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工体育管理模式及发展分析

2012-01-28赵金岗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职工体育活动

赵金岗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浙江杭州310015)

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充分表明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高度重视。职工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职工在业余时间以增强体质、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是增进职工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发展职工体育运动,对调节职工情绪、释放工作压力、增强心理健康、增强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对防止职业病、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改进和创新职工体育管理模式,对发展职工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职工体育管理现状及原因剖析

我国职工体育事业方兴未艾。从总体上来分析,企业都比较重视职工体育,结合自身实际,把职工体育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抓。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各个单位对职工体育的认识不一,以及各种条件的不同等诸多因素,职工体育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基本形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职业俱乐部型

企业十分重视职工体育活动,在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同时,建立职业俱乐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职工体育呈现出蓬蓬勃勃的生气。这样的形态,体育已经成为部分职工的工作,这就叫体育职业化。例如,1998年和2000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发展山东体育文化事业,提高山东足球和乒乓球水平,决定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接管山东足球队和乒乓球男女队,成立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和乒乓球俱乐部。在山东省电力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鲁能俱乐部按照建设“百年俱乐部”的战略目标,坚持“三严”(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比赛)、“三敢”(敢想、敢拼、敢于胜利)方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培养出张继忠、张晓霞等乒坛名将,先后捧起了4座足球和9座乒乓球中国顶级赛事的冠军奖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逐渐形成令人括目相看的“鲁能体育现象”,在中国体坛掀起了一阵火热的橘红色旋风。职工体育出现职业俱乐部型的成因与政府推动、企业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而且单位的经济状况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性质从一定层面上分析已不仅仅是职工体育,而是已经转向竞技体育范畴。

1.2 组织指令型

企业在注重抓好生产经营、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据上级举办体育赛事的要求,随时抽调体育骨干等精兵强将,临时组建一支队伍,加以短时间的集中封闭训练,便上阵参加体育比赛。比赛结束,便奔赴各自工作岗位工作。这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挥之能去的机动体育队伍,在组织结构上是松散型的,在动机上,重在参与为主要心态。组织指令型是常见的职工体育类型,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参与行业系统或政府组织举办的体育赛事的常用方法,其运行机制与指令性密切相关。

1.3 化整为零型

这种类型基本集中在基建企业,即所谓的“流动单位”。基建企业点多面广,作业点分布在本省各地及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工程建设工期短,时间紧张。一个企业要集中起来定期开展职工体育赛事,其客观条件往往是不允许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职工体育就不得不化整为零。一般情况下,企业工会利用晚上等工余时间,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职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主要是一些非奥项目的体育比赛活动,群众性、趣味性较强。化整为零型是基建企业特有的职工体育形态,为企业生产经营性质所决定。

1.4 企业组织与职工自主结合型

这种职工体育形态是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也是目前职工体育的主要形态。首先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购置体育活动器材,如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以“职工之家”的形式建立职工体育活动点,并成立相应的职工文体协会或企业文化艺术联合会,下设体育兴趣组织,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象棋小组等等。职工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工余休息时间,约几个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同事,开展体育活动。与此同时,企业工会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企业内部,组织开展职工体育比赛,丰富职工体育活动,提高职工体育技能,以达到职工健身、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目的。根据对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问卷调查,8小时工作之外,有46%的青年职工在参加自主性的“体育活动”。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职工体育管理模式及职工体育现状总体表现为:一是在管理体制上,与企业所有制性质及其规模大小密切相关;二是在领导机制上,单位领导重视职工体育与职工体育发展成正向关系;三是在组织结构上,以条块结合为主,并呈网络化、开放性等社会化趋势;四是在运行机制上,指令性与非指令性并存;五是在活动规模上,单位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六是在活动项目上,奥运项目与非奥项目并存,但以非奥项目为主;七是在活动目的上,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衔接;八是在活动对象上,退休职工比较注重体育活动,以疗养健身为目的,在职职工比较忽视体育活动,即使从事体育活动,大多以休闲、交友为目的。

