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俊主任医师应用对药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2012-01-25张叶青邬渊敏谈宏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5期
关键词:味苦夏枯草药理

张叶青 邬渊敏 谈宏强

(1.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5;2.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 200136)

田俊主任医师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浦东新区名中医。从医28年,学验俱丰,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深得教诲,兹就其在高血压病中运用对药经验介绍如下。

1 葛根与夏枯草

葛根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之功效,主治外感发热、头项痛强、麻疹透发不畅、温病口渴、消渴、酒毒、胸痹心痛等病证。《本草正义》云“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高血压病的发生多因精神紧张,忧思郁结,或嗜食肥甘,饮酒过度,使阴阳消长失调,导致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肾两虚、痰涎壅盛等证。其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肝肾,清泻肝火,调整阴阳平衡。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应紧紧把握补肝肾、清肝火这两个环节。夏枯草清肝火而兼有明目作用,葛根能升清阳、解肌,清阳升则痰浊降,解肌则肌缓而血压降,两药合用,标本同治,相得益彰。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夏枯草均能扩张血管,增加利尿作用而降压。

2 桑寄生与杜仲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入肝、肾经,性缓气和,可升可降,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本草求真》云“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治腰脊酸痛、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本草纲目》谓“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两药皆入肝肾经,均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之功效。其中桑寄生苦燥,善祛风湿;杜仲善走经络关节之中,两药合用,其效益彰,主治肝肾不足之高血压病,症见腰酸,腰痛,下肢软弱无力等。药理研究证实,杜仲树皮的提取物及煎剂对动物有持久的降压作用。此外,近年的研究认为杜仲对血压具有化学降压药无法比拟的“双向调节”功能,即高血压患者服后可降压,低血压患者服后可升压。桑寄生其茎、叶混合酊剂无论静脉注射、口服,均有降压作用,且维持时间亦较长,重复给药,并无急速耐受现象。

3 桔梗与枳壳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功能宣通肺气、利咽排痰,主治胸满胁痛、小便癃闭等,具有上行之功,故可调理气机,载药上行。《本草崇原》云“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枳壳味苦、辛,性凉,入肺、脾、大肠经,功用破气、行痰、消积。主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噫气、呕逆等,《本草经疏》云“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两药均为行气之药,且能化痰排痰。临床上多治疗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膈满闷或肺郁失宣,大肠气滞的腹胀便秘者。《本草纲目》谓“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积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桔梗辛以入肺,性主升,善开肺中痰浊郁滞;枳壳苦泄下降,理气宽胸,能泄胸膈郁结之气。两药配伍,一升一降,一宣一散,疏理气机,宽胸利肺,调理脾胃。用于高血压病伴胸闷、胁胀、噫气等气机瘀滞者。药理研究表明,桔梗主要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具有降血压、扩张血管、镇静、降血糖作用。枳壳中所含的N-甲基酪胺增加冠脉流量和肾血流血,降低心肌氧耗量和明显的利尿作用。

4 金雀根与夏枯草

金雀根味苦辛,性平,入肺、脾经,功效清肺益脾、活血通脉,治虚损劳热、咳嗽、高血压、妇女白带、血崩、关节痛风、跌打损伤。金雀根素有“野黄芪”之称,具有益气健脾活血之功,为治疗气虚夹瘀首推之品,且重用,量大效佳。《纲目拾遗》云“治跌打损伤,咳嗽。暖筋骨,疗痛风,性能追风活血,兼通血脉,消结毒”。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可清肝、散结、利尿,用于治疗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病。《滇南本草》谓“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药理研究表明,金雀根化学成分为根含生物碱、苷类、皂苷和淀粉等。其醇提取物猫持久的血压下降,醚提取物亦有降压作用。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作用。金雀根活血益气,夏枯草泄热散结,两药合用,一活血,一下降,有移盈补亏之效,故可降低血压。

