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科发热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2012-01-27胡韶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血液科血液病头孢菌素

胡韶

(浙江宁海县第一医院血液内科,315600)

·临床研究·

血液科发热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胡韶

(浙江宁海县第一医院血液内科,315600)

血液科的住院患者除自有的原发病之外,还合并有相关治疗药物导致的免疫力下降等因素,致使患者易于受到外邪侵袭,这也是血液科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临床上能否给血液科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发展[2]。为探讨血液科发热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现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科发热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科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8± 1.8)岁;平均住院(46.5±3.5)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7例,多发性骨髓瘤19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低热患者34例(37.3~38℃),中等热患者52例(38.1~39℃),高热患者11例(39.1~41℃),超高热患者3例(>41℃)。白细胞计数小于0.5×109/L者19例,白细胞计数在(0.5~4.0)×109/L患者26例,(4.0~10)×109/L患者27例,大于10×109/L患者28例。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测结果 血液科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克雷伯杆菌(19例)、白色念珠菌(14例)、葡萄球菌(12例)、大肠杆菌(9例)、绿脓杆菌(8例),沙门氏菌(4例),还有合并多种菌感染的病例7例。未检测出结果患者27例。

2.2 用药量统计 对100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血液科发热患者的用药总剂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临床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782.8 g)的使用量最高,其次是β-内酰胺复合酶类(1321.5 g),然后依次是喹诺酮类(1107.8 g)、大环内酯类(846.7 g)、克林胺类(673.5 g)。

2.3 不合理用药分析 在对100例血液科发热患者的治疗中,经统计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有5例,其中疗程过长的患者1例,疗程不足的患者1例,频繁换药的患者1例,初次给药计量过高的患者1例,其他原因1例。

3 讨论

血液科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自身状态差、免疫力低下,易于感受细菌侵袭,部分患者常处于发热状态。本研究中100例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95%,其中有明显感染灶的患者59例,占59%,常用药物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高效,对酸及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引起的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低,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较低,使用量较大。

一些研究报道,致病菌明确的情况下,抗菌药物的有效率高达89%,致病菌不明确的情况下抗菌药物有效率仅为38%。为此,能否明确诊断病原菌是有效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前提。目前,国外研究报道[3]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作为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的参考指标,但由于两者共同存在同一时间同一低估值的问题,所以这样作为预防用药的参考会并发感染的危险。本组病例统计了患者白细胞计数,没有考虑中性粒细胞,原因也在于此。

本次研究中个别患者出现了不合理用药,其根本原因是未能检查出明显的病原菌,患者发热,出现了首次用药剂量过高和疗程长等现象。而疗程短、频繁换药等不合理用药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4-6],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由于一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因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7-8]。喹诺酮类则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在联合应用上比较倾向于选择它。本研究中抗菌药物联用为59例患者,在针对病原菌的基础上,联用其他抗菌药物,使治疗效果最佳化。但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会增多[9-10]。

[1] 李道佩.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技术性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4):319-320.

[2] 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等.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52.

[3] Hughes WT,Atmslong D,Bodey CP,et al.2002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limicrobial agents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cancer[J].Clip Infect Dis,2002,34(6): 730.

[4] 王冲,陈绍倩,刘延方,等.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原医刊,2006,33(5):41-42.

[5] 魏永强,孟凡义,叶昌雄,等.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228-230.

[6] 宋奎.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85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3):96-97.

[7]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1-258.

[8] 褚倩,于世英,译.NCCN发热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指引[J].循证医学,2006,6(2):113-125.

[9] 王良褚.血液肿瘤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925-941.

[10]任金海,张静楠,王艳,等.急性白血病106例化疗后感染的治疗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0): 924-925.

R9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2.04.032

2012-04-16)

胡韶,主治医师,E-mail:183231411@qq.com

猜你喜欢

血液科血液病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