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需求量及潜在需求量分析
2012-01-26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岳 瑛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老年教育需求量及潜在需求量分析
岳 瑛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老年教育;潜在需求量
社会和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教育的需求,是老年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可以预测不断扩大的老年人群对老年教育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因而探讨老年教育的需求,并对此需求有比较清楚的量化概念,将对规划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等提供依据〔1〕。本文选取城市老年教育需求的调查情况(以天津为例)加以分析。
1 老年教育需求调查情况
1.1 老年教育社会需求调查与老年人需求结构调查
1.1.1 老年教育社会需求调查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联合进行了关于老年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的设计,是在参照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基础上自行编制的。共设计四套问卷,调查对象分四类群体:一是目前在学的老年大学学员;二是在学的老年学员的家属;三是社会上50岁以上的人群;四是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年龄段群体。问卷统计的基本情况列表因篇幅有限,略去。以下各调查统计情况列表均略。
1.1.2 老年人需求结构调查 该调查主要是针对社区老年人的需求结构进行的。根据入户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与社区服务有密切关系的老年需求有18种,可以划分为七个种类,其中健脑、健身类型,包括老年大学、茶话会、学电脑、有组织的娱乐、锻炼等。目前接受到的这种服务和未来3~5年具有这种服务需求的两者之间有10%~20%左右的不等差距。
1.2 相关调查 除以上两个主要调查之外,同时借鉴其他几个相关调查。
1.2.1 老年需求与供给调查 目的是了解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与供给的现状,找出老年人需求与供给上存在的问题,明确老年需求与供给上的变革方向。该调查对象是60岁以上的1 020名老年人。调查方法采纳的是立意、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经与天津市统计局全市人口统计资料比较,调查样本在老年人口性别比、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住房情况均相一致。对市区老年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2 城镇居民家庭中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的调查 这是天津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对市区500户城镇居民家庭中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的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市区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情况。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市区500户家庭中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共调查了293名老年人,占家庭总人口的19%。
2 老年教育需求量与潜在性分析
2.1 老年教育当前需求量分析
2.1.1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当前需求量约在18%以上 社会需求的调查显示,有上老年大学愿望的老人比例远大于在学的老年人。50岁以上老年人教育需求的调查中,在问及“退休后您最想做什么”问题时,调查的709人中回答“上老年大学”的人有132人,占18.6%;在问及“退休后您想不想上老年大学学习”回答“想上”和“非常想上”的60岁以上老年人数102,占老年人的24.8%。在老年人需求结构的调查显示,调查人数433人,上老年大学的需求变动中,保持原有需求的43人,占7.2%,新增需求(原无现有)110人,占18.4%。根据以上18.6%、24.8%、7.2%、和18.4%的比例,结合相近规模城市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60岁以上老年人当前教育需求量,按最低比例也在18%以上,一般地讲应当超过这一比例。
2.1.2 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量约占在3.3%左右 国际上通行的老年人年龄标准是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我国法律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本文采用60岁及以上标准。那么,50~59岁年龄段的应该算是准老年人。按照我国退休制度的规定,女职工应在55岁退休(女干部55岁、工人50岁),同时考虑到当前实际上有不少提前退休、内退、下岗等情况,所以在准老年人中,有不少人已经离开工作岗位,有了闲暇时间,也有一定的教育需求量。目前各老年大学对这些准老年人是敞开大门的,调查显示,老年大学60岁以下的准老年人占学员总数的36.4%。杭州、四川、武汉等地调查情况也大体相同。
2.1.3 老年人与准老年人的需求之和约为20%以上 由于准老年人的参与,使老年大学的教育对象扩大了,因此,老年教育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具体增加多少,还无法精确计算出来。但如果按在校的准老年人比例推算,目前准老年人大体占在校学员的l/3左右,那么可以据此推算,其教育需求数量大体为60岁以上老年人需求量的1/3左右,即最低也要有相当于老年人口3.3%的数量。这样,把老年人和准老年人两项合计起来,最低需求量约为城市老年人口数21.3%以上。
2.2 老年教育需求量的潜在性分析 事实上,老年教育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调查数据所反映的显性方面,还存在隐性方面,老年教育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在性〔2〕。
