会涉及时间、活动和心态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国内外对休闲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四种学说:

1.1 时间说

时间说认为休闲是最后剩余之事。R I CHA R D K R AU S认为“休闲是参与必要的生活实践后的空闲时间……休闲的概念从24h减去工作、睡觉和其它必需时间的算术结果(剩余时间),改变成:人们高兴时参与活动的时间的休闲总体观念[2]。”将休闲作为时间概念进行研究是过去研究的一个主流。另外,在这个层面上,休闲也被理解为自由的、没有强迫性的时间。拉塞尔在1996年提出“……休闲被普遍认为是没有责任、义务的时间,一切由自己自行安排[3]。”这种学说强调时间在休闲中的重要作用。

1.2 活动说

活动说认为休闲是一种活动。这样定义休闲,根据G o d b e y的观点认为是广义的定义休闲活动,其中包括休养生息、自我娱乐、学习其感兴趣的技能,或者是卸下其专业、家庭和社会责任之后所参与的社区服务工作。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的教授S.E.I s o 2A h o l a认为,“具有高度的自由选择和很强的内在动机的活动,才是休闲活动[4]。”而P e p p e r z在1976年也提出,休闲是自愿性而非强迫性,其所追求的并非为了维持生计,而是在于获得真正的娱乐。这些观点都强调休闲是活动。

1.3 心态说

心态说主要强调休闲是一种心态,一种感受,一种体验。这种观点认为休闲的关键在于个人对于休闲的体验,如是否感受到自由、无拘无束、或者是在从事活动的时候是否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活动,而不是让活动控制个人。心理学家纽林格认为:“休闲感,有且只有一个判据,那便是心之自由感(p e r c e i v e d f r e e d o m)。只要一种行为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不受压抑的,那它就是休闲[5]。”凯利认为:“休闲不是通过它的形式或即时的场所而被识别,从体验的角度来说,休闲是一种处于人们意识之中的精神状态[6]。”这种观点目前在休闲理论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4 综合说

这种学说综合了以上三个理论的精华而形成。曾任美国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的杰瑞·戈比从时间的角度、心态的角度、行为的角度来定义休闲:“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5]。”卡拉·亨德森等认为,“最好的定义是把它视作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活动为背景而产生的一种体验[7]。”

通过对诸学者对休闲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休闲,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认识,休闲确实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但不管各位学者如何定义休闲的概念,基本上都将其定义在时间、活动、心态三个方面的范围之内,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将休闲理解为做最后剩余之事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在自由时间内所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令人舒畅,令人愉快之事,不是愉快之事,人们很难体会到舒畅的感觉,很难使人们达到身心愉悦的放松状态。将休闲理解为一种活动,也不全面。因为活动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活动区别,如果人们从事不健康的活动,比如说赌博、吸毒等活动,即使他能够从中得到舒畅、愉快的感觉,但我们也不可能说这些活动就是休闲。认为休闲是一种心态,一种体验,也不完全正确,如果人们是在工作时间内,突然有了种快乐的体验,舒畅的感觉,但我们也不能说这就是休闲,因为,这不是在自由的时间内所产生的体验,休闲所产生的舒畅之感持续时间应该相对较长,如果是瞬间产生的这种感觉,那绝对不能说是休闲。总体来说,综合说相比上面其他三个观点,更能够较为全面地概括休闲的概念,也就是说,对于休闲概念的界定,离开了这三方面哪一条都不行,只有综合这三种观点,才能够定义出比较全面的休闲概念。

