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2-01-24苗保红
苗保红
河南舞阳县人民医院 舞阳 462400
脑血管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特点是发病快、致残重、康复慢,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在脑血管病患者恢复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1a来的护理经验,谈一下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05—2011-05收治脑血管病患者186例,男100例,女86例,年龄40~84岁;脑梗死80例,脑出血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心理量表调查表明:186例中,精神抑郁者65例,依赖者52例,绝望者35例,精神无明显异常者34例。病程5d~1.2个月。
1.2 方法 采用问卷和口头询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登记,为每位患者建立心理档案。调查的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既往病史、患病前性格特点、患病后心理反应、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从而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经济状况以及顾虑等。
2 脑血管病人心理障碍特点
2.1 抑郁型 脑血管病发病快,来势猛,患者很难接受疾病所致的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情绪会变的很低落,无精神,感觉自己失去了劳动能力,成为家庭的累赘,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思想行动迟滞,语言动作减少,同时常伴有悲观厌世、躯体化及胃肠道症状等。临床观察发现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多数具有焦虑、自卑等心理,不愿配合治疗,不了解病情担心预后,十分恐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2.2 依赖型 在脑血管病发病的急性期,家属和护理人员会协助甚至完全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但长时间患者自身的行为会退化,依赖心理增强,甚至到疾病恢复期,仍不愿意主动进行功能锻炼,自信心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差。对疾病一知半解,认为一活动就会危及生命,自觉或不自觉地变得懒散无力,事事依赖别人,主动性下降。
2.3 绝望型 随着病程的进展,一般脑血管病治疗不会很快见效,病人会出现绝望心理,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领导者及企业老板。此时患者对治疗就会失去信心,自认为已经成为一个废人,担心事业及前途,感觉生活没有意义。
3 心理护理
3.1 对抑郁型心理的护理 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基调,掌握其心理变化,经常坦诚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思想情况,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同时向患者介绍康复治疗、护理的多种手段,让患者认识到慢性病仍然可以恢复健康,给患者以精神安慰。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入病室,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探视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做好患者的安慰解释工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紧张抑郁心理。针对每个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开展有益的健康活动,如做操、听音乐等,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1],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其关心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对依赖型心理的护理 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让其知道过分依赖对于智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对于偏瘫患者必须进行主动运动,应鼓励其尽早开始,同时鼓励病情较轻者及恢复期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日常生活,并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2]。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康复训练,变被动为主动,设法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3],以达到最佳疗效及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使患者从中看到治愈的希望,恢复自信心。失语患者从简单的数字学起,如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洗脸、刷牙、进食、发音等,尽量自己进食,自理大小便。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认真、耐心、详细地给与解答,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放松心情,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增加成就感,逐渐解除患者的依赖心理。
3.3 对绝望性心理的护理 医护人员应以宽容之心护理病人,帮助病人逐渐树立勇气。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步骤的心理护理,引导、调动其内心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恐惧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工作人员在与患者接触中要从语言、操作中表现出关心、体贴,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亲切、温和的语言会使患者感到温暖、愉快,有利于患者接受治疗,此时更要注意沟通技巧。由于患者心情极度阻丧,绝不能与患者发生争执,要谅解其过激行为。
4 体会
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在积极治疗同时,要掌握病人的情绪变化,早期给与沟通与帮助,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不使他们产生挫败感,为病人营造轻松、舒适满意的心境,并争取病人家属积极参与,引导他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经济支持,从而增强病人对治疗疾病的自信心,对美好生活的眷恋。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类型,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到因人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专业理论技术,还要掌握心理学及其他各门科学知识。要用心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还要有丰富的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同时注意态度和蔼。心理护理既调节了患者的种种失衡心理,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同时也加强了正常神经细胞的代偿,有效地促进了身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4],取得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1]李淑珍.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34-35.
[2]李焰.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32.
[3]张俊平.急性脑梗死偏瘫30例早期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3):86-87.
[4]高宏华.狼疮性脑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