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其锋,击其虚,可控制猪蓝耳病

2012-01-26喻传洲

猪业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和耳病菌素

喻传洲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1987年在美国发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并相继在美洲和欧洲迅速传播。自1995年传入我国以来,蓝耳病就像幽灵一样,一直徘徊在神州大地,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与其他一些猪病毒性疾病相比,由于猪蓝耳病病毒(PRRSV)(无论是经典的、还是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病毒)的一些难以被人类驾驭的特性,使此病难以控制,以致被称为所谓“神秘病”。PRRSV的神秘性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1 PRRSV的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直至最近,田德斌在其博士论文《嵌合动脉炎病毒构建及其病毒学特性》的引言中在引用Darwich 等(2010)的研究时仍然指出:蓝耳病病毒与其他一些经典病毒,如流感病毒、反转录病毒、疱疹病毒比,未知领域很多,特别是涉及到病毒学机制方面的领域:病毒侵入细胞过程、各种结构蛋白质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病毒粒子包装出芽等。正因为如此, 蓝耳病的免疫机理至今也不完全清楚。

2 PRRSV能破坏机体免疫机能,逃避免疫系统监视,极容易继发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

PRRSV的危害性主要在于破坏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一道防线,能够吞噬侵入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除蓝耳病病毒外),巨噬细胞的破坏造成机体抵抗细菌和病毒能力下降。 PRRSV侵染细胞的方式是首先和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上的受体结合,造成大量PAM裂解,使机体免疫系统遭到损失, 受损崩溃的细胞, 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导致病毒血症的形成及全身淋巴结的感染。大量研究表明,PRRSV 感染早期可引起猪肺泡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凋亡,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从而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PRRSV逃避体液免疫系统监视的可能原因是由于PRRSV氨基酸N-糖链存在空间位阻作用而影响中和抗体对中和表位(PNE)的有效识别,从而降低了中和抗体的作用,使PRRSV能够逃避机体的清除作用与免疫保护;或者是因为中和表位中氨基酸的突变使之与中和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使中和抗体不能识别PRRSV。鉴于上述原因,如果PRRSV在猪群中不能被净化,将在整个猪群中发生循环感染。并且,极容易引起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如志贺氏杆菌、 胸膜肺炎嗜血杆菌、伪狂犬病病毒、副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II 型等)感染而使疾病的症状加重。

3 PRRSV感染后,形成的抗体有效性低

PRRSV抗体的形成机制很复杂。在其抗体中包括对PRRSV具有中和(杀灭)作用的中和抗体和不具有中和作用的非中和抗体。PRRSV 感染后,其结构中的核衣壳蛋白N和基质蛋白M能够较早诱导机体产生抗体,但无中和作用;囊膜蛋白E产生中和抗体,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猪感染PRRSV 后9 d即可用ELISA 方法检测到特异性抗体(非中和抗体),但中和抗体的产生相对较慢,一般是在感染PRRSV 后4~5周才出现,63~77 d后才慢慢升高,并且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在PRRSV抗体中无用抗体多,有用抗体很少,不仅有用抗体形成晚,而且有效性也低。研究发现,针对一般病毒, 只需要1个有用抗体就可以中和1个病毒粒子,但是PRRSV 非常特殊,需要10个有用抗体才能中和1个病毒粒子。蓝耳病的病毒血症发生在中和抗体出现之前,通常所产生的中和抗体不足以控制病毒复制,不但不能发挥保护作用,甚至因为下面要提及的ADE作用,可能对猪有害。

当前采用ELISA检测的PRRSV抗体,并非是中和抗体,其抗体呈阳性只能说明机体被病毒感染,并不意味着会出现临床症状,也不代表具有保护性, 这也是和其他病毒不一样之处。甚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PRRSV的N蛋白在病毒结构内部,当其产生非中和抗体时,也是PRRSV对机体破坏最严重的时候。因此,N蛋白抗体水平越高,暗示PRRSV在体内的毒力越强。相反,对于一个长期免疫弱毒苗的猪场来说,如果其群体的N蛋白抗体水平越整齐、越低,说明疫苗株的毒力越低、越安全,该猪场越稳定。