笔者对“时间、活动和心态”三方面的理解是:时间表示的是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里的时间当然不包括个人的工作时间和一些必要的生理时间,这里的时间应该是一段时间,不能是间或的时间或者很短的时间,因为瞬间产生愉快的感觉或体验,并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舒畅的感觉,使人达到身心放松的境界,我们认为瞬间的体验或心态并不是一种休闲,休闲应该是一段时间内的体验或心态。活动是达到某种心态的手段,活动可以包括心理活动、身体活动等形式,这种活动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活动。那种低级庸俗的活动,即使能使人产生愉快的、舒畅的体验,也不是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活动。心态是休闲的最终目的,这里所说的心态当然是指一种能使人得到满足,从而使人能够产生愉悦的、舒畅的一种积极的健康心态。尽管心态是目的,是休闲主体的个人体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是我们决不能就把休闲等同于一种心态,将其视为是主观的。其实,说到底,什么样的心态都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好的心态是一种生活方式,坏的心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就是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态属于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从属于生活方式。而且,心态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在定义概念的时候,一般并不将这种比较主观的概念作为属概念。由于心态从属于生活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将生活方式作为休闲的属概念是较为科学和客观的,这样可以避免使人们认为休闲就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主观的东西。作者在各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说的研究思路,并结合自己对休闲的认识,对其做出如下定义:在自由时间内,以一种或多种健康的活动为手段,以达到身心放松、心情舒畅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2 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

随着人们对休闲需要日益增加,人们开始考虑究竟用什么方式能够更好地达到休闲的目的,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休闲体育也就在这种状况下产生了。但目前,由于休闲和体育的概念的界定都还存在分歧,因此,休闲体育这个复合名词的概念就不可避免的在理论界存在着理解上的争论,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均能够接受的概念。目前,体育理论界对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但总体来说,都是从心理体验和身体活动或体育活动来认识休闲体育,定义休闲体育概念。

2.1 强调休闲体育是一种心理体验

法国学者罗歇·苏认为:“休闲体育是身体活动的较高阶段。它需要更强的、更持久的身体努力,但是不能将它完全与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活动混淆,它相当于介于通过散步的简单放松和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之间的中间阶段,它具有一些区别于严格意义上的体育的特性:它既不是以通过比赛追求成绩,也不要求有规律的强烈训练,而是通过非正式的、自发的体育活动,追求身体放松和舒服[8]。”目前,我国有部分学者将休闲视为一种心理体验,但这种定义方式在我国并不是主流。我国学者于可红和梁若雯认为:“休闲体育是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9]。”

2.2 强调休闲体育是一定时间内的身体活动或体育活动

目前,在我国,将休闲体育作为一定时间内的身体活动的类似定义是休闲体育概念的主流。任海教授认为:“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里进行的,以寻求身心放松、获得愉快情感体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以体育手段为主要内容的健身活动[10]。”刘一民指出,“所谓余暇体育(l e i su r e s p o r t s,应为休闲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是指人们利用余暇(休闲)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11]。”周莹、申萍把休闲体育定义为:闲暇体育(l e i s u r e s p o r t s,为休闲体育)是在一种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在闲暇时间内,为达到健身、消遣、宣泄等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它具有自由性、个人性、情感性和群众性的特点[12]。周兵等人认为,“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休闲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的具有一定文化品味的体育活动[13]。”石振国认为:“人们在休闲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

2.3 对当前休闲体育概念的理性分析

据上所知,学者们对休闲体育的概念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目前,学者们普遍赞同在定义休闲体育时,应该采用休闲概念中的综合学说,也就是在休闲体育的概念中应该包含休闲的三个重要方面,“时间,活动和心态”。但在定义的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对于第一种观点,强调休闲体育是一种心理体验。目前,国内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于可红教授。于教授的观点是:“休闲体育是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9]。”笔者认为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但在实际定义概念时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不能够突出体育的特点。身体活动并不一定就是体育活动,因为舞蹈本身也是一种身体活动的形式,这个概念同样可以用于休闲舞蹈的概念,这样定义并不能严格的将休闲舞蹈和休闲体育区分。而且,身体活动本身就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身体活动,那种以伤害自己身体为代价产生的最佳心理体验就不能算是休闲,当然也不能算是休闲体育。第二,最佳心理体验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概念。什么是最佳心理体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清楚,这样定义会使概念更加模糊,难以理解。而且对于定义休闲体育来说,并不是只有达到了最佳体验才叫休闲体育,相应的,没有产生最佳的心理体验,也不能说就不叫休闲体育。因此,将多数人不了解的最佳心理体验作为休闲体育的衡量标准,并不科学。

