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论“小柴胡汤”
2012-01-25陈长伟
陈长伟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卫生院,吉林 德惠 130315)
已故伤寒名家胡希恕教授,一生精研仲景学说,有着独特的见解,对经方的研究与应用别具匠心。现将其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运用介绍一下。
1 方药分析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蒜、大枣组成。其中柴胡为小柴胡汤的君药。柴胡《本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心腹指胸腔、腹腔,按病位上讲是半表办半里之部位。无形之气结滞在一起为结气,有形之物融合在一起为积聚,也就是说无论胸腹间的无形的结气,还是肠胃中有形的积聚,它都能治。“寒热邪气”指外邪入里,外邪与正气斗争,外邪退到表则恶寒,外邪进于里则恶热,寒热交替,柴胡也能治,“推陈致新”是指柴胡能去陈旧的腐秽东西而使新的东西形成。黄芩苦寒,除热解烦。《本草正》“退往来寒热”。柴胡佐黄芩除热解烦。半夏辛温降逆止呕,生姜辛温温中止呕。半夏配合生姜即小半夏汤是用于治停饮停水而发生的呕逆。人参、甘草、大枣这些纯甘之品,有补脾益气,健胃生津之作用。为什么小柴胡汤中用人参呢?因为外邪之所以由表进里,主要是由于胃气虚,津液生成减少,致使体表的津液不足,难以抵御邪气,外邪才往里发展,那么在这个时候,趁外邪还没有进到里,用人参健胃生津,增加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这就是徐灵胎说小柴胡汤之妙在于人参的道理。一则防止这个疾病继续往里侵;二则扶正祛邪,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在体表的津液不足以抗邪了,必须要健胃生津液,胃气旺盛则气血充足,才能把外邪之气阻在半表半里之位,不往里发展,这时才能发挥柴胡、黄芩的祛邪作用。
2 病因病机分析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
“血弱气尽”就是指太阳病开始的时候,外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在皮肤、肌肉、筋骨等组成的体表与邪气作斗争。即《内经》中“邪气交争与骨肉。”邪指外邪、病邪;气指精气、津液;骨肉即指体表。“交争于骨肉”就是在体表互相斗争。太阳病开始的时候就是人体上的正与邪在体表之处斗争。交战的结果,正气没有打败邪气,反而损伤了津液,机体在体表没有能力把外邪解除掉,由是把津液撤到体内打算在里的部位同外邪作斗争。机体一撤在体表的津液,皮肤、肌肉这个地方就疏松了,即“腠理开”。“邪气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也趁机往里外发展。即“邪气因入”。邪气进到哪里呢?机体的正气不能让邪气再往前发展。“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正气集中力量在胁下即胸腹腔间与邪气斗争。“正邪分争”,正进邪退,邪进正退;正气旺盛的时候,邪退入体表,就要怕冷,太阳病必恶寒,正气弱的时候,邪气进里则恶热。纷争的时候,机体一会冷,一会热,寒热往来就是这么引起的。正气与邪气休息时就不见了往来寒热,即休作有时。正气与邪气在胸腹腔争斗,必然波及各个脏腑,影响到胃肠,人当然不愿吃东西。
3 临床应用分析
3.1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疼,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小柴胡汤主之”。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是小柴胡汤的四个主要症状。但见一症,不必悉俱用小柴胡汤治疗。其他的或然症是因为邪充实在半表半里这个部位,正与邪交争波及到各脏腑产生的。这些症状不是主要症状。因小柴胡汤是祛半表半里这个部位的邪实,邪去了这些或然症就消失了。
3.2 《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脉浮主表,细主津虚血少,脉浮细是指太阳病在表的津液虚了,外邪趁机往里进展,病入半表半里,人就困倦无力而嗜卧,嗜卧是少阳病的一个特殊症状,假如又发生胸满胁痛,用小柴胡汤。
3.3 《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恶风为表证,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身热恶风说明表未解。胁下满即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的一个主症。手足温而渴者,渴者说明里有热。这里即有太阳病,又有少阳病,还有阳明病,是三阳并病,这在临床上非常重要,表证可用汗法,里证有热可用下法。半表半里证禁汗下法。所以三阳并病,只能取少阳治之,取少阳和之,故而用小柴胡汤。
3.4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症状,小柴胡汤主之。”
妇女在月经期,得了太阳病,月经中断,血与热结,故往来寒热,发作有时,可以用小柴胡汤,柴胡有推陈致新的作用。
3.5 《伤寒论》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潮热是阳明病的特征。大便溏,小便自可,这时不宜用攻下法。在这里指潮热下利说的。如果同时存在胸胁苦满用小柴胡汤。大量用柴胡也能解决阳明病的潮热,但必须得有柴胡证临床上用小柴胡汤治下利就是根据这一条。
3.6 《伤寒论》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胁下硬满即胸胁苦满,为少阳病。不大便而呕,少阳病并阳明病。阳明病里有热,里又有所结,所以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说明热而不实,可用小柴胡汤。柴胡可治胸胁胃肠结气,故而上焦通畅,津液往下来,胃气自和。上下既通,表里气畅,故身当然汗出而解,所以小柴胡汤既能治大便泄溏,也能治大便不通。
3.7 《伤寒论》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呕是柴胡证的一个主证,呕而发热者肯定是少阳病,没有发热者而呕是小半夏汤证,又发热又呕就用小柴胡汤。
3.8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21条:“诸黄,腹痛而呕者宜用小柴胡汤。”
腹痛而呕是柴胡汤证。诸黄要是伴有柴胡汤证,宜用小柴胡汤。但是这里没有去黄的药,临床上常用小柴胡汤合陈五苓散。
3.9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2条:“产妇郁冒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郁冒”指妇女产后昏迷,同时抽,大便干,为产妇常见的三种病。呕而不能食为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
4 讨 论
我们研究小柴胡汤,有利于临床上正确运用。同时也看到小柴胡汤一方可治多种疾病,这是中医治病的优势。疾病是有它自已的规律,这种规律来源于机体正气与邪气之间的斗争,中医治病就是在疾病规律的基础上找出一个通治的方法。张仲景找到了疾病通治的方法。在《伤寒论》里,如果发生少阳病,是小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什么病都治,不但症状消失,这个基础疾病也好了,这就中医治病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