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2012-01-25汤选林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5期
关键词:吸虫病肝片虫体

汤选林

(贵州省遵义县马蹄镇农业服务中心,遵义 563111)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脏和胆管中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以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

1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牛终末宿主的胆管中并在此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在有水和适宜温度(15℃~30℃)下发育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锥实螺内蜕变为胞蚴,经历胞蚴、雷蚴、尾蚴、离开中间宿主游于水中,变为囊蚴,囊蚴附着于水中的物体上或在水中自由漂浮。当牛采食或饮水时,因吞食囊蚴而受到感染。囊蚴的胞囊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液溶解,虫体脱出并钻入肠壁静脉内,随血液循环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再到胆管内,或穿过肠壁进入腹腔,通过肝包膜钻入肝脏,再进入胆管;其次,虫体还可以从十二指肠的胆管口直接进入胆管内。幼虫约3~4个月发育为成虫。

2 病理变化

幼虫从囊蚴包囊中出来后在向肝胆管移行过程中,可机械性地损伤和破坏宿主肠壁、肝包膜、肝实质和微血管,导致急性肝炎、腹腔炎和内出血,这是动物患本病时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虫体进入胆管后,由于虫体长期的机械性刺激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可引起慢性胆管炎、肝硬化和贫血。

3 症状

一般表现为营养障碍、贫血和消瘦。急性型病例多发于夏末、秋季及冬季节,患畜病势急,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衰弱,贫血迅速,肝区压痛明显,严重者几天内死亡。慢性型临诊多见,主要发生于冬末初春季节,特点是逐渐消瘦,食欲不振,毛无光泽,质脆易断或易脱落,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眼睑、颌下和胸腹下部水肿,腹水。牛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

4 诊断

根据粪便虫卵检查,病理剖检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判定。

4.1 虫卵检查

采取新鲜粪便,用沉淀法、尼龙兜法检查。虫卵椭圆形,金黄色。前端较尖,有卵盖,后端较钝,卵内充满卵黄细胞,靠近卵盖的一侧处有一卵胚。

4.2 成虫检查

剖检可在胆管中发现虫体。虫体呈柳叶状,嫩红色,长20~30 ml,宽8~12 ml。还可见肝肿大,坚硬,有钙化灶,胆管高度扩张,肥厚,内有石灰化的砂粒。

5 治疗

(1)三氯苯唑,6~12 ㎎/㎏体重,1次口服。对急性肝片吸虫病的治疗,5周后应重复用药一次。本药品不得用于牛的泌乳期,禁用于1周内将要产犊的奶牛。

(2)阿苯达唑,10~20 ㎎/㎏体重,1次口服。本药品有致畸作用,妊娠动物慎用,牛屠宰前的休药期不少于10 d,用药后3 d内的牛奶不得供人食用。

(3)溴酚磷,12㎎/㎏体重,1次性内服。妊娠牛应按实际体重减10%计算用量,预产期前2周内不要给药。

(4)硝氯酚,15~17㎎/㎏体重,1次性内服。

(5)氯氰碘柳胺,5㎎/㎏体重,1次性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剂量:2.5~5㎎/㎏体重。

6 预防

主要是定期驱虫、防控中间宿主和加强饲养卫生管理。驱虫后的粪便应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在放牧地区,尽可能选择高燥地区放牧。动物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

猜你喜欢

吸虫病肝片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藏羊肝片吸虫病治疗与预防探索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措施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