对于第二种观点,将休闲体育理解成是一定时间内的身体活动或体育活动,则有较大的问题,存在着对概念属性理解偏差的问题。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学科对本学科的补充,体育学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对体育学科发展的支持,因此,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都与体育相结合,而体育管理,体育经济,休闲体育等这些复合型的名词在体育领域内也应运而生。像这些直接由两个名词组合而成的新的名词,尽管两个独立的词对新词都很重要,但总会有一个词是中心词,并代表着这个新词意思的主导方向。对于体育管理和体育经济这样的词,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体育在这里应该指一个范围,也就是说,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在体育领域内的应用,体育只是在这些词中起到一个限定作用,这两个复合型词汇的中心词很明显分别是管理和经济,而并不是体育。因此,在定义体育管理和体育经济的时候,管理和经济在各自的词里面相比体育来说,处于支配的地位,代表着主导的方向。当然,体育并不是在所有的复合名词中占次要的地位。根据汉语的基本语法,对于一个复合名字,如果前面一个名词表示范围和类别时,那么这个名词就主要是起到了修饰后一个名词的作用,在其中处于从属地位。诸如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农村体育在这类复合名词中,社会、学校和农村仅仅一个限定词,表示的是范围,来限定体育的范围。因此,定义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农村体育的概念时,毫无疑问,体育在这些词的定义中都占有主导的地位和支配地位。另一方面,体育本身是一门以应用和实践为主的学科,本身的基础理论相比其他诸如管理和经济这些人文学科来说还很薄弱,因此,当体育与类似于管理和经济这种基础理论都比较强的人文学科相联系组成复合名词的时候,体育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定义概念的时候基本处于从属的地位。而体育与表示人群、范围等词连用的时候,因为这些人群和范围的词相比体育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性,因此,体育在与这类词组成复合名词是更多地处于强势得地位,定义概念的时候,体育当然是处于主导地位。笔者在这里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在对这种复合型名词下定义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哪个词在其中占支配地位,是这种复合型名词的核心。只有分清楚哪个词是这类词的核心,占支配地位。我们在定义概念时,就以那个词作为核心词来定义,才有可能正确地给这类词定义概念。