5 钩藤与牛膝

钩藤味甘,性微寒,入肝、心包经。本品既能清肝热、平肝风、降血压、舒筋脉、除眩晕,用于治疗肝经有热、头胀头痛、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血压增高,以及风热头胀头昏等;又能泻心包络之火,以清心热、息风止痉,用于治疗惊痫抽搐、热性病之手足痉挛、四肢抽搐,以及小儿惊啼瘛疲等症。《本草纲目》云“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癎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肾经,本品苦平降泄,性善下行,具有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利尿通淋之功效,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等症。《本草经疏》谓“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盖补肝则筋舒,下行则理膝,行血则痛止。逐血气,犹云能通气滞血凝也”。钩藤甘寒,清热平肝,息风镇痉;牛膝苦降,活血祛瘀,舒筋通络,通淋利尿,补肝肾,强筋骨。钩藤清热平肝,息风镇痉,以降血压为主;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以降低血压为要。二药伍用,清上引下,降血压甚效。药理研究表明,两药无论对麻醉动物或不麻醉动物,正常动物或高血压动物,也不论静脉注射或灌胃给药均有降压作用。

6 仙茅与淫羊藿

仙茅味辛、性热,有小毒,入肾、脾、肝经。本品既能补命火而兴阳事,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引起的阳痿、精冷、小便频数,或遗尿等症,又能温肾阳、温脾阳、促运化,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甚则泄泻等症;还能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止疼痛,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筋骨不健引起的腰膝冷痛、四肢无力,以及寒湿痹痛、筋脉拘急等症。《海药本草》云“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淫羊藿味辛、性温,入肝、肾经,本品辛香甘温,既能补命火、兴阳事、益精气,用于治疗肾阳虚衰所引起的遗精、阳痿、尿频、腰膝酸软、神疲体倦等症;《日华子本草》曰“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两药伍用,相互促进,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临床用治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高血压、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证属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药理研究表明,两药均有降压及抗衰老作用。

7 百合配合欢皮

百合,味甘,性微寒,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痨久嗽、咳唾痰血、百合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烦燥不安、心痛、喉痹等。《本经》认为其“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合欢皮,甘平,入心、肝经,功能安神解郁,活血消肿,主治忧郁失眠、心神不安、内外痈疡、跌扑损伤。《本经》云其“安五脏”;《本草求真》谓其“入脾补阴,人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二药相伍,调补心脾,舒肝解郁,而无香燥之弊,适用于高血压病而有阴液不足,且不适于用腻补之品,伴有肝气不舒畅者。在现代社会,患者情绪不若古时之人安详,心绪纷乱,肝郁见证丛生,化火扰动心神,此时使用百合配合欢皮还能清心解郁安神,解除患者心烦失眠之症,更有利于血压恢复。药理研究表明,合欢催产素给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的短暂下降。

8 柴胡与白芍

柴胡味苦,性微寒,入肝、胆经,功能疏肝开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本草经解》言“柴胡,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藏六府也,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白芍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功专柔肝和血、缓急止痛、清解虚热,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柴胡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而理肝脾,调中宫,消痞满;白芍酸寒收敛,能敛津液而护营血,收阳气而泄邪热,养血以柔肝,缓急而止痛,泻肝之邪热,以补脾阴。两药伍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故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又佐白芍之酸敛,以引药直达少阳之经,而起清胆疏肝,和解表里,升阳敛阴,解郁止痛。柴胡、白芍相伍,为疏肝养血之要药,适用于高血压病证属肝郁血虚者。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皂苷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白芍水煎剂可以缓解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痉挛性头痛。此外,白芍中的没食子酸乙酯还具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对药又称药对,是临床上常用而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田师认为,对药是贯穿于药物与方剂之间的桥梁,是中药复方的基础,临床应用时,应把握病机,熟知药性,抓住中医方剂配伍的核心,才可得心应手,而获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味苦夏枯草药理
乡间良药——夏枯草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雪莲花
大剂苦参治不寐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
清肝散结夏枯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