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2012-01-28翁勤雄朱国清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嘉兴市嘉兴管理

□翁勤雄,朱国清

(中共嘉兴市委政法委员会,浙江 嘉兴 31400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翁勤雄,朱国清

(中共嘉兴市委政法委员会,浙江 嘉兴 314001)

嘉兴撤地建市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表现在一是快速发展,二是均衡发展。实践中,嘉兴市注重管治兼顾,着力转变治理模式;注重机制创新,着力化解社会矛盾;注重新老融合,着力优化新居民服务管理;注重城乡统筹,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中,要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与社会管理的关系,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偏向;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偏向;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避免“见物不见人”的偏向;正确处理党政主导与多元治理的关系,避免“大包大揽”的偏向;正确处理重点与全局的关系,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向;正确处理基层基础与上层设计的关系,避免“下改上不改”的偏向;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向;正确处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避免“重管理轻服务”的偏向。

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嘉兴市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当前,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也是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和经济社会改革的一个新重点。

一、嘉兴市在社会管理重点领域的探索与成就

嘉兴撤地建市3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快速发展:1983年嘉兴的GDP是23.3亿元,2010年嘉兴的GDP达到了2296亿元;1983年嘉兴的财政收入是3.9亿元,2010年嘉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334.3亿元。二是均衡发展:嘉兴下辖5县(市)都是全国百强县,嘉兴三分之二的镇进入全国千强镇,嘉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365元,增速连续七年全省第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91∶1,是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级市。嘉兴经济的快速发展、均衡发展,为嘉兴的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市上下围绕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全省平安考核中,嘉兴市县两级已连续六年获得“平安市(平安县)”称号,实现了“六连冠”,并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嘉兴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列全省前列。

(一)注重管治兼顾,着力转变治理模式。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以来,嘉兴市深入推进“平安嘉兴”、“法治嘉兴”和“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强化社团、社区、社工建设,以党建带工建、妇建、团建,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发展妇联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创新建立群众信访代理制和“六六群众工作制”,建立完善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除强调政府的行政管理外,更强调社会民间主体的参与,积极发展和培育各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涵盖的行业领域更加广泛。截止2011年3月底,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组织1622家,同比增长5.3%。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积极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管理体制,形成分类管理的社会组织工作平台,形成发展社会组织的“嘉兴模式”。探索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以政府职能转移、政府购买、行业管理、业务委托等方式,积极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渠道。

