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休闲娱乐化时代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式微与拓展
2012-01-28刘宗惠
刘宗惠,陈 平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浙江杭州310053)
0 前 言
自从大学教育方式传到中国,承继了西方人的体育运动,高校田径运动会成为高校重要的体育盛事为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学子所喜闻乐道。田径运动会作为高校的体育龙头,有效的带动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运动以及学校体育竞技的发展,激励更多的青年人以饱满的激情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以此来回溯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历史,它的存在着实有力推动了高校的体育发展,教育了数代人做出了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贡献。一个平坦的世界出现了,信息和交通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在追寻一种适宜与现代人的体育运动方式,这预示着一种不同于上代人的休闲体育运动形式应运而生。休闲体育多种多样的带有娱乐性的运动项目被青年学子接受和喜爱,迅速成为高校体育的项目,一些成为高校的必修或选修课程。高校体育主动或被动地受到当代休闲体育的影响。
1 体育休闲娱乐化到来与高校田径运动的式微
在现代科学技术比起以往的时代呈几何级的速度飞速发展,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少量的工作时间里完成数倍于以前的工作量,节省出了时间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可供自己自由支配时间。我们国家先是实行8小时工作制,其后又推行了双休日,规定了“五一”,“十一”等节日放假的制度,国民的节假日大大地延长。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世界的紧密联系使竞争的范围由一个地区扩展到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极大地增强劳动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高强度的精神劳动使现代人搜求可供补偿精神劳动的形式,人们在休闲时间主动地寻找能调节心理压力的休闲方式。“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价值、功能和作用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以愉悦、休息、放松为主要目标,带有积极、自由的主观态度的体育,进入了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体育应运而生[1]。”
“娱乐展现着体育的趣味和魅力,成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激素。休闲需求导致体育的娱乐化,其重要原因是:体育与休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人们的时代需求,其中介因素是娱乐。今天,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的前进步伐也必然受到娱乐价值导向的牵引[2]。”娱乐展现着体育的特征、趣味和大众化,它的魅力和简捷性,成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要素。休闲的需求导致体育的娱乐化,体育与休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娱乐为目的而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类对娱乐的趋同可能成为重要的共同追求的主流目标之一。传统的对于体育定义正在被当代的人们所修改,顺应着娱乐化的潮流。一个体育休闲娱乐化的时代到来改造了和改造着传统的体育,如瑜伽、排舞、花样篮球等等是传统技术的引进和变形,推动着创作着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攀岩、蹦极、轮滑、小轮自行、野外生存等等应运而生。许多高校取消了田径课,或者以趣味体育课取代传统体育课从而改变了田径课的形式。跨栏以及田赛类竞技项目从高校课堂上彻底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在因为缺少报名的人数,一些项目不得不取消,一些项目以种种行政的力量拼凑了一些从未受过技术训练的学生。这些勉强开设的项目如跨栏、跳高等成了极少数田径运动员的专场,大多数的学生以最为原始的技术做着陪衬。某种意义说这种田径比赛的形式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它的开设已经起不到促进课堂教学,引领青年学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作用。课堂内外已经不存在的项目,赛场上勉强开设,因为缺少训练而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从可视欣赏的角度没有了任何可以审美的取向,有的只是痛苦的挣扎。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这种在高校体育中日益没落的形式,只是在田径运动会上依赖于人们传统的价值惯性取向苟延残喘。这种岌岌可危的竞赛形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失去了高校课内课外的生存空间,失去了青年的喜爱,田径运动不顾行政方式的极力挽救,日益走向衰微。
2 休闲体育的渗透高校体育构成多维度嬗变
2.1 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建,新兴体育项目设置,田径退出教学序列
休闲体育教育是以休闲运动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活动,它不等同于大众体育,休闲体育打破了原有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既包含了原有教材的改造这一传统问题,又包含了地方传统运动项目、新兴体育项目的引入。后者具体包括心理拓展训练、紧急救护与逃生的身体活动技能、运动处方和锻炼处方、野外体育活动和时尚运动项目等[3]。
休闲体育兴起产生了许多新鲜的体育项目,而这些项目的本身包蕴着高雅宜人的如从印度传播过来的排舞,动作优美难度小,为一部分青年所喜爱;瑜伽直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气功苦行的修炼方式在大众中有广泛的市场,作为高校的选修课程深受女大学生的喜爱。或者惊险刺激的如现在在高校推广的野外生存,到大自然中去,本身对天天困守在校园里直面书本苦读的大学生就有很多的诱惑力,体育项目自身教学内容的新鲜性和惊险性,很容易为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追捧。或者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造的项目如花样篮球,一个篮球有花样百出的玩法,给篮球爱好者展现自身的机会。这些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大都包含着浓厚的休闲化和娱乐化的倾向,与传统田径技术的枯燥单调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与田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定向运动也完全改变了单纯的田径技术教学。所以,不难想象随着大量的新兴休闲体育项目走进高校课堂,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田径运动项目日益衰微,田径课由于没有大学生选择最终退出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序列。
