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物理实验评价初探及实例分析
2012-01-26张为宏
张为宏
(无锡第一中学,江苏 无锡214031)
1 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改更是强调了实验探究能力.实验具有下列教育功能: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2)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通过对前人探究的模仿,体会这种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4)掌握实验技巧,初步形成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5)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达成上述的教育目标,必须有一套相适应的实验评价和考核体系.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家D.L.Stufflebeam说过:“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2 高中物理要考查实验能力的原因
1)因为实验具备上述的教育功能,假如能有一套很好的考查评价机制,上述的教育功能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拓展.
2)“高考指挥棒”在我国影响深远,一套完善有力的评价机制可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从思想认识上彻底改变师生对实验的持有态度,从根本上杜绝以往的“以讲代做”、“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3)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真正地形成技能,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保持探究世界的原动力,直接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3 如何评价考查物理实验能力
以江苏省为例,前几年高中理化生有实验操作考试,在物理、化学、生物各选取4个实验,学生通过抽签的方法抽出1个实验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监考教师当场根据该学生的操作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形式的操作考试确实对实验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弊端也很大:首先,12个实验都是事先给定的,有很多学校平时不注重实验,在考前把给定要考的实验反复操练,甚至连答案都烂熟于心,以致于进了实验室,不到5 min就完成了所有环节,使实验操作考试失去考查功能.其次,每个学生抽到理、化、生学科的机会只有1/3,不能全面地考查各科的实验操作能力,尽管从表面上看是机会均等,实际上是具有投机性的.最后,因为考查成绩不计入高考升学成绩,所以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碍于各种关系,监考教师基本不会去“难为”学生不让他通过,甚至有的老师会提供“友情帮助”.所以所谓的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都是在轰轰烈烈中展开,在极大欢喜中结束,到处都是100%的通过率.这种形式的实验操作考试实际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考查结果基本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还误导了实验教学,江苏省几年前就叫停了这种流于形式的实验操作考试.取消了操作考试后,怎样在高考卷中把实验的这种操作能力体现出来,纵观这几年江苏的高考实验试题,出现了一系列像读数、电路连线、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注重考查操作能力的题目,但这种考察形式真能取代操作考试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验中的实物就是实物,是无法用图片来代替的,比如简单的电路连线,在实际操作时导线有卡口式、鳄鱼夹式等,有时还会碰到接触不良等故障,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能力,不是像纸上画一条线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再比如游标卡尺的读数,怎么把卡尺固定便于取下读数,读数时视线怎么看才可以尽量减少视觉误差等,这些细节在试卷上都无法体现,所以在试卷上考操作只能是粗线条的,与实际的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4 A-Level的评价方式
在实验考查方面,不妨去借鉴国外的做法,以国际上被称为金牌课程的剑桥国际高中课程(以下简称A-Level)为例,高中物理学科成绩由高二(简称AS)和高三(简称A2)两部分组成,成绩各占50%.在AS阶段是实验操作考试,A2阶段考实验设计、评估部分.下面分别介绍两部分考试情况.
4.1 实验操作部分考试
安排在高二(AS)阶段,要求学生在2 h内独立完成2道操作题,2个题目所需器材分别安排在2个不同的实验室,每道题考试时间各1 h,1 h后2组学生交换进入另一个考场做第2个实验,每道题各20分,总分为40分,实际获得成绩的23%,就是学生在AS阶段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和选择题(31%)及计算题(46%)3部分构成AS阶段的物理总成绩.
分析历年出现的2道实验题,与我们以前的实验操作考试有很大的区别,并不是把以前做过的物理实验再操作一遍,而是由剑桥考试中心提前(大概1个月)下发考试材料清单(清单中很多材料是干扰材料),由专人负责去准备这些材料(很多材料都买不到现成的,必须手工去做),考试材料于考试前1周准备好,所有环节都要求严格保密,考试前教师和学生根本不知道要考什么实验,也就无从提前准备了,这保证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A-Level的实验根本无法从课本中找到,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地通过提供的材料去研究简单的事例,尽管简单,但很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某些应用的雏形与思维萌芽.以2007年夏季实验操作试卷2(共有5套试卷)为例做以介绍.
实验1 需准备材料(由实验教师考试前准备好):米尺,直径大约2.5 mm、长度大约50 mm的新铁钉,2套铁架台(带铁夹、滑轮),长木条(尺寸约为50 cm×2.5 cm×0.5 cm、质量大约50 g,在上面开2个直径约为3 mm的小孔,如图1所示),量角器,直角三角板,大约65 cm长的细线(如图1,两端各打结成圈圈,其中用8 cm左右的线穿过木条小孔打结,形成较大的圈,另一端圈较小),50 g的槽码盘,2个50 g和5个10 g的槽码.实验前教师把器材装配成图2形式.