(二)注重机制创新,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一是建立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全员维稳责任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推进警调、检调、诉调的对接机制;坚持三级联动,依托村级综治工作室把控源头,依托镇综治工作中心联合调解,依托县级“联合调解中心”统筹攻坚,切实提高调解的成功率。2010年全市调解民间纠纷22380起,调处成功22208起,化解率99.2%。二是推行第三方调解机制。近年来,医患、劳资、交通、环保、物业等具有较强行业性、专业性特点的新型矛盾纠纷不断出现并日益增多,且纠纷主体复杂、内容专业、冲突激烈、调处艰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2009年以来,嘉兴市把握依托原有人民调解网络力求高效、坚持专家坐堂力求科学、坚持政府买单力求公正的三个环节,积极探索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领域扶持和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工作平台,通过“第三方”相对中立的地位、规范的程序和专家的介入,强化调解结果的公信力,有效预防民转刑、个人极端行为等的发生。目前,嘉兴市已建立各类专业调解组织50多个,涉及医患、交通事故、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纠纷等多个领域。仅医患纠纷调委会成立以来,共受理医患纠纷431件,调解成功405件,涉及赔付金额1893.9万余元,医患纠纷数量和赔付金额同比均下降50%以上。三是培育社会化的调解工作力量。近年来,嘉兴市坚持重心下移、触角延伸,积极探索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坚持以符合实际、管用有效为原则,根据不同的风俗乡情、现实条件、工作基础,采用建立民情工作室、个人调解室,组建“老娘舅”、“和阿姨”、“大阿姐”队伍等多种形式,培育适合本地维稳工作需要的民间和谐员队伍。并通过挂牌命名、组织培训、评比表彰、以奖带补等形式,不断提高民间和谐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激发其自豪感和荣誉感,推动民间和谐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对基层社会治安和不稳定因素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实现了“矛盾排摸到户头,问题发现在苗头,小事解决在村头,大事控制在镇里头”,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三)注重新老融合,着力优化新居民服务管理。目前,嘉兴市有外来人口190多万。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子女教育等社会管理问题。为实现外来人员管理由传统的防范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使管理与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2007年9月,嘉兴市成立了全国首家地级市服务管理新居民的机构,开创了“专门机构协调型”服务管理新体制,建立了新居民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新居民服务管理网络。在社会保障方面,引导用人单位依法为新居民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2010年嘉兴全市新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万人。在教育方面,2010年嘉兴全市安排新居民子女8.5万人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达到66.9%左右。在医疗卫生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居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卡制度,设立新居民定点分娩医院,向新居民儿童提供免费免疫接种等。在社会治安方面,延伸以证管人、拓宽以房管人、深化以业管人,在新居民集居区开展综合治理,推进以新管新,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比例下降0.02%。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嘉兴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一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初步实现了新居民服务管理“八个有”的目标,即就业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就学有安排、居住有改善、社保有拓展、文化有氛围、维权有保障、整治有力度。并在2011年5月荣获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优秀奖”。

(四)注重城乡统筹,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是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把城乡居民不重不漏、应保尽保地纳入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二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嘉兴市于2004年启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到2010年初步达到了“五个基本”的目标,即“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城乡同类学校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相同,城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城乡居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基本均等”。全国城乡教育均衡度前10%的县(市、区)中,浙江省共有21个,而嘉兴占了6个。2009年,嘉兴市统计局民生问题调查显示,嘉兴民众“教育公平”满意率86.5%,“教育状况”满意率达97.1%。三是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目前,嘉兴市、县、乡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网底巩固,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近年来,嘉兴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2011年,嘉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列全省第二,住院补偿率、住院结报率、门诊结报率三项指标列全省第一位。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当前,嘉兴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在一些方面不能完全适应,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经济转型发展加速推进,社会管理面临新的局面。“十二五”时期,嘉兴市处于人均生产总值由9958美元到16000美元迈进的大发展时期,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律来看,快速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往往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如果不能科学把握发展中的平衡问题、可持续问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矛盾。但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当前嘉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结构不合理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阶段性的挑战。比如环境污染的治理、安全生产的管理、食品安全的监管等问题,给社会安全的维系带来了压力。

(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新的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的裂变分化在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结构也随之由单一转向多样、由固定转向流动、由封闭转向开放,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组织结构、阶层结构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方式、社会调节机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结构的核心的社会阶层结构,嘉兴市已由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简单阶级阶层结构转化成由许多不同利益诉求群体组成的复杂多样的阶级阶层结构。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利益竞争、利益摩擦和利益冲突,从而导致社会利益关系的不协调日益明显。比如劳资纠纷问题,欠薪逃匿事件等的发生,妥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社区矫正人员、问题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在维稳工作中都可以反应出来。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比重、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形成既充满竞争活力、又和谐相处的秩序,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人民群众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社会管理面临新的要求。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需求主要集中于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已经得到满足,对教育、文化、公共安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民主法治等方面的需求上升,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目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品还不能有效地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保障房建设等关系基本民生需求的领域,投入仍显不足,部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加上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工作跟不上,一些人心理失衡,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潜滋暗长。如2010年嘉兴市1万多件信访件,涉及到工人、农民、教师、退休工人、军人等各个群体,核心问题还是利益的诉求。面对广大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如何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解决民生问题、公平正义问题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关键。

