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龙的体育人才观及其现实价值

2012-01-28刘少英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才观贺龙体育事业

李 祥,刘少英,张 璐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贺龙的体育人才观及其现实价值

李 祥,刘少英,张 璐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对贺龙体育人才观加以深入地发掘与整理,结果证明,贺龙体育人才观是以贺龙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体育事业建设者为谋求民族独立、振兴中华体育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总结贺龙体育人才观的历史经验,对当今我国体育人才事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贺龙;人才观;现实意义

0 前 言

从洛杉矶奥运会“零”的历史突破到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一举夺得金牌榜第一的宝座,中国体育事业仅用了半个多世纪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毋庸置疑,今天的成绩与贺龙同志以及其他新中国第一代体育事业工作者对体育人才的辛勤耕耘的结果是分不开的。本文从贺龙体育人才观的形成与发展来阐述贺龙同志在我国体育事业成长过程中的远见卓识,其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指导我国体育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国前的贺龙体育人才观

从红军长征开始至全国解放,是贺龙体育人才思想形成阶段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里,由于战争生活极为艰苦,各方面条件受限,但贺龙同志以创造性的方式,克服重重困难,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主要目的,带领部下官兵开展军事体育活动,并从中逐渐积累了发现与培养体育人才的实践经验。体育人才在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最早记载是在1930年5月,当时贺龙所率领的红六军在洪湖苏区的江陵、监利、潜江一带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由于这一带主要由湖泊河流组成,而大多数官兵是来自湘鄂西的山区,不会游泳,贺龙同志便从部队中挑选了水性好的干部,并亲自组织下连队教官兵游泳。使得贺龙全军官兵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游泳、潜水等技术,经常利用河水的掩护偷袭敌军,在水战中出没无常,取得了极佳的战术效果。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同志率八路军120师到达西北根据地,他采取在军队中建立体育组织,选拔体育干部人才等措施,以保证体育活动在战争年代当中的顺利实施。在全师开展体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贺龙同志开始重视对体育干部的培养,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在1941年10月成立了“晋西北体育协会筹委会”,并开办军队体育训练班,为部队培养运动训练专业人才与体育组织与管理人才,这批体育专业人才被分配到各个基层单位,用他们学到的专业知识科学地组织开展那里的官兵进行体育锻炼,对全师体育工作的有效实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现一定的“普及与提高”的特点。贺龙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开展部队体育活动过程中,不仅重视官兵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还非常重视官兵们的竞赛道德、作风建设与革命精神的培养。120师“战斗”篮球队就是其中的典范,朱德同志对“战斗”篮球队在比赛中的体育作风给予了“不仅技术好、意志好,作风也好”的高度评价。这些工作经验也为后来贺龙同志上任新中国体委主任,发展与建设我国体育人才事业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 建国后的贺龙体育人才观

2.1组建国家体委,选拔体育管理人才

国家体委成立后,急需大量体育管理人才来组织体育工作的开展。为迅速把国家体委建立起来,1953年4月27日,贺龙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体育会议时就提出:“为了把中央体委的机构建立起来和逐步建立健全各级体委,必须首先解决干部问题。”贺龙同志以他非凡的魅力和独特的方式网罗了一大批体育管理人才。他首先就从西南军区的部队中调动了有过体育工作经验的干部,张之槐同志就是他首位钦点的体育管理人才,之后张之槐也不负众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他在1954年5月曾著《关于体育工作者安心工作的问题》的一文中,从四个方面来论证“体育运动是人民的事业,在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放下体育工作者的心理包袱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体现了贺龙同志在选拔体育管理人才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1953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正式成立,拟就了《中央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工作的报告》,这是新中国关于体育事业的第一份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新中国体委工作的开始。

2.2构建体育科学研究体系,培养体育科研人员

贺龙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一直都重视军队体育活动的开展,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上任国家体委主任后,他深知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体系的建立对新中国体育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建国初期我国体育干部的理论基础普遍较差,体育师资、体育教练、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科研人员严重缺乏,这样的状况难以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贺龙同志为此特别强调要通过开办体育院校来加速体育人才的培养,并经常亲赴各地的体育院校视察工作,并对学校的具体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按照贺龙的规划,“体育院校,一种是长期的培养师资;一种办短期轮训班,包括干部、教练员、运动员。”体育院校要“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专业人才,还要出运动健将。”贺龙还指示各级体委“要大办业余体育学校,采取大中小结合的办法,大量训练干部和技术人才,才能保证群众体育运动日益增长的需要。”实践证明,这些体育院校的成立,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体育科研人员和优秀的教练员和各种体育技术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建设优秀运动员培养体系,兴建训练基地