4 PRRSV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所谓PRRSV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是指PRRSV 在感染猪体内诱发中和抗体时, 在低滴度的中和抗体( 亚中和抗体水平)情况下, 不但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病毒,反而与病毒形成病毒-抗体复合物,病毒借助抗体的Fc 片段与Fc受体阳性细胞(如PAM 等巨噬细胞)结合, 促进病毒进入细胞,并感染之。这就是说,在抗体水平较低时,PRRSV的中和抗体不但不能中和PRRSV,反而促进其对猪巨噬细胞的感染。研究表明,PRRSV的ADE作用在猪体内外都能表现,妊娠后期的胎儿出现的主动免疫应答而形成的抗体对跨胎盘感染的PRRSV的ADE效应,可能是母猪妊娠后期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PRRSV的这些难以驾驭的特性,给疫苗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所以至今尚无有效的疫苗能很好控制猪蓝耳病。虽然当前有多种疫苗(包括灭活苗、弱毒苗、经典蓝耳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苗等)在养猪生产中应用,但其有效性很难评定。

生产中应用得比较多的是弱毒苗,对这类苗的作用,多数学者的看法是可以应对同类型毒株攻毒, 但其机理不全清楚。然而,PRRSV极容易变异,美国Chang 等(2002)在研究中发现:3头SPF猪接种蓝耳病病毒第7天即发生变异。用接种猪病料连续传递6 代,在7代所有21头试验猪中均分离到3~6个核苷酸发生变异的蓝耳病病毒。由于PRRSV易变特性使其能够应对同类型毒株的攻毒的正面效应也受到限制,变异后的PRRSV在基因型上即使仅有1%的差异也没有交叉保护作用。这或许就是某些猪场使用弱毒苗开始时效果明显,时间久了又没有效果的原因。何成铸(2011)在使用国产弱毒苗的规模化猪场发现:第1年免疫时,猪群的状态稳定,但连续使用4 年左右弱毒苗的猪场出现了毒株变异,疫病难以控制的情况。目前使用的蓝耳病病毒疫苗虽不能阻止病毒感染, 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病程度。

同时,蓝耳病病毒苗的使用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使用弱毒苗全群普免或跟胎免疫的猪场,由于PRRSV具有与抗体共存的特性,弱毒在猪群内的长期存在,造成持续的水平感染和垂直感染;同时还存在弱毒还有返强风险。另外,对母猪的产仔也有不利的影响,Dewey等发现妊娠期免疫弱毒苗导致活仔数减少,死胎、木乃伊增多。笔者通过对多个猪场的调查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总之,蓝耳病疫苗的使用,有利有弊。如何用其利、避其弊要因猪群而异。然而,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当前的疫苗在控制猪蓝耳病方面不具有决定意义。

尽管PRRSV看来“杀气”十足,难以驾驭,但仍然有其软肋,可以攻其软肋达到控制猪蓝耳病的目的。PRRSV的软肋及其采取的措施是:

1)PRRSV在环境中很不稳定,怕热、怕酸、怕碱、怕干燥。在37 ℃下,感染力仅能保持3~24 h;56 ℃,仅保持6~20 min。pH 值低于6 或高于7.5,病毒感染力迅速丧失。根据病毒这一特性,通过加强猪舍内外环境和器械的消毒来杀灭病原。普通的消毒剂,如酸碱类(烧碱)、醛类(戊二醛)、季铵盐类(新洁尔灭)等,杀灭PRRSV都很有效;用脂溶剂(如氯仿和乙醚)去污剂处理后,PRRSV病毒囊膜被破坏,便很快失去感染性。同时,创造良好的猪舍环境,特别要注意降低猪舍湿度、保持干燥,病毒便难以生存繁衍。

2)感染PRRSV的猪具有自我康复的能力。这是有别于其他病毒(如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的一个重要特性。猪体感染PRRSV后, 由急性感染逐渐转变为持续感染, 随后康复, 大多数感染动物最终能够从机体将病毒清除, 但其机制仍是个谜。感染过PRRSV的猪,如果没有其他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大约4~5个月后被感染猪已不再向外散毒,大部分猪群的抗体就会转阴。根据病毒这一特性,专家们提出了净化蓝耳病策略。蓝耳病净化方案可以概括为:人工主动感染——封群排毒净化。

第1步:人工主动感染。人工主动感染就是人为让PRRSV感染整个猪群。其方法主要有:①用本场阳性猪的病毒血清对每头猪接种,对接种的血清要求蓝耳病病毒毒株单一,进行定量稀释,接种后并实行有效隔离。②将本场仍在排毒的康复猪与阴性猪大致按1:10比例同栏混养。③对每头猪注射PRRSV弱毒苗。后两者实施较简便,也较安全,在国内猪场应用较为普遍。人工感染的重点在后备种猪群,后备猪通过血清驯化、同群感染或疫苗免疫,经过稳定期后入群,危害最小。