2017年我国木质家具出口数量25 603.69万件,其中出口美国9 860.3万件,占38.51%;木质家具出口金额137.33亿美元,其中美国42.83亿美元,占31.19%。

(四)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网民日均上网时间2.6小时,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注册账户突破6500万个,我省有各类互联网站20多万家、网民2100多万人,每百人拥有手机77.7部。随着论坛、博客、微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形式和信息化手段的迅速发展,开放、多元、不盲从已经成为主流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追求,一报独大、一刊独大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信息发布、意见表达的渠道日益多样化,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联系方式迅速扁平化、网络化,社会从纵向联系为主变为横向联系为主。民间力量则依靠互联网和无线通信,获得了迅速发起和组织群体行动的能力。并且,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动日趋紧密,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网络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敌对势力也利用这些工具造谣惑众制造动乱。从嘉兴市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可以看出,网民通过灌水、置顶等方式,一个主题帖,一夜之间的跟帖可以达到30万。有的网民在网络论坛上发表与事实不相符合、与党政立场相违背的言论,对不明真相的网民和群众具有极大的煽动作用。如果我们对网络没有敏感性、主动性,在网上失语,这些言论在一夜之间可以摧毁党委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加快建立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五)基层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社会管理面临新的压力。从管理层级来看,村、社区是联系老百姓与党和政府的重要节点。单位人、社会人最终要变成社区人。但当前村、社区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管理区域越来越大与管理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以嘉兴为例,10年前,一个村的人口大致为800-900人,而现在普遍达到3000-5000人;以前一个乡镇的人口普遍为1-2万,而现在一个镇的本地人口大多为5万人,外来人口少则3万人、多则七八万人,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难度增加的特点十分明显。二是组织架构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发展形势,在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被打破,但新的架构和方式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在拆迁农民集中安置地或社区,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基层群众的诉求多样化与工作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仍然存在。服务管理者与服务管理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多予关注、服务群众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六)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变化,社会管理面临新的考验。市场取向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获得了正当性和合理性,但约束、监督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规范不完善,文化发展、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在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利益格局重建的过程中,社会上各种思潮、意识此起彼伏、相互激荡,这既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进步,也引发不少民众出现思想上的困惑与混乱。一些人价值观迷茫,道德失范,自律不足,少数人丢失甚至是主动放弃了精神信仰、道德底线,唯利是图、荣辱不分、是非不辨,成为导致社会失范、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而权钱交易、权力寻租、“潜规则”等消极腐败现象,则进一步侵蚀社会的信任基础,特别是管理层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削弱了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更为繁重。

(七)管理理念方式亟须转变,社会管理面临新的任务。首先,从社会管理的理念来讲,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洗礼,很多领导干部对抓经济建设、搞经济管理都非常熟悉,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并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确立起来。不少干部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套做法、那套理念来管人、管事、管物,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管控”。第二,现在的管理体制、格局与快速流动的社会、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们多元化的要求很不相适应。第三,在机制上,特别是维护群众利益、协调利益关系、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等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亟待完善。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之思考

社会管理是个老课题,又是一张“新试卷”,要想答案做得有特色、很务实,关键是深入了解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发展规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抓手,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辩证处理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成长中的烦恼”,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社会和谐。

(一)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与社会管理的关系,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偏向。一是领导干部应普遍树立“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的理念,改变部分领导干部抓社会管理工作会影响抓经济工作的观念,改变部分领导干部只喜欢做经济工作,而不愿意做社会管理工作的现象。要像注重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形态变化一样研究社会发展的形态变化和发展趋势;要像注重研究经济运行中各种动态信息一样研究社会管理服务中客观环境、政策和对象的变化;要像抓大项目、大产业、大平台建设一样抓社会管理中的财力、人力、智力支持和平台保障建设。二是克服“花钱买平安,命令保太平”以及“不出事是本事,能摆平是水平”等落后的社会管理观念,积极倡导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及方式方法的创新。三是树立和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真正领会和贯彻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趋向,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二)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偏向。当前,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利益纷争交织错杂,涉及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根本,用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因此,有效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嘉兴市要以大力实施“三大倍增”计划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三)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避免“见物不见人”的偏向。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同时也开启了人所主导并支配的社会发展过程。发展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发展,而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社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社会管理之“本”是“人”,而不是“物”,不能单纯以GDP论成败,也不能将财富作为衡量幸福指数的唯一指标,而是要改变“见物不见人”的偏向,真正按照人的需要来组织管理,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服务人民、管好社会。