要使我国竞技体育源源不断的都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光有国家领导的重视和科研部门是配合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运动员培养制度,而我国在此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需要对外国的实践经验进行借鉴。1954年7月30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贺龙同志的带领下首次赴苏联考察学习,在近一个月的考察学习中,我国先后制定了运动员、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劳卫制锻炼标准、新的竞赛制度,以及发展体育协会、建立青少年业余体校等。贺龙同时亲自撰写了一篇《苏联的体育运动是推动共产主义建设的力量》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贺龙同志提出要建立一个“三级宝塔”式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输送模式。这样的一条龙体制使培养人才有场所,输送人才有渠道,选拔人才有规章,评价人才有标准,形成基础大、尖子尖的人才宝塔,被誉为“体育模式”。贺龙上任国家体委主任后,我国修建了北京体育馆、重庆大田湾体育场、重庆体育馆、广州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等竞技体育竞赛场馆和训练基地,这些场馆为新中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硬件设施。在这一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体育场馆犹如雨后春笋的被建立了起来,这些场馆的建设,是我国体育基础设施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2.4建设优秀运动队伍,培养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国家体委成立后,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严重缺乏高水平的运动员与教练员。贺龙同志不拘一格使用体育人才,特别是积极吸纳“海归”运动员与教练员。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就是贺龙同志吸纳的海外优秀运动员之一,由于成绩突出,在贺龙同志的提议下,吴传玉被选举为新中国运动员中的第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贺龙同志在任期间,大胆吸纳国内优秀体育运动员为国家效力,也吸引了海外爱国华侨运动员回国报效。据文献资料统计,到1963年,国家队运动员共654人;各省市的代表队队员达到了8 305人;优秀教练员为1 836人,基本实现了建设一支庞大的运动队伍。贺龙同志十分关注如何建设好这支运动队伍,他对优秀运动员的标准是不仅要在训练中、比赛中打出高水平,也在思想政治上要求非常严格,在文化课学习上也要不断努力,在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作风,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运动员。他把几十年带兵打仗的指挥、管理、训练军队的经验用在了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上,提出运动员要像军人一样有气魄、有纪律、敢打敢拼。在军队中选任体育领导干部,就是为了能够让他们把体育竞赛队伍能够成为一支钢铁之师,把运动员培养成为敢为国家付出一切的战士。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在当年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刘澜涛就曾对薛明说过:“中国女排的胜利,是军事与体育相结合的模范。”

3 贺龙体育人才观的现实意义

3.1抓体育普及,促体育提高,让提高带动普及

贺龙同志指出:“普及和提高是统一的,有普及才能提高,提高也是为了普及。我们在大力进行体育运动的普及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运动员的训练工作。训练运动员固然可以参加国际体育竞赛,以增强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和团结,一方面也是为普及体育运动准备干部,创造条件,决不是单纯为提高而提高。每一个运动员都应当成为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宣传员、组织员和指导员。当前,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之下,提高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体育成绩评价得制定新的标准,需要更细,更规范,紧跟时代步伐,我国的体育院校和师范大学体育系是具有这个培养能力的。大批的高学历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进入社会和学校指导体育的普及,对于增进广大人民健康、增强体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普及是提高的基础,只有广泛地普及体育运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才能出现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才能使我国体育运动呈现出人才多、尖子尖的势态,才能使我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反过来,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更好地带动普及、指导普及,从而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普及与提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是完善我国体育制度的一个启示。

3.2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树立培养科学人才观的理念,将培养科学人才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置于前沿位置。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较建国初期有了质的提高,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贺龙同志任国家体委主任时就有树立科学体育人才观的要求,他始终坚持把运动员培养成为有修养、有知识、有头脑、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他要求无论是专业队还是高校,都应该在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上,要充分培养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伦理思想、道德品质、行为方式等,让运动员对社会具有责任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我国大力建设科学人才观的背景下,通过研究贺龙体育人才思想,并对思想中提到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本质的回归,对今天树立科学体育人才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今天看贺龙体育人才思想的“体育人才全面发展”的观点,其内涵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价值:首先,树立科学体育人才观要求竞技体育人才,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首先是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人,而不是将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无法生存的人;其次,在培养体育人才的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伦理道德、情感、智力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培养,并使之同步提高;最后,“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应在各个领域均可成“才”,树立科学的体育人才观应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3.3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

贺龙同志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他建立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当时较为艰苦的国内外环境之下,能够尽最大可能地为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如今的“奥运争光”计划的提出,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但不能掩盖的是,当前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比如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还是由政府独家办理,管理形式的协会化还正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科学化的训练体系还没有形成等问题较为凸显。以我国足球项目为例,当前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数量不足和水平不高,我国足球项目经过几十年的改革,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整体实力也没有引人注目的突破,反而问题不断突出,究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造成的,但根源在于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在足球职业化改革后与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谁抓住了青少年谁就把握了足球未来,谁失去了青少年谁就失去了未来”,要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项目的培养质量,必须在尊重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角度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各方面最大程度上为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使得在体系中形成普及基础,以满足各级俱乐部和国家队对提高竞赛水平的需要。贺龙同志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的环境来调整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规模,为我国体育事业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等等,他的实践经验指导我们必须根据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体育人才的实际需要,完善我国体育人才地培养体系,使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人才。

4 小 结

贺龙同志在建设我国体育事业的工作中,始终把体育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体育人才,时至今天,贺龙同志体育人才思想和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开创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1] 谢武申,王鼎华.共和国体育元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室.中国近代史简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革命史研究室.回忆贺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 王增明.贺龙抗战时期体育思想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6(3).

[5] 尚光威.贺龙体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

[6] 吴礼文.贺龙同志与我国的体育事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1(3).

[7] 张彩珍.论贺龙的体育思想[J].体育科学,1986(4).

Helong’sViewofAthleticTalentandthePracticalSignificance

LI Xiang, LIU Shao-ying, ZHANG Lu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resourcing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made a study on Helong’s view of athletic tal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Helong as a trailblazer for China’s of sports, his view of athletic talent was forming and developing during the time of trying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invigorating the China’s sports. Nowadays, to sum up Helong’s experience, this gives us important instructions for China’s sport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elong; view of tale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G812.9

A

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贺龙体育思想研究(10XTY0001))

2012-05-05

李 祥(1988-),男,河南洛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04-3624(2012)04-0017-03

猜你喜欢

人才观贺龙体育事业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浅谈《三国演义》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