2.2.1 打破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将显现更大的潜在需求 许多老年人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教育需求表现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养老观、教育观和消费观等方面。
(1)对老有所养观念认识的局限性。传统的养老观念重物质养老轻精神赡养。社会更注重提供生活、医疗等保障性问题,至于精神赡养则考虑很少。许多老年人自身也受传统养老观的制约,采取被动消极养老方式。在50岁以上社会人群教育需求的调查中,问及“退休后最想做什么”。统计结果显示,退休后“上老年大学”的老年人只占18.6%,排在第七位。多数老年人主要依赖子女对其精神赡养,方式选择比较单一。如果对老年人广泛宣传健康积极的养老观,使其重视和选择新的精神养老方式,还会有更多老年人有接受教育的欲望和要求。
(2)旧的教育观念和对老年大学缺乏了解认识。传统观念讲的是“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认为受教育只是青少年的事。目前社会上许多老年人并不了解老年大学,因此,有些人对上老年大学抱有“上不上无所谓”的态度。在对50岁以上社会群体调查中,问及“您知道老年大学吗”,回答“听说过”的206人,占35.5%,回答“不知道”的52人,占8.9%。也就是说,不了解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44.4%。在问及“退休后您想不想上老年大学学习”,回答“上不上无所谓”的有200人,占30.3%。在对社会各界不同年龄的人群的调查中,不了解老年大学的占29.3%,稍有了解的占42%。
由于对老年教育认识不足,了解不够,致使一部分老年人和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表现不甚明显。事实上其中有很大的潜在性。老年大学十几年的办学实践也证明了这种潜在性。如每年招生时,总有一些不太了解老年大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报名的,而参加了学习,了解了老年大学,便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了就不想走。因此,如果使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意义有所了解,对老年大学有比较直观地认识,那么老年教育的潜在需求就会显现出来。
(3)在消费观念上存在误区。在对50岁以上社会群体的调查中,“听说过”和“知道”上老年大学要交学费的人有458人,占72.2%,而由于“经济困难”妨碍上老年大学的,仅占12.7%。实际上老年大学收费很低廉,即使经济相当拮据的老年人,一般的也能支付得起学费。调查显示,目前老年大学学员中尚有7.5%的人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经济上相当困难,但因为上老年大学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需,他们也能挤出学费来。因此,对一般老人来讲,不是不具备支付学费的能力,消费观念的落后才是制约教育欲望的真正因素。有些老年人,认为只有吃饭、穿衣才是必须花的钱,而对自己的教育投资,往往认为不是生活之必需。还有些老人为了儿孙,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却舍不得在自己上老年大学上花钱。凡此种种,落后的消费观念抑制了一部分老年教育需求。随着老年人落后单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一些老年人把教育消费看成是生活消费的一部分,老年教育的需求量还将随之扩大。
2.2.2 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的改变将进一步扩大需求量 在对老年大学学员教育需求调查中了解到,老年学员反映“上老年大学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校离家太远,交通不方便”。在给出的十一种困难中,选择这一项的人数最多,有155人,占被调查者的25.9%。其次是“家务太多”,占11.9%。在50岁以上社会群体教育需求调查中,问及“什么事情妨碍您上老年大学”,选择人数最多的项目是“家务事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占41.2%,选择“老年大学离家太远”一项的人占10.4%。在同一项调查中显示,老年人“最想选择的学校”是“离家较近的社区老年学校”,选择这一项的人数是369人,所占比例高达52.0%。排在选项的第一位。其次是“电视老年大学”和“网上老年学校”的选项,分别占31.2%和13.3%。
由此可见,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年长体衰,不适合“长途跋涉”到老年学校学习。另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家务繁多,不便离家时间太长。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或疾病缠身或年事已高,不方便出门上学。但是,他们仍然有学习的需求和热情。如果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比较普及,能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上学的要求,那么老年教育的需求量将会更大。这一点在一些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搞得好的城市和地区的办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如天津市和平区积极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群众性的老年教育活动,使老年人能够就近、就地参加学习,吸引了2万余位老人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老年教育活动,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28.3%。
3 老年教育需求量的增长空间分析
3.1 需求量将随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增长 尽管十年后,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居后位,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较现在会有较大提高。由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在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将稳定地生活在“殷实”的小康社会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使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这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必然朝着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和参与需求方面发展,而老年教育正是老年人学习高层次文化知识的场所和积极参与社会的途径之一。因此,老年教育的需求一定会不断增长。