(四)正确处理党政主导与多元治理的关系,避免“大包大揽”的偏向。现代社会管理应该由政府包揽一切的社会管理模式向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党政无法包揽社会管理的全部事务和工作,必须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参与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的共同治理。尤其要心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让民作主,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务,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实现上下联通的“互动境界”。

(五)正确处理重点与全局的关系,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向。社会问题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千差万别,搞好社会管理,不能全面推进、遍地开花,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做到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又集中精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辩证处理好重点与全局的关系。当前,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套源头治理、动态管理、精细执行的新管理模式,加大前瞻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研究,精心设计必要的工作载体,重点突破、配套推进,形成富有特色、运行高效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没有重点就难以突破,没有重点突破就难以整体提升。就嘉兴市而言,当务之急是重点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区社团社工建设、公共安全保障、新居民管理服务、信息网络管理服务、新经济组织管理创新等“六大专项工作”。比如,在矛盾化解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三大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四大对接”(诉调、检调、警调、访调),在市级,成立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县(市、区)级,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联调平台;在镇(街道)级,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联调平台;在村居(社区、规模企业)级,依托综治工作站(室),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联调平台,加强相互衔接配合,形成矛盾化解的合力,切实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

(六)正确处理基层基础与上层设计的关系,避免“下改上不改”的偏向。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特别是在基层社区。因此,党委和政府应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基层。在夯实基础方面,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切实把镇(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加强基层群众自治。二是理顺条块关系,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条条相互掣肘的问题。三是理顺基层社区各种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和整合基层社会管理的资源,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益。与此同时,还应该同步考虑社会管理的上层设计,特别是体制机制方面的上层设计。要结合政府改革,从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统筹考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上层设计,特别是按照中央综治委调整改名的部署要求,研究党委政府如何从体制机制上领导和统筹协调好社会管理,不仅要研究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条与块之间社会管理的职能划分和统筹协调问题,而且还要研究党委系统与政府系统社会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衔接和统筹协调问题,形成党政部门齐抓共管、有序协调、高效运转的格局。

(七)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向。社会管理既需要硬件也需要软件作为支撑。社会管理所依靠的硬件涉及很多方面,例如,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办公场所的建设,特别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加强对这些方面硬件建设的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软件建设,包括法律、道德、诚信、乡规民约、民间习俗等社会规范体系的建设。当前,一个重点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消除社会分歧,促进社会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另一个重点是要加强社会管理法治化建设。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在统筹社会管理软硬件建设过程中,还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的能力,加大社会管理专门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力度。

(八)正确处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避免“重管理轻服务”的偏向。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管理应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应该服务在先、管理在后。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管理、轻服务。一些地方“管理就是收费、管理就是办证”。因为平时缺少交流沟通和公共服务,真正需要对群众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行为进行规范、矛盾进行化解时,干部跟群众说不上话,也说不进去话。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尤其要加强对新居民和特殊人群的公共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好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以及住房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心,从心底里增强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促进社会融合。

(责任编辑:尤炜祥)

○公安理论与实务

主持人:王玉叶

D616

A

1674-3040(2012)05-0017-06

2012-04-20

翁勤雄,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朱国清,该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

*本文获2011年浙江省政法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猜你喜欢

嘉兴市嘉兴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初心》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浙江嘉兴卷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