2 职工体育管理模式与职工体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职工体育的主体是职工。职工体育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职工的体育运动心理,也直接影响着职工体育的发展。

2.1 职工体育管理模式作用于职工体育发展方式

企业加强职工体育管理,不断改进和创新体育管理模式,加强正面导向,职工体育运动心理就会受到正向引导,职工体育就会得到发展。否则,职工体育管理就会弱化,组织管理就会松散,模式也会模糊化。职工得不到企业对职工体育的正向引导,其运动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2.2 职工文化需求多元化改变了职工体育一枝独秀的单一局面

在信息网络发展相对缓慢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职工文化基本集中在体育活动。时代发展到今天,色彩斑斓的文化活动呈现在职工面前,满足了职工的不同文化需求。这样,相比较而言,部分职工虽然没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但他们在另一个层面,却也是职工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甚至是骨干。职工文化需求多元化从一个侧面改变了职工文化集中于体育的单一局面。

2.3 工作压力无形中冲淡了参与职工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人的兴趣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物质兴趣、社会兴趣和精神兴趣三大类。体育活动基本从属于精神兴趣范畴。当前,作为经济组织,每个企业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职工也紧跟着企业的脚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着相应的压力而努力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执行企业的指令,完成预定的经济指标,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拚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根据对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问卷调查,8小时工作之外,有41%的青年职工在进行“业务学习”或“读书进修”,这说明职工特别青年职工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

2.4 物欲心理冷漠和降低了职工对体育活动的关心度与参与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尤其是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职工考虑的首先是满足物质需求,努力增加工资收入,在经济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在物质条件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职工心里想的是经济,而不是文化,当然,他关注的也是经济而不是文化。因为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职工体育是属于文化层面上的活动,这种现象是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的。

3 改进和创新职工体育管理模式的几点对策

发展职工体育事业势在必行,是全面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重要内容,是改进社会管理、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是文化惠民、体育强企的重要载体。

3.1 要正确认识发展职工体育的重要性

发展职工体育是建设职工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弘扬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企业应把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纳入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特别企业工会组织应承担和履行这一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加强宣传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努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不断提高职工健康意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促进机体正常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引导和培养职工养成科学健身的生活习惯。

3.2 要采取有效措施让职工有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

职工对文化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样,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企业应根据职工对体育的不同需求,组建相应的体育协会,吸引体育爱好者参加相应的组织,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职工体育“非正式组织”。要组织和引导职工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强化职工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职工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因此,培养和强化职工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是很重要的。要鼓励职工体育骨干及积极分子走出企业大门,参加社会体育社团,积极参与社会性体育比赛,不断提高体育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职工的快速反应能力、果断决策能力,增强健康的心理素质,满足体育个性需求。

3.3 要加强对职工的集体主义教育,增加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归属感

要充分发挥党群组织在职工体育运动中的引领作用,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职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企业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培养职工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培养团队精神,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

3.4 要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职工体育运动环境

企业要重视解决职工体育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定期组织开展职工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和奖励职工体育骨干及积极分子,精心营造一个职工体育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工会组织要教育和引导职工培养体育兴趣,兴趣虽受各种条件制约,但它是可以培养的,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体育兴趣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起点,要培养职工健康的体育兴趣,防止和克服低级庸俗趣味。要大力发展简单易行、富有实效、职工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大力推行适合职业岗位劳动特点的各种有益于健身和娱乐的锻炼项目。

3.5 要不断增加对职工体育设施的投入

要不断加强对职工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为丰富职工体育项目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扩大职工的体育参与面,满足职工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

3.6 要把职工参与体育运动的广度和深度作为考核职工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制度层面上,要量化细化职工体育活动指标,纳入年度职工文化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职工体育工作的考核。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体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夏文秀.企业非正式组织[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陈培德.实现体育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思考与建议[N].浙江工人日报,2011-08-13(4版).

[5]堂娜·邓宁[美].你的职业性格是什么[M].杨良得,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王极盛.科学心理学[M].第2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7]林秉贤.企业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职工体育活动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我们的“体育梦”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