2.2 体育教学过程重视乐趣体验有与娱乐化相结合的趋向
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四过程教学法”及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的教学过程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寻根求源是因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传授体育技术,力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育技术、发展体育技能为本质的特征。在竞技体育主导高校体育的时代所形成的体育教学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的烙印,学校体育总是与时代的体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休闲体育因随着时代的潮流成为当代体育发展的趋势,人们开始思考体育本质的回归。毛振明在《体育教学论》中指出:体育教学的过程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
这种乐趣是体育运动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体育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内容[4]。为大学生所羡慕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大量引进到高校体育中,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推动力量。体育休闲化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的现代教学,“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并不是要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教育过程,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实施中突出休闲性和学生的乐趣体验[5]”。以休闲化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技术的传递不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它重视的“道”
而不是“器”,即更加注重过程本身的乐趣而不是体育技能的训练提高,传统体育教学法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即使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也在不断探索着把娱乐化因素融入其中的新的教学法。“要提高学生对田径中‘体能性’
与‘技能性’教学内容的兴趣,关键在于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在其中融入休闲化和娱乐化的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利于终身体育思想观的形成,达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四维健康的目的[6]”。
3 体育休闲文化视域下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应对途径
补偿理论是常被人们提到的休闲行为理论,它强调休闲乃是为补偿工作上的损耗与生活中之辛劳。根据这个理论,体育活动需要提供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缺少的有趣因素,才能吸引人们的自愿参与[2]。现代大学生学业和就业压力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求学期间所承受的压力无法比拟的,在多重的“损耗”和“辛劳”之外的体育也应当具有休闲的性质,这也是休闲体育备受大学生推崇的原因,那么高校田径运动会是否要成为休闲体育的引导活动呢?
3.1 竞技或是休闲:对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反思
高校田径运动会竞赛项目的设置吸取了国际上田径比赛的大多数项目,显然采取这些项目注重“竞技性”,所以传统的高校田径运动会表现出竞技性强、难度大,较为单纯的跑、跳、投等类田径项目,冠名为田径运动会确实名副其实。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校的田径运动会为高校培养出了众多的高水平的田径人才,同时为普及田径运动推动田径教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所以田径运动在没有大量的体育选修课出现以前一直是学校的主要的教学项目,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存在有着存在的依据。
体育选修课出现也是对大时代体育变化的适应。休闲体育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大量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为大学生所喜爱,成为体育选修课的内容,田径项目在高校课程中失去大学生的青睐而衰微。相对于没有受到田径学习和训练的大学生来说有些项目难度有点大,如110米栏,栏架放到最低对他们显得还是有点高,没有跨栏的技术,在比赛中“跳栏”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是运动会项目与体育教学脱节的必然,运动会中的部分项目,如铁饼、标枪、三级跳远、110米栏等项目小学、中学到高校都不再开设。运动会与体育教学明显脱节,没有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也没有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我们不必为今天的大学生都不选田径项目而为今天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担忧,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每个时代的爱好,每个人身上都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今天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今天学子所追逐的对象。以此而论,今天高校的田径运动会失去了广大的大学生爱好者,失去了田径课的支撑,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失去了作为现象存在的依据。那么今天的高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的依据是什么?竞技不再是它的特征,在休闲娱乐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是现时代的要求。
3.2 融合:高校田径运动会对大学生现代生活的适应