休闲体育是由休闲和体育两个词组成的复合名词,因此,在定义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他们在这个词中体育和休闲哪个占主导地位,才能更为准确地给休闲体育定义概念。第二种观点将休闲体育定义为一定时间内的体育活动,将体育作为休闲体育的中心词,很明显的是将休闲体育置于体育活动的下位概念。这样定义就是把不属于一类的东西硬归为一类,因此,在定义概念的时候势必会出现问题。这样定义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难以解决。首先,概念前后矛盾,不符合一般逻辑。目的决定手段,手段为目的的实现而服务。将休闲体育视为体育活动的一部分,势必是认为体育在休闲体育中占主导地位,体育是目的,休闲是手段。但事实是,在这些概念中,研究休闲体育学者也都将休闲视为目的,体育作为手段。既然承认休闲是目的,体育是手段,那也就承认了体育在其中的附属地位,休闲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实际给休闲体育定义时,又将休闲体育作为体育活动的一部分,视为目的,这就造成了概念自身的矛盾。其次,增强体质并不是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将休闲体育视为体育活动的一部分,也就强调了休闲体育应具有体育最重要的本质属性和目的属性——增强体质,而其他的诸如放松情绪、缓解压力等都是在增强体质的过程中实现的。但事实是,增强体质在休闲体育中所占的成分很少,很多人进行休闲体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缓解压力、放松情绪,更注重“休”,我国的大部分学者在其概念中也都没有明确提及增强体质是休闲体育的目的。就是将休闲体育视为体育活动的学者本身也很少有人明确提出增强体质是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休闲体育并不能突出地反映体育的本质属性,因此,将休闲体育视为体育活动,并不符合休闲体育的实际。另一种情况,将休闲体育定义为一定时间内的身体活动或健身活动,并不能够突出休闲体育的特征,因为舞蹈也是一种身体活动或健身活动,那按照这种方法给休闲体育定义概念,会使休闲体育和休闲舞蹈难以区分,休闲体育和休闲舞蹈可以使用同一个定义,这样定义会使休闲体育的概念模糊不清。而且这种定义方法也存在着和上面类似的概念前后矛盾,不符合逻辑的问题。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也引申出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即究竟应该是“休闲体育”还是“体育休闲”。通过对国内期刊的查阅,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学者都赞同使用休闲体育的提法,但也有少数学者支持体育休闲的提法,比如胡小明教授在其编写的《休闲体育与娱乐理论》一书中就是采用了休闲体育来界定其概念。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也基本认同胡小明教授的观点,即认为体育休闲的提法更为合理。对于这类复合名词,一般来说,后一个词是这类词的中心词,前一个词主要起修饰作用和限定,也就是说后面一个名词是表示这类复合名词的目的和中心,前面一个名词主要起到限定的作用,是手段或范围。比如“体育管理”、“体育经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都是以后一个名词为中心词的。而“休闲体育”无疑是突出了体育的中心地位,休闲在其中处于支配地位,体育是目的,休闲是手段,但是根据笔者前面的分析来看,休闲显然不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手段,它是目的。“休闲体育”的这种提法不符合基本的汉语语法,并且它倒置了目的和手段,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体育休闲”这种提法可以突出以休闲为目的,以体育为手段的特征,这种提法相比前一种提法更加合理。通过对当前休闲体育概念的分析,得出了本文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体育休闲”的提法要比“休闲体育”的提法更为科学,因此,本文的第三部分将采用“体育休闲”的提法,对体育休闲的概念进行解析。

3 本文对体育休闲概念的解析

通过对休闲概念的分析和对当前休闲体育概念的理性解析,我们认为定义体育休闲概念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3.1 应该将体育休闲中的休闲作为中心词,将休闲视为目的,体育作为手段来定义体育休闲的概念

我们将休闲视为目的,将体育视为手段,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休闲和体育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可以达到身心放松、自我愉悦的目的,但体育的本质目的是增强体质,这是休闲所不具备的。我们在定义这个复合词的时候,如果以体育为目的定义体育休闲,会使体育休闲的概念涵盖范围过大,不符合体育休闲的本来含义。其次,体育相比休闲更适合作为一种手段。休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手段性相对较弱,而体育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词,体育既可以视为手段也可以作为目的,既可以表示一定的范围,处于从属地位,也可以处于主导地位。当两个词组合成一个词,必然要有一个词是其中的中心词,占主导地位,体育的包容性和休闲的强目的性使得体育难以在这个词中作为目的,否则势必造成概念的冲突。而且能够达到休闲目的的手段有多种,不仅仅只有体育才能达到休闲的目的,旅游、跳舞、打牌等都可以达到休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休闲中的体育更应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最后,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将体育作为目的,把休闲看作手段来定义休闲体育概念存在着不可解决的逻辑问题。因此,在这两个词连用的时候,我们只能将体育视为手段,将休闲视为目的,才有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存在,继而比较好地定义体育休闲的概念。

体育休闲的概念应该是在休闲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定义。国内的很多学者在说到体育休闲的时候,都用“有钱、有闲、有心情”来总结,其实我们仔细分析这七个字,就会发现有闲也就是有时间,有心情也对应的是一种心态,而有钱则是人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的必要开支。这七个字中的有闲和有心情都是休闲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休闲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休闲应该属于休闲的一个种类。休闲的另一个方面——活动,则是属于技术问题,手段问题。而体育休闲中的体育就是这种技术,这种手段。以休闲的概念作为基础,突出体育的特征,才是定义体育休闲的正确方法。