3.2 需求量将随老年人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大大增长 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智力水平,更有着开放的教育观念以及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因此,他们会更积极主动的上老年大学。据“社会各阶层和各年龄段群体的调查”显示,各年龄段群体表示退休后想上老年大学的要求,大体保持在60%左右。“老年需求与供给”的调查也显示,目前老年群体在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科技能力、收入水平、健康水平上都落后于子代群体。也就是说,目前的“子代群体”正是现在的中青年人,他们要比现在的老年人文化素质有大幅度提高,他们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后的老年人,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会更加强烈,必然促使老年教育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3.3 需求量会随教育观念的更新而高涨 终身教育理论的普及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将极大地改变整个教育的格局和面貌,特别是老年教育在成人教育和整个教育中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相当大的份额。受到终身教育思想熏陶的社会意识,会更看重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送老人去学习,将成为子女孝敬父母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将推动全体人民,包括老年人的学习热潮,也将推动整个教育需求,包括老年教育需求的空前高涨。
3.4 需求量随闲暇时间的增多而有所增加 尽管未来十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迅猛增加,但18~59岁劳动适龄人口并未减少,社会劳动就业压力仍未降低。老年职工退休年龄不会后延。老年人口的在业率仍将很低。“老年需求与供给”的调查发现,老年人现在仍就业的比重很低,仅占老年人总数的3.6%,老年人想就业的比重也不高,只达到6.8%。在老年大学学员的调查中,参加老年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技能以便再就业或创业”的老年人,仅占3.0%。据此可知,今后在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老年人不愿意与年轻人竞争就业。加上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障体系的完善,老年人更倾向于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如何使闲暇时间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仍是大多数老年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老年大学自然是重要去处。
3.5 需求量随空巢家庭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不与子女同居,而是单身独居或夫妻偶居。“老年需求与供给”调查表明,目前空巢老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4%,其中单身独居的空巢老人占13%,夫妻偶居的占49.4%。对50岁以上社会群体的调查也表明,空巢家庭占49.4%;对老年大学学员的调查显示,空巢家庭占59.1%。各项调查都表明,空巢家庭在社会上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有关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数量增长很快。如天津市1998年城市空巢老人占54%,而2002年空巢老人已占62.4%。近五年间增长了8.4个百分点。有关预测显示未来十年,天津市区的空巢老人将占拥有老人家庭的90%左右。这是由于,城市市民居住心理调查显示,90%的父代愿意单住,95%的子代愿意单住。两代人将拥有各自的住房,可以分开居住。
未来,空巢家庭将成为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是城市老年人最鲜明的生活特征之一。对于大多数空巢准老年人和低龄老人而言,他们身体尚好,精力充沛,而空巢家庭负担相对减少,家务劳动的时间和强度也降低了许多,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充实和完善自己。一些独居的空巢老人,更愿意把自己的主要生活内容转移到学习和社会参与中来。老年大学将成为空巢老人的心理寄托。90%的空巢老人中将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老年大学这种形式,来充实完善自己,满足交友、解除寂寞和参与社会的心理需求〔3〕。
综上所述,未来十年老年人自身的教育需求将成倍增长。随着我国老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规范化、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对60岁以上老年人中91%的低龄、健康、活动能力强的老年人更具吸引力,那么,被发掘出来的潜在教育需求量,还会更大。
1 高序堂.老年大学发展研究〔M〕.天津:天马图书出版公司,2002:1-20.
2 董之鹰.老年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0-1.
3 赵惠敏.老年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39-40.
〔2012-05-16收稿 2012-07-10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16
A
1005-9202(2012)20-460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0.133
岳 瑛(1961-),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老年教育学、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