今天的大学生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那个时代的学子具有更多的国家规划性特点,在大学生活和毕业分配国家包揽,唯一要做的是按照大学的课程设置完成一切教学任务,竞技体育成了那个特定时代磨练大学生的重要手段。今天的市场经济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一些学子要为个人生活忙碌,更多的大学生通过打工和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积聚工作经历和经验,他们还要考取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作为明天找工作的敲门砖。这是开放的时代,发达的资讯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这是忙碌的时代,大学生为大学的生活和毕业的工作而奔波。如果说,休闲体育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是对这个时代的适应,那么今天的高校体育就应当对今天大学生活的适应。
高校田径运动会是推动高校体育发展,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活动。高校体育由以田径为主的教学转变到以休闲体育占据重要地位的教学,休闲体育顺应了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高校田径运动会融入“休闲意识”是当今大学生活的适应。以休闲为指导思想的高校田径运动会单纯的“竞技”不再成为必需,所需要的技术不需要专门的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参赛,项目本身所带来的乐趣才是根本的目的。
4 高校田径运动会顺潮流而行的具体措施
对上面的论述作一个小结: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的时间,为了补偿高强度劳动带来的精神压力,休闲体育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产生。休闲体育的许多项目进入高校或成为体育课程,为大学生所喜爱,有了广泛的大学生市场。而同时高校田径课程因为缺少大学生的支持,在大多数的高校推出课程序列,高校田径运动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逐步走向衰微,对于田赛项目尤其如此。因此在生存空间变得更为紧迫的大学生也和当今时代人一样感受到同样的压力,休闲和休闲体育所带来的娱乐也是他们所寻求的。高校田径运动会在体育休闲娱乐化思想的指导下作某种程度的面貌改观,这改革是以休闲娱乐重在参与为目的,而不是以“竞技”夺标为目标。那么解决高校田径运动会的问题有几种可供参阅的方式:
4.1 吸收休闲体育的“娱乐化”思想改造田径运动会的项目
高校田径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一改纯粹的竞赛,汲取休闲体育的娱乐化思想,降低比赛的过度技巧性,转为人人不经过特别训练只需要简单的竞赛规则说明都可以参加的项目。如近几年来高校田径运动会出现的“集体迎面接力”就是对传统的接力比赛创造性的改造,它降低了比赛的门槛,设置20~30m的接力距离,即使不常进行短跑训练的学生也有能力跑完这个距离;参加的人数众多,一个队允许有几十个学生参加。以前只能少数人参加的接力比赛,改造为众人参与的娱乐项目,是吸收娱乐化思想进行改造的一个成功案例。当然今年来对田径运动会改造的项目还有很多,这说明一个问题“跑、跳、投”是田径运动的本质,只要抓到了这个本质高校的田径运动会不必非要拘泥于国际田径比赛那种规范化的比赛项目,而是把这种本质内容结合现代休闲体育思想创造出适合于今天高校学子的比赛项目是可以行得通的。改造后高校田径运动会一样能够使这古老的运动项目在当代的高校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4.2 以带有休闲娱乐性的体育文化节替代传统的田径运动会
高校的体育文化节是一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近些年来在许多高校蓬勃开展。体育文化节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通过开展体育比赛、体育表演、体育讲座等形式宣传体育文化,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文化节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师生去参与去亲身体验体育的乐趣,即使举办的体育比赛也以娱乐身心为目的,所以具有浓厚的休闲娱乐性,如同过节日一般的轻松愉悦。
以体育文化节取代传统的校运会,一方面因为体育文化节有休闲娱乐的性质,使体育文化活动对高校的师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体育文化节活动的时间长,举办活动的空间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大延伸了体育运动的功能和效果,使体育活动的意义展现其多面性的作用[7]。但是显而易见的缺陷是因为有以强烈对抗性和竞技性为目的的田径运动会的存在,现在的体育文化节过多地片面强调其休闲性和娱乐性,而通过竞技运动培养大学生“竞争性”的心理素质以及提高身体素质方面显得过于苍白无力。如果以体育文化节取代田径运动会还需要在体现较为强烈的体力活动和竞技性上加以改造。
4.3 分散开展田径活动使之表现出纪念意义的休闲性
田径运动是促进人身体素质水平较为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运动,尤其径赛类项目技术较为简单易学,成为不少人终身锻炼体育方式。如果撇开技巧性强过分依赖场地器材的田赛类项目,田径运动的其他项目赋予一定纪念意义的形式可以在高校里广泛地开展,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一定程度的促进大学生自觉参加田径项目的锻炼。开展各种各样的田径相关的竞赛活动,如:庆祝新生入学的新生友谊田径运动会;春季的踏青竞走表演赛;大学毕业时举办毕业生长跑告别赛;九月九登高越野赛等等。举办了体育竞赛又与特别日期相结合呈现出居于纪念意义的休闲性。从心理学角度说,当人们强烈的关注事情的重要方面时会忽视其他方面。所以纪念意义的比赛,人们会更关注它本身的纪念性和休闲性而对比赛的本事产生较低的注意度。
在体育休闲娱乐文化盛行的校园里,绝大多数高校因缺乏选择田径选项课的学生,已经不开设田径课了。田径只是以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唯一的竞赛方式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以球类活动和其他新兴的休闲体育为主要项目,很少从事田径锻炼、训练等,致使学校体育田径运动处于被忽视状态。这种以纪念意义的休闲性的田径比赛,融合当今的“休闲”唤起大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信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林仪煌.对体育运动与休闲娱乐的探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8):25-27.
[2]胡小明.休闲理论与体育的娱乐化[J].体育与科学,2005(7):11-13.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6-91.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2-45.
[5]孟凡强,等.休闲体育教育内容的解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7-79.
[6]冯岩,等.21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讨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0(4):31-33.
[8]郝玉,等.体育文化节——高校田径运动会的改革方向[J].山东体育科技,2009(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