图1 长木条
图2 器材装配图
本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图3去探究:控制右边铁夹位置不变(H保持不变),逐渐向槽码盘中添加槽码时,调节左边铁夹与滑轮高度,使线与水平桌面保持平行,测出h值,探究h与m的关系.
图3 实验原理图
要求学生测量的物理量只有H和h,主要考查了对刻度尺的使用.
操作难点:当增减槽码时,怎样调节左边铁夹位置使细线与水平桌面平行是本实验难点,这里很容易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有的学生是靠目测,这样势必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而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每次调节后只需用米尺在3个不同位置测出细线到桌面的垂直高度,高度相同即可.这种实际操作能力不是在纸上能体现出来的.
本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多次(至少6次)改变槽码质量m,得到重新调节平行后的h值,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表格中按要求有m2和项,同时需注意表格中单位要正确.
点评: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操作到测量、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得到探究结论(数学表达式).实际上究其实质,其原理只不过是简单的杠杆平衡实验,国外这种把传统实验改编成探究实验的思路值得借鉴,相比较国内的杠杆平衡的实验,显得生动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更强.
实验2 准备材料:2把米尺,周长约10 cm的细线圈,弹簧测力计(量程0~10 N),2个相同的三角形支架(木制,高度约为4~15 cm均可,需要木工制作),2个500 g槽码.
操作步骤:按图4组装好实验器材,测出y,h,再如图5,把500 g的槽码压在米尺两端距离端点5 cm处,米尺成图5所示拱形,测出此时x1,h1,算出尺面高度变化:d1=h1-h,分别把2个三角形支架朝里移动10 cm(此时距两端25 cm),重复上述实验,测出此时x2,h2,算出d2.
图4 实验器材组装图
图5 拱形米尺
本实验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材料中准备的弹簧测力计是干扰器材,与国内物理实验读数要求不同,实验中只需读出刻度尺的准确值,不要求估读,但引入了不确定度(国内属于大学内容),在高中实验中引入不确定度是否必要值得探讨.
根据已经得到的2组数据,看能否找出d与y的关系,试卷中给定一个关系式:d=ky2,要学生利用得到的2组数据求出2个k值,k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第一个实验不同之处,这个实验完全来源于对生活中实例的探究,没有任何原理或者定律做支撑,其出发点是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去探究,并教给他探究方法,往往是创新思维的前奏.
当然这个实验上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比如测量次数太少以致实验结论不具有代表性,没有合理地控制变量等,所以题目下面就要求学生找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实际上假如有学生要继续去研究,就完全可以作成一个很好的课题研究,这种考试意义超出了考试本身的意义,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保持这种探究的激情,在探究中寻求突破就需要创新,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4.2 实验笔试部分考试
实验设计、数据评估与处理:A-Level高三(A2)阶段的物理实验部分则是以实验设计、数据评估为主,考试时间为1 h 15 min,2个题目,每题15分,总分为30分,实际得分的24%就是高三实验考试得分,与解答题两部分得到A2的物理成绩.以2010年夏季(高三)A2试验卷1为例做以介绍.
实验1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事例,用重锤把钉子打击到木块中去,如图6,探究重锤打击速度v与钉子嵌入深度h的关系,这种探究在初中物理就经常遇到,控制重锤质量相同,改变从不同高度落下打击钉子,比较钉子嵌入的深度.但我们的研究仅局限在定性研究上,这道题变成定量研究,题目中给出一个关系式:d=kvn(式中k,n都是常数),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出k,n值.本实验要求学生自行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处理数据,还有其中的安全因素考虑,比如重锤落下时不要砸到脚上,为防止反弹砸伤眼睛需要带护目镜等.
图6 探究重锤打击速度与钉子嵌入深度的关系
本实验的考查很具开放性:
1)比如测重锤下落速度时,可采用光电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速度传感器、录像等方式(采用下落高度除以测出下落时间方法是不可取的).
2)测钉子嵌入深度时可采用2次露出木块外面之差法、在钉子上事先标好长度记号、游标卡尺测量等方法,只要方法合理就被认可,没有标准答案,留给学生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
3)数据处理,把d=kvn变换成ln d=n ln v+ln k,作出ln d-ln v图线,根据图线得到相关值(斜率就是n,截距是ln k).
这道题实际考查了运动学、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根据推导可以得到d∝v2,所以这个实验给出的表达式d=kvn是有理论支撑的.在A2阶段这种考法是非常常见的,物理量间只要有一个确定的数学表达式,给它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就可变成一道开放性的定量探究题.
实验2 主要考查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根据题目中提供的实验数据(全部带不确定值的数值),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画出图线(最好线和最差线),主要考查了不确定度和误差线,这些国内物理实验中完全没有涉及,内容已经完全和大学接轨,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到,A-Level课程中把物理实验作为独立的一部分来考查,它兼顾到了操作能力、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评估能力等各个方面,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我国的物理实验评价机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