3.2 体育休闲由“休闲”和“体育”这两个具有实在意义且各有特点的词组成的复合名词,在定义其概念的时候,“体育”必须出现在定义中

在前面关于休闲的论述中,我们将休闲定义为,在自由时间内,以一种或多种健康的活动为手段,以达到身心放松、心情舒畅为目的的生活方式。体育就是一种健康的活动手段,体育作为休闲的一种手段,是其与舞蹈休闲和其他休闲方式的显著区别,因此,在定义体育休闲概念的时候,“体育”这个词必须要出现在体育休闲的概念中,否则将会难以体现体育休闲中的以体育为手段的特性,会造成体育休闲概念的模糊,难以成为有明显区分性和特性的概念,也就是说难以与舞蹈休闲等概念进行区分。有人会说,被定义概念中的词汇被包含在所下的定义概念中,造成了词义重复的现象,这违反了逻辑学的原则。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对于“休闲”和“体育”这类不属于复合词的词来说,定义的时候当然不能将休闲和体育包含在所下的定义中,逻辑学的这条原则也主要是对这种单一意思的词而言的。但对于“体育休闲”这种复合型的词,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因为它本身就可能会产生多种的理解,这在上面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学者们对体育休闲的理解有多么的丰富。事物时刻都在发展,法则不一定就是一成不变的永久真理,如果将这条原则视为一成不变的法则,那么类似于这类的概念将无法定义,因为无论怎么定义也不可能使它在遵守这条法则的前提下,将这类概念定义成为具有突出特色的概念,具有能够区分其他事物的概念,能够反映两个复合名词特点的概念。纵观体育管理、体育经济和体育统计等等类似的概念,似乎还没有哪位学者能够在定义概念的时候紧遵这条法则,几乎在这些定义里面都会突出“体育”这两个字,不是这些学者没有考虑到这条法则,而是在定义这种复合型概念的时候,不可能不突出“体育”二字,否则谁知道你说的是体育管理还是教育管理,是体育经济还是教育经济。“体育”在这类复合型概念中是手段,是范围,如果不涉及这两个字,将会造成概念上更大的模糊。既然事实如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墨守成规。

3.3 将体育休闲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休闲的属概念是生活方式,而体育休闲是以休闲为目的,属于休闲的一种,因此,体育休闲也必然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将身心放松、心情舒畅作为目的是因为它们都是一种心态和体验,属于心理上的感受,且并不抽象,各个主体都能够感受和体验到。一般来说,当主体出现这种感受和体验的时候,他应该就处于一种休闲状态下。以体育为手段,是指主体运用体育中的某些项目、某些方法作为休闲的活动手段。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试将体育休闲的概念定义如下:在自由时间内,以体育运动项目和方法作为活动手段,以达到身心放松、心情舒畅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4 结 语

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和对生活对生命观念的不断更新,休闲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休闲方式,也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和采用。只有把休闲视为目的,将体育视为手段,才能正确理解和定义体育休闲的概念。正确地认识休闲和体育之间的关系,对于体育休闲能否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体育休闲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15-16.

[2]R I CHA R D K R AU S.R e c r e a t i o n &L e i s u r e i n M o d e r n S o c i e t y[M].1997:37-46.

[3]CHR I S T O P HE R R E D G I N T ON,e t a l.L e i s u r e a n d L i f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M].1998:32-41.

[4]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新华文摘,2001(8),170-173.

[5]杰弗瑞,戈比[美].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14.

[6]CHR I S T O P HE R R E D G I N T ON,e t a l.L e i s u r e a n d L i f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M].1998:32-41.

[7]卡拉·亨德森,黛博拉·拜尔列席基,苏珊·萧,等.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3-29.

[8]罗歇·苏.休闲[M].姜依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1-23.

[10]任海,王庆伟,韩晓东.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4.

[11]刘一民.余暇体育——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1):57-62.

[12]周莹,申萍.中、日、韩居民闲暇体育活动倾向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1):43-45.

[13]周兵,赵全,郑旗,等.休闲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猜你喜欢

休闲体育手段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咸宁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