为何要“引狼入室”、进行人工主动感染?这是因为:①被PRRSV感染的猪具有自我康复的特性,对于不具有这一特性的病毒病(如猪瘟、猪伪狂犬病)决不可实施人工主动感染。②动物感染某个毒株后,如果下次再感染相同的毒株,其免疫效力非常高。通常认为这种同源免疫力持续期很长,但是否是终生的还不是很清楚。这说明猪体对PRRSV诱导的免疫反应保持着记忆。在当前国内一片“蓝”的形式下,即使你的猪场是阴性,还是建议对小猪或后备猪进行安全的人工主动感染(如弱毒苗低剂量免疫),否则,蓝耳病或迟或早突然来袭将导致重大损失。③猪体接受低剂量病毒(感染而不使猪发病)的水平下,病原对猪实际上是一种免疫刺激,或者称为驯化,使猪产生免疫反应,提高对病原的免疫力,甚至可以形成猪与病原共生局面。笔者在对一些没做过蓝耳苗免疫、且猪群稳定的猪场的调查中发现:其猪群并非蓝耳病阴性,只不过其猪群抗体保持在一个低而均衡的水平上而已。这种猪群和病原的和平共处实际上也是中医中“正邪阴阳平衡”的反应。

第2步:封群排毒净化。封群就是停止引进阴性猪,蓝耳病的散毒期约40多d,再长也就是80多d,而净化则需要2倍的时间,一般是200 d。封群净化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封群期间(包括净化以后的时期)不能再次、反复被PRRSV感染。因此,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十分重要。根据传染病发生的3个必须条件(传染源—传染媒介—易感动物),严格控制传染源、彻底阻断传染媒介、通过饲养管理增强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是防止感染的关键。公认的有效措施是:多点式生产、初产和经产母猪分线生产和全进全出。防止引种和车辆带入病原是极为重要的,必要引种时对被引入的猪要进行病原检测、抗体检测和隔离,对进场车辆必须严格消毒。此外, PRRSV还可以通过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形式传播。在实践中,阻止空气传入病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猪舍安装空气过滤设备无疑是阻止空气传播的最好办法,只是成本太高难以在国内普遍推广。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生产规模较大的猪场,可在公猪站或公猪!安装空气过滤设备。国内已有猪场如此,效果不错。对于没有条件安装空气过滤设备的猪场,要采取减少空气传播几率的措施:一是保持猪场间有足够的距离,但在养猪密集地区很难做到这一点;二是加强猪场周边环境(包括猪场建筑的屋顶、围墙、树木等)消毒,尤其是周边疫情流行时期更须加强此项措施。

3)PRRSV对某些抗生素敏感。我们知道,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无效,但某些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的泰万菌素——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和替米考星)对PRRSV的感染具有间接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一是本类药物能抑制病原菌包括支原体对呼吸道的破坏,保护呼吸道的黏膜免疫;二是此类药物,尤其是泰万菌素能刺激巨噬细胞数量的增长。马德慧等(2003)用实验分别考查了泰万菌素 、替米考星和红霉素对巨噬细胞的刺激生长作用。 结果表明,泰万菌素对巨噬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均比替米考星和红霉素高出80% 。E.Thacker(2008)用试验证实了泰万菌素对PRRSV的间接抑制作用,试验将68头仔猪分成3组,分别给予泰万 菌 素 100 mg/kg、200 mg/kg, 连续给药4周,另设一个不加药对照组。给药7 d后,接种蓝耳病强毒VR2385株。结果显示用药组仔猪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肺部组织学病变方面,用药组显著轻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蓝耳病在肺部的复制数量极显著低于未用药组,泰万菌素可使蓝耳病病毒在肺部的拷贝数降低了80%~85%。由此看来,泰万菌素(其商品药名治嗽静、爱乐新)在协助控制蓝耳病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它对猪肺炎支原体、胞内劳森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病原的强力杀灭作用在防止病猪的继发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继发感染对于感染了蓝耳病的猪如同火上加油,助纣为虐,将会给猪群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在净化蓝耳病的过程中,适当使用抗菌素控制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十分必要;当然,对几种主要的、且已有疫苗有效控制的病毒性疾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口蹄疫、乙脑、细小病毒病等)的免疫也是必不可少的。

行将结束本文之际,解释一下题意以作为本文的总结。文章标题中“避其锋”,是指在当前面对PRRSV难以驾驭的特性、而暂时又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不要过度地用疫苗与PRRSV交锋,不要过高地期望疫苗,应避开PRRSV锋芒;“击其虚”,就是针对PRRSV的软肋,采取有效手段而攻之。这样就可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控制猪蓝耳病之目的。

猜你喜欢

中和耳病菌素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多指标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联合毒性
科学家摸清HIV-1中和抗体产生途径
半碗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