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室早期复极与医源性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2012-12-17田灵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3期
关键词:室颤导联室性

田灵芝

河南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电图科 漯河 462000

心室早期复极(ERS)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部分患者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其心电图特点与超急性心肌梗死类似,常易误诊。本文对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心室早期复极的临床特点,以便引起临床重视,减少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2010 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 900例,男2 589例,女2311例,年龄18~50岁。按年龄段随机分为4组,即Ⅰ组(18~20岁)、Ⅱ组(21~30岁)、Ⅲ组(31~40岁)、Ⅳ组(41~50岁)。对心室早期复极心电图改变引起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为期2a随访,观察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1.2 方法 4 900 例病例采用GE1200 型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常规记录心电图;同时经过筛查确定入选病例采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CGLAB HOLTER12 TOP版动态心电图分析工作站续记录24h心电信号,记录过程患者正常生活活动,不做剧烈运动。心电信息回放后通过人机对话去除伪差干扰,自动加人工计算室性心律失常数量。2a中每1月检查1次动态心电图。

1.3 心室早期复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1](1)连续两个肢体及(或)侧壁导联J点及(或)ST 段抬高≥0.1mv;连续2个前胸导联J点或(及)ST 段抬高≥0.2mv。(2)和(或)R 波降肢有切迹或粗顿。(3)为与Brugada综合症区别,早复极诊断标准必需除外V1―V3导联J点及(或)ST 段抬高,如果主要是V1-V3导联J点及(或)ST 段抬高则不能诊断早复极。(4)J点和(或)ST 段抬高一般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抬高程度不同,但一般不会回到等电位线。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PS 10.1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900例患者中94例(1.918%)为心室早期复极;其中男89例(94.6%);女5例(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明显增高,且男性>女性(P<0.05)。见表1。

表1 男性与女性心室早期复极检出率

3 讨论

心室早期复极是无心脏形态异常的健康人群,出现ST段和J点抬高等心电表现的现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伴有相关症状者称为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多见于年轻人,人群发生率1.5%~9.9%[2]。既往认为,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只是正常心电图的一种变异,预后良好;但近年发现它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而备受关注。不少学者提出,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并不都是一种正常变异,在特定的情况下可导致室速、室颤的发生,而且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室颤、室速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风险取决于累及导联、J波振幅以及ST 段抬高的程度。有报道下侧壁(II、III、avF、V5-6、I、avL 导联)心室早期复极改变,尤其是J点抬高≥0.2mm 和avR 导联抬高≥2mm,QRS波时限≥110ms,心率减慢,Q-T 间期延长,QTc缩短及QTd异常,平板运动试验不能诱导J点和ST 段回到基线,动态心电图昼夜J点和ST 段变化消失者与恶性是心律失常、晕厥发作或心脏停搏发生密切相关[3]。有统计数据表明,早复极室颤的发生率为11/10万,下壁导联存在早复极心电图与心脏死亡的危险增加相关。我们追踪的观察中有16例发生了室速,1例发生了室颤,直流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显示:II、III、avF、V4-6出现异常J波。

心室早期复极病因尚不清楚,主要发生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部分心室肌提早复极等有关。对于心室早期复极患者,可以通过让其运动来提高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迷走神经张力,改变自主神经的平衡性,使心室早期复极患者的ST 段回落甚至降至基线。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分为3个亚型[4],I型:ST 段表现侧胸导联,该型大多见于健康的男性运动员,很少见于室颤的幸存者;II型:ST 段表现在下壁导联,该型属于高危人群,大多数特发性室颤的患者心电图表现与该型一致;III型:ST 段表现累及多个导联,包括下壁、侧壁、右胸导联,该型属极高危人群,常和室颤风暴相关。分型可以使心室早期复极危险程度一目了然,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更加清晰,使临床医生迅速作出诊断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临床工作中,心室早期复极的诊断还是依靠心电图,需与其他引起ST 段抬高的疾病相鉴别,所以对心室早期复极患者应做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观察昼夜和运动频率依赖性J点ST 段动态的变化规律,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纠正心室早期复极的心电图改变,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解除患者的精神因素。

[1]杨钧国.早复极与早复极综合征[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0:124-125.

[2]鲁瑞 .早复极综合征的临床新评价[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321.

[3]月梅 .早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初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332.

猜你喜欢

室颤导联室性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