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外伤性肝破裂17例
2012-01-26刘旭东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王 琦 刘旭东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外伤性肝破裂是临床常见的腹部创伤,占15% ~20%,死亡率高〔1〕。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257例。根据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对于老年期的建议,纳入60岁以上患者17例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7例,年龄61~84〔平均(67.2±5.9)〕岁。就诊时间为外伤后1~18 h。致伤原因:腹部开放伤1例;闭合伤16例,其中交通事故伤7例,摔伤9例。肝脏原发病:原发性肝癌1例,肝硬化1例。合并伤:脾破裂1例,肋骨骨折12例,肾挫伤2例,血气胸3例,腹膜后血肿1例,胰腺挫伤1例。
1.2 诊断及分级 17例患者行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肝破裂,14例伴腹腔积血或积液。均行腹腔穿刺,13例抽出液体。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均诊断肝破裂。按照1994年美国创伤学会制定的肝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2〕:Ⅱ级1例,Ⅲ级10例,Ⅳ级5例,Ⅴ级1例。
1.3 治疗方式
1.3.1 非手术治疗 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Ⅱ、Ⅲ级损伤患者各1例,腹腔内仅膈下少量积血,合并肋骨骨折。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的同时,予以止血及对症治疗,卧床1 w。定期复查B超及CT。
1.3.2 手术治疗 15例。入院前后均给予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血容量,处理合并伤,如胸腔闭式引流。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根据肝损伤情况选择术式。单纯缝合止血5例,缝合后胶原蛋白海绵及可吸收止血纱布或大网膜填塞缝合术7例,Ⅰ期行纱布膈下填塞止血术2例,1例肝癌外伤破裂出血患者,因考虑腹腔内出血量<1 000 ml,行肝右叶不规则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7例病人运用自体血回输仪采集腹腔内积血进行自体血回输,并辅以血浆。
2 结果
13例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2例术后48 h内因多器官功能不全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1例纱布填塞患者因严重的腹腔感染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术后2 w死亡。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因严重肝功能不全、腹水、肝性脑病术后3 w死亡。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47%,其中AAST分级Ⅲ级4例,Ⅳ级3例,Ⅴ级1例),多器官功能不全3例,低蛋白血症3例,严重腹腔感染1例,胆瘘1例,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5例。
本组存活13例(其中AAST分级Ⅱ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4例(其中AAST分级Ⅲ级1例,Ⅳ级2例,Ⅴ级1例),病死率23.5%。患者死亡与肝破裂分级及Child分级有明显关系;存活13例患者中Child A级3例,B级10例;出现并发症的8例患者中Child B级6例,C级2例;死亡4例患者中Child B、C级各2例。分级越重,病死率越高(P<0.01)。并发症的出现与肝破裂分级及Child分级有明显关系(P<0.01)。
3 讨论
3.1 老年肝破裂的特点 与其他年龄段组相比,老年人摔伤所致的肝破裂明显增多。同时,老年人往往存在伴随疾病,更是出现外伤的诱因。本组摔伤患者除2例外,摔倒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症状。老年患者机体防御能力明显减退,同样的冲击力作用于老年人时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在本文中即有体现。老年人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致使老年患者的疼痛敏感性和反应迟钝,导致临床表现与病情不一致。
3.2 诊断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外伤史相较于症状体征更重要。外伤性肝破裂多伴有右侧季肋区的直接暴力史,而多例患者的体征与病情不符。诊断性腹腔穿刺对于诊断腹腔内出血快捷有效,阳性率高,但往往不能判断损伤部位及程度。B超检查简单有效,准确率高,联合CT后诊断率>95%〔3〕。CT的普及为医生对患者的伤情判断和诊疗提供了足够的依据。
3.3 治疗
3.3.1 非手术治疗 黎沾良〔4〕指出,近20年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在手术时超过50%的患者肝损伤已不再出血,某些学者认为这个数据可达80%〔5〕。董家鸿〔6〕也指出保守治疗应受到重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但非手术治疗肝破裂的适应证,尚无标准。但多数观点认为,Ⅳ级及以上损伤进行保守治疗的风险较大,多支持Ⅰ~Ⅲ级进行保守治疗。也有多例Ⅳ级、Ⅴ级的幼儿通过保守治疗治愈。老年人由于肝组织结构老化,弹性蛋白减少,肝被膜弹性差,肝脏及血液储备能力差,不易自行止血,故在老年人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上,应持谨慎态度,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指征、腹膜炎及腹胀症状、血红蛋白变化等。
3.3.2 手术治疗 机体抵抗力低下,尽管伤前处于平衡状态,但创伤后打破了这个平衡,类似“扳机”作用而使全身各系统出现异常甚至恶化,造成“瀑布”效应而导致老年患者病情危急〔7〕。这也导致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低温、凝血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致死三联征〔8,9〕。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把握创伤控制原则:控制室内及输液温度,术后及时复温;纠正酸中毒,在补充浓缩红细胞的同时补充血浆及血小板〔9〕。避免选择创伤较大、时间较长的手术方式,尽快结束手术。手术把握充分暴露、彻底清创、准确止血、引流通畅的原则,根据创面大小、深度选择手术方式。
自体血回输安全有效,无输血反应,且对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影响小〔10〕,为肝破裂的病人赢得了抢救时间,并节约了血液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量自体血回输后造成血小板、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缺乏。因此,在运用自体血回输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白蛋白及血浆。同时,伴有空腔脏器损伤或癌症的病人,要避免使用自体血回输。
3.3.3 术后治疗 老年肝破裂患者术后因“瀑布”效应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DIC、失血性休克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总结认为:(1)术后入ICU,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心电图等,定时检查肝功、肾功、血气等,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2)在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同时,避免循环超负荷导致的心律失常、肺水肿等,补液不宜过快,适时使用利尿剂、碱化尿液;(3)加强护理,预防肺炎、无力性溃疡、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4)加强营养,不定期补充白蛋白及血浆,尽早给予肠内营养;(5)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尽量选用肝肾损害较小的药物,不宜时间过长,避免出现耐药或二重感染。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5.
2 吴孟超.肝脏外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502-3.
3 Yoon W,Jeong YY,Kim JK,et al.CT in blunt liver trauma〔J〕.Radiographics,2005;25(1):87-104.
4 黎沾良.腹部创伤处理的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3):133-4.
5 Fabian TC,Bee TK.Liver and biliary tract trauma.In:Magre T,Mattox F.Trauma〔J〕.5thed.Norwalk:Appleton& Lange;2003:637-61.
6 董家鸿.肝外伤治疗的新观念〔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6):381-2.
7 杨维良.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6):368-70.
8 黎介寿.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8):561-2.
9 李 宁.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8-32.
10 陈绍洋,朱萧玲,张英民,等.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1(6):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